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4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神棍 作者:放鸽子

    分卷阅读241

    (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神棍 作者:放鸽子

    分卷阅读241

    清叛逆而出生入死,浴血而战,本就该受到尊重和优待,而不是受到敌人的憎恨,还得承受己方畏惧的目光

    归心似箭的吕布,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陪主公过年,或者回去过个生辰。

    毕竟今年主公的生日已经过了,他的却还没有,又是两情相悦后无比值得纪念的头一年,以主公温柔好心软的性子,定会由他……

    吕布脑海中浮想翩连,趁着四周无人,干脆自己嘿嘿傻笑着,怀里小心藏着主公所寄来的、不知被他读了几百几千遍的信,开始在铺在地上的虎皮毯上,激动得绕着圈打滚。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在董卓讨伐战中名声大振的吕布,充分向或明或暗地关注冀州这边动静的世人,展现了什么叫勇武绝伦,神鬼无双。

    建光元年九月,吕布率领八万兵马(号称),日行千里(传过头的),突袭邺城,直取冀州,正式占领了这块被左邻右舍觊觎已久的大肥肉,且并不急于撤军,而是一边军屯囤积粮食,一边大肆修筑东侧城塞,显是防备背后会被昔日的盟友捅刀。

    在并州横行霸道,一时无两的黑山军首领张燕见此心下略安,忙递书信,送往公孙瓒处,道明此已是危急存亡之秋,两方为唇齿之密,希望与他联盟,共同对付来势汹汹的燕清军。

    张燕的信诚意满满,公孙瓒只要不是傻子,就能意识到问题有多严峻,两军联合是势在必行。

    可惜他没想到的是,郭嘉早在吕布出征之前,就预料到了方方面面,而鬼才的话又经燕清之口进了吕布的耳朵……

    不管他发了多少,就有多少被半途截住了。

    当神射手祭出麒麟弓,根本没人能躲过。

    待张燕从这石沉大海的冷遇里,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情况不对时,终于等来赵云和程昱等人做了交接、从不擅长的繁缛事务里脱身的吕布,已带着八千恶虎精兵,无声无息地杀到了张燕的屯兵地外。

    一边是燕清不惜一切代价养起来的、装备精良得举世无双的特战骑兵,又是吕布从未假借别人之手,亲自训练出的恶虎,一边是在丁原控制不住的混乱并州崛起,跟匈奴等外族屡屡交战,都没落入过下风,威风八面地占山为王的前黄巾、现改为黑山军,人数还是吕布此时足有八倍的地头蛇……

    吕布再厉害,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死战。

    结果却是不出半月,据地而守的张燕就被没日没夜率兵冲阵攻城,还诡异地一身刀枪不入,只听铿铿锵锵的响动,根本就有天助的吕布给打得哭爹喊娘,士气溃散。

    干脆连辎重粮草都不要了,来个弃车保帅,带着剩下不到一半的三万多人果断撤退,浩浩汤汤地缩走,将伤痕累累的空城丢给了吕布。

    战果一明,天下皆惊。

    吕布这回是拿出了百分百的本事,还把一向懒得动的脑子都拿出来琢磨计策了——光依赖郭嘉那些神机妙算,也比不上战场上随机应变来得高效。

    确定已经将张燕的胆子打破之后,他也不瞎追,只慢悠悠地将散了一地的好东西捡了,仗着没有新的军令下达、他就是最高主帅的这一空档,他连邺城都不想返回,就直接往南撤。

    还因心情太好,做了回散财童子,学着燕清的做法,以燕清的名义,给这些他瞧不上的玩意儿给了沿途看到的穷苦冀民,接济一下晋江教众……

    这份‘老子终于要回家看媳妇儿了,叫你们也陪着高兴高兴’的好心情,在听得一条传得有头有尾、煞有其事的‘燕仙君娶了凤缕仙子为妻’的传闻时,才哐啷一声,摔得稀烂。

    第150章 绍得天助

    燕清暂还不知带着大军高高兴兴地凯旋到半路的吕布,因得知他要娶仙女之事而气得快要呕血。

    他的全副心思,都跑到一桩突发事件上了。

    且说这年秋天,屯田制度落实得最到位的豫州,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兖州稍逊色些许,却也称得上硕果累累,收获极佳。

    尤其和大多数还停留在“饥则寇略,饱则弃余”,得过且过的诸侯一比,两地盈满的粮仓,就特别招人眼红了。

    军粮和军饷,是撑起一只强悍军队的基础所在,甚至比精良的兵器和马匹更要紧。

    燕清的军队本来就强势得很,这下丰衣足食,更是如虎添翼,难有人敌了。

    诸侯们看着自家那可怜巴巴的粮仓,再看着饿得在河里捞河蚌,往树上摘桑葚的兵士,惶惶然地被唤起了危机意识。

    怎么会这样呢?

    燕清最初组建联盟时,虽响应的人不算少,可依然是不被人看好的。

    他们普遍认为,燕清远征无疑是不自量力,绝对会铩羽而归,之后因伤亡惨重,而实力大跌,那么被人趁虚而入,一举击溃,也不无可能。

    就算是为保全声名,去赴了此盟的势力,也不乏出工不出力,纯粹怀着看热闹的心思的。

    谁知燕清靠这么一支人心不齐的队伍,自个儿慷慨解囊,出粮出人的情况下,不仅大获全胜,叫恶名昭著、能征善战的董卓折戟沉沙,还运气绝佳地救出了乱军中的落魄天子,然后精明地选择了不去干涉‘帝位’这个烫手山芋,退居一步。

    他奉了天子,天子自然投桃报李,这下让他的面子也全有了——以刚及冠不久的年纪,就得封天下目前独一份的尊贵公爵!

    再往他大后方看,略地,募兵,屯田,招贤,竟是样样不落。

    也不知这一寒门出身,凭气运一步登天的燕司空,究竟是如何获得颍川名门荀氏和陈氏的青睐,还被前者近乎死心塌地地追随的。

    旁的不说,荀家那对出了名的芝兰玉树,荀彧和荀攸,竟然选择了投入到他帐中,为其效力,就让人很是难以置信。

    一为谋主之一,随军出征;一为其居中持重,无不尽心尽力……

    这些眼高于顶的簪缨大族,明明应该对燕清和他身边聚集的一干庶族不屑一顾的,偏偏在荀彧的大力控场下,燕清的巧妙制衡下,双方达成了一种难以言喻地微妙默契,诡异平衡,竟然能相安无事,而没有他们乐见的阋墙反叛。

    他们再感郁闷,也别无他法,只有跟幕僚们匆忙合计一番,决定明年仿效燕清的屯田制度,也要招募农民去耕种失地。

    同样大力实施屯田的,其实还有一人,便是一早看出这项举措的益处,借盟军之便,频频向燕清请教的渤海太守曹操。

    他手下不乏能人,自身又才略出众,在齐心协力的奋斗下,也迎来了丰收,充盈了一通粮仓,被看到这情形的人痛骂狡猾。

    这阉宦之后,难怪当时老冲着燕村夫逢迎拍马,原来是得了这么大的甜头!

    在忿忿之余,

    分卷阅读241

    -

    分卷阅读24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