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3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神棍 作者:放鸽子

    分卷阅读230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神棍 作者:放鸽子

    分卷阅读230

    为防公达念上一两个时辰,还是由嘉来罢。”

    荀攸默不作声地收了手,慢吞吞地转过头来,以询问的目光看向燕清。

    燕清无奈道:“公达不过说话较慢一些,又没有口吃的毛病,怎么可能念上那么久?”

    郭嘉是个彻头彻尾的急性子,荀攸则惯了缓慢悠然的节奏,两人一起共事,总是摩擦不断。

    不过在燕清看来,似乎是郭嘉单方面找荀攸麻烦比较多……

    荀攸已重新缩回座位上,一副认真等着听的样子,燕清只有好笑地叹了口气:“那便随你吧,只是不想累着你了。”

    郭嘉眉眼弯弯地展开信纸,唇角嗪着的笑弧便瞬间凝固了。

    燕清自然未错过那抹僵硬,好奇道:“怎么了?”

    郭嘉嘴角抽抽地抖抖信纸,展示给众人道:“还真不知从何念起了。”

    燕清看了个清楚后,顿时忍俊不禁。

    难怪有那么厚一叠。

    除了偶尔有几行字、还写得七歪八斜之外,竟大多是画——倒是画得不错。

    燕清不叫郭嘉头疼,将信拿了回来,飞快翻看后,乐道:“倒是叫公达说中了。他只说与挚友重逢,颇得助益,要再停留一阵,好多招揽些人才,要叫我们刮目相看呢。”

    果然还是叫燕清如意了。

    至交孙策一犯难,周瑜岂会袖手旁观,看他四处碰壁?

    能得多少人,燕清从头到尾就不甚关心。

    没了董卓这个头号大敌,他要梳理的多是潜在的内部矛盾和考虑扩张时或要面临的麻烦。否则在短期之内,是没有甚么能威胁到他地强大对手了。

    哪怕皇帝要发愤图强,也得先考虑‘西和诸戎,内修正理,明辨忠奸,安抚百姓’等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以他目前的才智,怕得在卢植的培养下卧薪尝胆好些年,才能成些气候,而等到那时,局势千变万化,早不知什么样子了。

    其他诸侯各自为政,一时半会地根本不可能真正联合,自然也不会自不量力地独自招惹这个刚扬名天下、锐不可当的势力。

    至于兵源,燕清已不再发愁——只要稳定施行养兵于民、屯田教化的政策,又稳定雄据关东最富饶的三州(算上即将成为囊中之物的冀州),就能保证可观的发展前景。

    至于南边招募来的将士,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他只无比看重周瑜鲁肃二张等世间罕见的优秀人才,让势力有稳定的梯队往上填补,也是提供培养新人才的缓冲,才抛出孙策这么个香喷喷的诱饵的。

    目前还只在江东一带小有名气的周瑜,哪怕再是天纵奇才,也不可能想象得出,这誉满天下的燕司空之所以故意放孙策去碰钉子,根本不是他所猜测的‘要磨砺这小子似其父那般轻易就干劲满满、却冲动莽撞的脾气’,而压根儿就是盯着他去的。

    看完孙策那的进展,确定符合预期,燕清在心满意足地将对方写给自个儿爹孙坚的那封拿开后,就找了个妥善地方放好。

    在给小霸王找个够严厉又博学的靠谱老师之前,这些充满黑历史意味的墨宝,就让燕清给理直气壮地全昧了下来,好给自己的个人收藏添上一笔了。

    众人虽将这举动看得一清二楚,可大约是因燕清表现得极为泰然自若的缘故,除了同他有了肌肤之亲后、对其本性认识得越来真切的吕布隐约有所察觉外,其他人都未能识破他的真正意图。

    郭嘉很快就将注意力从一个嘚瑟的小毛孩的信上移开了,正经道:“若今日那信还未到,主公也不宜再拖下去了。”

    燕清颔首。

    他于此敏感地界按兵不动的举动,落入聪明人眼中,怕早在第一天起,就已引起怀疑了。

    要想推测出让他举棋不定的原因,并非难事。

    不过他偏就要欺负在幽州斗得不可开交的两人身边——居然身边都没个靠谱军师,以及利用起消息传递滞后这一点,打个时间差去。

    他帐中的另两位谋主,也就是贾诩和荀彧的信,在一两日前陆续到了,巧的是二人意见也恰恰相左——贾诩主战,荀彧主缓。

    他起初只感到微妙,后仔细思忖一番后,就大概明白了什么。

    无论是急攻还是徐图,对势力都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稳打稳扎,的确能规避根基太浅能招致的危险。

    只要莫叫别人,就如刘备、曹操的枭雄一流取得这块沃土、从而得了大展宏图的用武之地,便不会有问题。

    意见上的分歧,恐怕是源自出身的不同。

    持激进扩张意见的贾诩郭嘉,皆是寒门子弟,要想建功立业,就得创造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家族的负担和顾虑;而与他们主张截然不同的荀彧荀攸,则同为簪缨世胄,重在保全自家的实力无损,以观望成败为主。

    于荀彧而言,恐怕还夹了一重源自政治理想的顾虑——他始终相信汉室还有希望,既想辅佐燕清成就齐桓和晋文公、尊奉失势幼帝,权倾天下,最后完璧归赵,回复清名的霸业,又从燕清近来的大动作中,不得不担心起他野心膨胀,拥兵自重后生出他念,重蹈王莽之覆辙的后果……

    不过谋士只做参谋,最后做出判断的,还是燕清自己。

    燕清在想通这一点后,就没了后顾之忧,此时起身踱了几步,转向吕布,肃道:“奉先听令。”

    吕布强压下心中强烈的不舍,面无表情地前迈一步,双手抱拳,用力一揖:“喏!”

    燕清道:“明日一早,由你挑选三万精兵,日夜兼程,奇袭邺城。至于军需物资,就由高伏义率军运送,以作接应。”

    吕布与高顺齐齐领命,即刻出帐,清兵点将去了。

    荀攸见燕清心意已决,便不多劝,只提醒道:“主公一旦发兵北上,并州那黑山军定有异动。”

    郭嘉道:“为防吕将军成孤军一支,不若即刻从兖州抽调兵马,十日后或赶得上同吕将军会师,届时一股可驻守城池,一股尚可灵活机动。”

    燕清点了点头:“我欲派赵子龙去。”

    坐镇本营不比冲锋陷阵风光,却是至关紧要,对主帅的要求也是极高,燕清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潜意识里却始终觉得,叫赵云看了半年家,怎么说都得调用起来了。

    给发现提拔他的吕布当个副手,感受下战场上的气氛,正是合适的位置。

    荀攸微微蹙眉,欲言又止片刻,终究没忍住道:“子龙虽有大将之质,到底年岁轻了,履历亦浅,要统率三军,怕难服众。”

    燕清默然片刻,瞬间明了荀攸的言下之意——他纵要大肆提拔寒门子弟,也不能做得这般着急又明显。

    特别是在燕清打下的基础并不算牢固的兖州,除去从倒霉早死的刘岱处接手的少量官军,大多数能调用的兵马,都是通过

    分卷阅读230

    -

    分卷阅读230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