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色 作者:夏夜鬼话

    分卷阅读8

    帝色 作者:夏夜鬼话

    分卷阅读8

    这部名为夜鸣歌的话本,一改往常话本才子佳人的风格题材,讲的是一位少年的成长史。少年受尽迫害,垂死之际得遇高人,于是一夜之间时来运转,一飞冲天。

    正是众人最为喜闻乐见的故事。

    叶百曦查验时并没有关注里面的每个细节,只是在某些部分务求真实地提供了一些大家都常有的阴私做法,又扯了几件前朝到今朝大世家里见不得人的大案来改名换姓地编进去,把主角的家族整个弄成了见不得人的阴暗大宅。

    其中又多有草菅人命,触犯忌讳之处。

    不但是主角,连主角后来患难而交的小姑娘家中都插了好些有明目可查的隐私事进去,不明了的人看个热闹,明白的人看个心跳。

    这样流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律令也修了个十之jj。宰相大人每每看到皇帝和叶百曦商量出来的修正条例,都有一种自个儿正在积极作死的感觉。就这样到了九月秋凉时候,刑部发了最终本的大律书,朝堂内外顿时一片沸腾。

    参政知事摩拳擦掌,正打算与皇帝据理力争,来个忠言直谏,结果却是被自家儿子带回来的话本惊了个半死。他才发现短短数月间,坊间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不成体统的话本,其中多数以受继母迫害的继子继女,家道沦落被宗族迫害的旁支有志少年,或者被亲族或者家族侵占财产的孤儿寡母......等等为主角,讲的是落魄少年如何立志向学,遭人陷害却矢志不渝,最后出人头地之类的故事。

    其中又以一本叫做夜鸣歌的话本最为出名。这故事主角至情至性,至善至勇,又有才子佳人,英雄美人的路子,又有复仇雪恨,善恶有报的梗,可以说是管他书生走卒,都爱看上两眼,听上两句。

    这也就罢了。

    但这故事明着是在揭世家大族的底,时不时来上两段依稀仿佛眼熟能详的阴私段子,却不是普通三流书生能写出来的故事。参知政事顿时大恨这里面竟然好似还有他本家的事。

    他怒而前往礼部,要求尚书下令封去这些胡言乱语,有辱斯文的话本,却不料礼部尚书说道:“这话本坊间正热,陛下也瞄过两眼,说甚是有趣呢......”

    知事大人放下屠刀,立刻端正了态度。次日上场,坚定地决定支持新法变革。

    这边朝堂上的事情暂且不说,那一头民间也很是热闹。

    新律出后必然会上印邸报,由各地官府衙役宣读给百姓听;同时也会印成书籍,于各地书铺售卖。新朝律令与前朝大有不同,在法令上对许多制度礼仪都要放宽得多,顿时引起争议。

    礼部右侍郎叶百曦叶大人笑说一句:“既然书生们关心国事,我们便容他们辩个清楚明白。”

    如是在京城东市设一大擂台,每日让来往的书生上去辩论,又让雇佣来的书生整理言论,挑一些精彩犀利的,印成了类似于邸报的小报,供整个京城传阅,甚至还沿着四周府城传出了京城。

    这话题开始于新律,但是渐渐就由新律引出了官德民生,慢慢地越来越松散,叶百曦索性每日在小报与擂台上定上次日的题目,如科举一般让士子们写了文章来投,又从中选出思路明晰的上台去辩,惹得京城越发热闹起来,正好给紧接下来的秋闱预热。

    临近秋闱的时候,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算是新帝登基首年的恩惠因怜惜过往十年间破家丧亲者众多,也为鼓励少年青壮勤于向学劳作,凡是年不满二十五而为户主,独立支撑门户者,皆免去三年劳役,此间开荒获得土地皆为开荒者所有,同时各州府将召集儒士工匠,设立书院和匠艺所,免费供符合条件者学习,以加强民工,普及民智,同时本届秋闱中若有年不满二十五而独立支撑门户者,朝廷将为其发放薪俸,以作补助。

    这条旨意发在律令发布之后,秋闱开始之前。因为主要还是新帝施恩为主的旨意,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对此发表意见,倒是和和气气地到了礼部,然后顺利地传达给了地方。

