海棠文

分卷阅读7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农绣 作者:花羽容

    分卷阅读75

    贵一点,但汤是送的,很多人舍不得吃饭觉得有点贵,肉夹馍就显得更实惠,有肉不说饼子也不小,炕的酥香吃起来也爽口,就缺一口热汤就完美了。

    两个嫂子一商量,卖,一碗汤二文钱,菜盖饭还是免费送的汤。没想到买的人不少呢。

    有几天汤还没够送就卖完了,不得已嫂子只能熬了两锅汤,到了下午全部卖光了,腊肉饼子还有饭菜全部卖光光,这让嫂子们喜的是眉开眼笑。

    巧兰特意去看了一回,指点他们几句。

    “汤做三个味吧,鱼汤和骨头汤分开,然后再做一个醪糟汤,甜口的,单卖赠送都成。菜色三天一轮换,按照菜谱来,荤菜肉不能少,不然没人吃了。就是送饭的人不够,要是能多两个送饭的就好了。”

    张氏沉吟了一会,“让清远清刚过来送饭?”心里犹豫了很久,不是没想到这一点,当娘的舍不得呗。

    “嫂子我知道你心疼侄儿们,可我觉得让孩子们来吃点苦不是坏事,你别忘了他们说到根上是农家孩子。种地比这还要辛苦几倍呢,到时候你舍不得也得舍得。现在吃点苦知道赚钱不容易,读书能更刻苦呢,那学堂的农家孩子到了农忙照样要下地干活呢,就是我不绣花赚钱也得下地干活,一样的道理啊。”巧兰觉得不能把孩子养的太娇了,主要是咱家条件没到那份上啊。

    张氏叹口气,“我懂,我就是不忍心,行,听你的,明儿就让他们来跟春妮一起送货。”

    当下张氏就决定了下来。

    第二日两个小子认字过后就跟着张氏一起出摊了,帮着招呼客人,忙的时候端着托盘给码头工人们送饭,孩子嘴甜记性好,算账从来不出错,工人们倒也给个笑脸赏个脸吃你家的饭,生意果真比以前又好了一些,主要是三个孩子一起送饭,增加了人手,好多工人不用离开就可以吃到现成热饭菜,都愿意订购张氏的饭。

    码头的工头牛大哥也很照顾张氏的生意,张氏经常多给一点,送几个腊肉夹饼子表示一点心意,张氏和小玲子会做人,牛哥也很照顾。

    虽然孩子们有点辛苦,但读书的时候确实是更认真了,知道了赚钱的不易,心里也就有哈数了,倒是跑来跑去听人家聊天说八卦,涨了不少见识,奶奶说小孩子多跑跑对身体也好。

    李青山和学文去县里的学堂打听入学的事,巧兰说要去就去最好的学堂,那里的夫子水平不一样,尤其是去出过秀才和举人的夫子那里学习,这钱花的才值得。

    李青山听了闺女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找到一个很有名的学堂,是一个举人开的,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在考科举的时候熬坏了,不能继续考下去了,所以回来教书过日子了。

    每个月的束脩是二两银子,比别家都要高一些,但他教出过三个童生,有一个据说考秀才也有把握了。

    ☆、第082章:齐心

    跟夫子谈了一番后,夫子同意了让清远入学,先跟小班一起上,先看看孩子什么样的程度。

    李青山非常高兴,先领着清远清刚去见了夫子,夫子询问了他们都会些什么。

    清远清刚背了三字经千字文,被夫子考校了一下,清远答的都很好,但清刚错了两处,急的快哭了。

    最后夫子微微点头说道:“依我之见,小的那个先领回去,你家教的很好,他年纪小些明年后年再来也好,一个减轻你们负担,二个孩子太小没定性坐不住白瞎了一份心,等大的这个学会了也能教教小的,有了比对孩子们也能更认真学习。”

    听夫子这样说,李青山连连感谢,给了束脩费,恭敬的奉上二色礼物,一刀肉外加两盒自己家做的油炸麻花和麻叶丸子等东西,还有一包糖,二尺女人可以穿的布料,夫子满意的笑了,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孩子,让每日下午的时候来接,或者和其他同村的孩子一起回去也可以。

    安顿好了清远,带走了暂时不用上学的清刚,李青山这才回去。

    路上儿子两个算着钱,“束脩费每个月要二两,幸亏你妹妹给买了书本和纸笔,不然一个月都要五两银子呢,看来你奶奶让你们交五两银子真心不多啊,这读书可真贵嘞。”李青山咂舌。

    “爹你放心,我会努力赚钱的,我回去跟张氏说说,我们俩一起努力。”学文认真的点点头。

    “倒也不用那么紧张,你弟弟妹妹家里都会帮你们的,不过你们要有准备,清刚也是要读书的,总不好大的读书小的舍弃了不读,那也不好,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就有点苦了,一个月十两银子确实有点压力了。”李青山考虑的更长远。

    “那我们以后赚得多了给家里多交点吧,看来五两银子真心不够啊。”

    这还没算买书的钱呢,蒙学上完了还是要买书的,你就是抄书也要给书店掏钱的,能让你白抄么?

    “回去在跟家里商量吧。”李青山也没有应下。

    晚上回去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说了清远上学的事了,张氏听了不敢置信,“啥,束脩费要二两银子?那每个月还要买纸笔吧,以后还得买书,我的天老爷,一个月五两银子算,两个孩子就要十两银子啊?”

    一开始张氏还觉得老太太有点不公平,如今真的让孩子上了学交了钱,她有点惊住了,自己交的那点钱真心不是李家占便宜,全都给了清远清刚还都不够呢,这都没算吃饭钱呢。

    “那我们多交一点吧。”张氏感觉到了压力。

    “不用,说好了每个人五两就是这么多,房子盖完也不要你们那么多钱了,你这几个月多交的那些是给清远清刚盖房子用的,以后你们挣了多余的钱自己攒着吧,到底将来两个孩子上学你们要承担大部分费用,学武说了两个孩子他出一半束脩费,我的意思是你弟弟出钱出六年,六年有没有成绩也就知道了,到时候清远也快十五岁了,也就差不多可以看出来了。

    你妹妹说了也愿意出钱供孩子们读书,以后吃饭住宿她包圆了,你别担心这个了。我想了一下,和学武一样,也是出六年每个月五两银子,纸张笔墨兰子多负担一点,她负责给孩子们抄书。你们夫妻看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全家一起努力。”

    老太太将早就想好的方案拿出来大家一起商议,孩子的前程很重要,只要他们能读书肯用心,自然是要供下去的。

    张氏一听心里松了口气,忍不住掉了眼泪,“我没意见,我谢谢学武和妹妹了,没想到你们都替我想着了。”

    十两银子确实把张氏吓住了,她每个月也挣不来那么多银子啊,可是一旦两个

    分卷阅读7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