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7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农绣 作者:花羽容

    分卷阅读570

    龄的,但你要跟他们说清楚,年纪大了提高一点是行的,但不可能高太多,因为年纪学问都限制了你的水平,为啥孩子学得快呢,孩子有未来有无限可能啊。”巧兰笑着点头。

    “哦,咱们村好几个有姑娘的都来报名了,都愿意跟你学呢,都特别相信你,都高兴地很,你知道不,春妮也去报名了。”李母笑着跟他说这村里的八卦。

    “我知道,虎子哥给我说了,大妞和春妮还给我带了礼物,大牛给了我一把匕首防身,春妮给孩子买了一对银镯子给我,我都收下了。”巧兰点点头。

    “哎,两孩子是个好孩子,还牌子来的时候还跟我磕头道歉呢,就是现在见了我还喊婶子,前些日子还偷偷给我院里扔了野物了,这俩孩子是个好的,就是你王嫂子赚了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是……。”李母没好气的摇摇头。

    “不说他们了,爷爷奶奶和我爹他们在家好不好,我哥他们的地弄得咋样了?”

    “都好着呢,你奶奶听了这你事,可高兴了,都多吃半碗饭呢。你哥他们的地也越弄越有样子了,可好了,虎子给弄得茶树苗和那个茶油果的树苗过来种上了,说是能活呢,等出了果子就能榨油,咱们村就能卖,不耽误挣钱。”李母一连高兴的说着。

    “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娘留下吃顿饭再走吧。”巧兰拉着李母一脸的依恋。

    “成,吃顿饭再走,我给你带了点东西过来,你哥也给你带了些你要的香草啥的。”

    “婶子给我就行,夫人不能闻这个东西,我来。”玲玉赶紧接过来。

    “哦哦,还有讲究啊。”李母也不懂这些。

    李母吃了中午饭让小厮们好好地给送了回去,就跟村里人说了闺女的话,村民都很高兴,觉得兰子没忘本,有钱也没忘了乡亲们,是个好孩子。

    巧兰一面养胎一面开始整理笔记,玲玉认得字已经很多了,帮她记个笔记是没问题的,同时一边记着,一边帮她做香薰和丸子这些东西可以拿去卖掉,顺便玲玉自己也通过实践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玲玉学会了一些理论知识,是以前所不知道的,越来越通透了。

    一晃悠天越发冷了,巧兰也在家猫冬,出不去门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屋里,早起的锻炼也改在了中午有太阳时候遛弯散步,主要是害怕受风寒,这个时代风寒可是要命的事,巧兰也不敢瞎折腾。

    肚子也渐渐的鼓了起来,像是吹气球一样了,出入都必须要人护着才能放心了。

    玲玉依旧按照巧兰的要求,每日学习认字练字画画,渐渐地在一点点进步着,越发有样子了,画画的天赋真是不错,进步很大,只是字还不行,还需要长期间的练习,她还没有找到字的意境。

    巧兰一直在玲玉的帮助下记录笔记和一些吉祥如意的花样图案,都挨个画下来,这些也可以成为教学的东西,她知道的图案可比很多人都要多呢,一面回想一面就画下来保存着。

    书院终于盖好了,李相爷给书院定名为青山书院,得到了很多夫子的一直认同,不少夫子千里迢迢从不同的地方赶往这里来给大家教书。

    清远他们也去了看了热闹了,十分开心,他们也报名了,可以去上学。

    不过他们要交束脩费,因为交得起不打算占那个便宜了,把机会留给更多真正想上学又困苦的孩子们好了,两个孩子越发懂事了,做事也很大气,县太爷狠狠夸了他们。

    懂得回报懂得感恩,是好孩子,县太爷十分欣慰。

    巧兰也觉得很高兴,孩子长大了,真的懂事了会去主动思考事情了。

    得了空两个孩子还会过来帮她抄录笔记,这字体可比玲玉写的好看了,一下把她比了下去,闹得她好几日情绪都很低落,拼了命的练字,看的巧兰笑的不行了。

    最后不得不教她,“你找个小兜子,在手腕子挂着石头,一开始少挂一些后而习惯了在多挂一些。这是练习臂力和腕力的。我是从小就练过的,现在已经不太需要了,清远他们也是这样练的。”

    “您怎么不早说呢。”玲玉委屈的噘着嘴。

    “我不是想着你每日还要绣花还要照顾我,也很辛苦了,平时也没少干活出力,不挂就不挂呗,你现在挂也不晚,太小了挂不太好骨头没长好呢,你来的时候哪敢让你挂啊,那么小看着和年龄都不符,身体都没养好。”

    ☆、第587章:

    玲玉不服气年纪比她小的清远清刚的字都看着很有样子了,归根究底是她努力不够罢了,因此也吊上石块开始锻炼腕力了。

    巧兰也不管她,倒是用心收集自己的笔记,有关香薰的和绣艺方面的,已经搜集了不少了,自己到也又温习了一遍,尤其是香薰方面,还真学了不少东西了。

    周嬷嬷过来了,“夫人,相爷说找到了一个可以教茶艺和制茶的手艺人过来,男女都可以学呢。”

    “哦,是么,这个太好了,制茶也是个很好的手艺,年年岁岁都有人要喝茶啊,只要掌握一种制茶手艺,这一辈子不愁没饭吃,而且年纪越大手艺就越好,这东西全是经验,光靠书本可不中。”巧兰因为在刚子哥哥那里看过一二回,所以很有体会了。

    “是呢,这回是从头开始教呢,听说报名的人很多呢。”周嬷嬷也是兴冲冲的样子。

    “真好啊,那我有时间也去听课去,我一直都想学制茶呢。”巧兰突然笑着说道。

    “可以啊,这东西主要是实践,您可以去学学然后去茶园试试,也可以自己在家玩,您自己做么也用不了那么多不是,正好学得好可以招到茶园里干活啊。”周嬷嬷突然说道。

    “是呢,这样一来真的能带动不少地方跟书院合作,以后咱们这里会越来越兴旺了吧,那李爷爷有没有说他们从咱们这里招人给不给钱,是否要订立契约呢?如果他们只是想招免费干活的学徒,用完了就不要了继续再从学校招,那老百姓岂不是倒霉了。”巧兰想到这里问道。

    “呦!这倒还没说呢,要不您写个东西递过去?”周嬷嬷一听确实是个问题,若是不先约定好,日后商人欺负人怎么办?商人重利呀。

    学徒可是免费干活的,伙计可是要给钱的。

    “好,我写一个大概的思路给相爷他们拿过去,让他们看一看就行,他们比我想的周到,只不过我是老百姓想的会多一点。”巧兰也就欣然应允,能出点力就出点力,这是咱大青山自己的书院,能尽力就的出力做好它。

    巧兰当场就写了一张东西,

    分卷阅读570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