    书院和匠艺所的建立并没有多少人发表意思,毕竟这是有益于民生的事情。花费上也并不是大金额,地方官府就完全可以支撑得起来。

    新朝这影响久远的法令,发布半年之后才有人多少了解到其中的深意,几十年后才有人惊觉其影响,而此时,却不过是皇帝漫不经心的一次小恩小惠。

    此时谁也不知道,它除了扶持了孤儿寡母之家,还直接促使了关系繁杂的大家族转变成了各自为政的小家。几十年间,无数人为了那律令上的好处早早地分出家族,自立门户,而年轻子弟们从政府能够获得的教习机会又直接导致了其对于家族依赖性的减小,成为了当朝影响最为深远的国策之一。

    这旨意下达的时候,叶百曦才只能说是刚刚在礼部站稳了脚跟。叶府的事物他倒是都已经理清,也没有撤换掉兄长留下来的唯一旧人,只是重新梳理了一下叶府的人事。

    嫂嫂过世后,他也曾照看过一段时间的中馈,对此倒并不陌生。但是人情往来等等毕竟过于繁琐,所以多少也有点厌烦。

    他也已经不年少了,倒是有心找个人与他主持中馈,但是这话实在说不出来。

    他上任不足两个月,尚书大人已经鼓动他联名同一个奏折三次催促皇帝广招后宫,立后生子。

    司恪身为司家长子时候的妻子死了已经有一年多了,虽然死因不明,但是叶百曦知道其中的过程绝不可能光明到哪里去。大少夫人的下场和第二任先夫人一样不需要怀疑。

    叶百曦以前和其他人一样好奇,皇帝在掌握主动之后依旧留着大少夫人与自个儿相爱相杀的原因,如今想起来,他应该是为了某种原因,需要一个随时可以退位的人占着妻子这个位置。

    叶百曦想到这里,很难安慰到自己这念头是因为自己太过自恋。

    他靠着曲廊上那点红纱之后透出来的光影,走到了暗影蒙蒙,暗香浮动的小花园。他想起一身红衣,嫁入叶家的嫂嫂。

    宁儿对不对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亲弟弟了。

    啊,宁儿粘着我,你哥哥要吃醋了。

    乖宁儿,你哥哥不是不想对你好......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只我要对宁儿好一点,你哥哥怕把你宠坏,只好装得凶一点。

    嫂嫂死在那一年的深秋,是比这个时候还要更寒冷,更萧瑟一些的秋天。现在想起来,嫂嫂对他真的有如亲生母亲一样一点不差。有人说是嫂嫂生不出孩子,所以才把他当孩子养......但那时他却觉得,嫂嫂是真的对他好,这一点他总是能知道的。

    嫂嫂死了之后,兄长就再没有娶亲。

    那时他总觉得很难过。或许是因为自己伤心吧,所以总觉得兄长也该是伤心的。于是他笨拙地陪着兄长发呆,陪着他喝酒......明明杯里只被允许装果儿露。

    第二年的秋天,那是大嫂的忌日。他也陪着兄长喝酒,只是那一日他喝了两口清酒,犯了混,就红着脸长着眼傻愣愣地去看兄长,还抱着他哭。

    哭着哭着,兄长就拆了他的腰带,拉开了他的衣襟。等他发现,拼命挣扎声嘶力竭的时候,那一夜终究还是成了一场噩梦。

    他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是一场噩梦。那时真是一点旖旎和舒服都没有,只觉得难受,绝望,还有脏那真是一件脏极了的事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情感上。他出生之后第一次觉得从小敬仰的兄长是这样的脏。

    第二天起床,不知道是因为酒醉还是因为恶心,他吐了一地。吐完之后还不停地干呕,恨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

    叶百曦抱住了自己的肩。

    如今想起来,只觉得身体无依无靠,冷得让心从胸口最深处开始变得荒芜。

    其实他后来一直翻来覆去的想着的,是当初嫂嫂知不知道兄长的这点念头,或者知道多少。她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心情。

    她有没有,厌恶过自己。

    被这个念头折磨得几乎无法入眠。

    叶百曦知道,那时他真的很多次都走在把兄长弄死的边缘。

    他折磨对方也折磨自己,到把彼此都折磨得不成样子,兄长终于认输了。他开了大门,亲手给他穿好衣服,包得严严实实,然后让他去大将军那里告自己“逼jj弟,颠倒人伦”。

    当时司氏和叶氏还是共同进退,依附的正是东北大军阀中的杨大将军。

    他甚至还谆谆叮嘱,让叶百曦说清他自己是不得已,免得受了牵连。

    其实他可以把叶百曦关起来,关到他老实,关到他放弃,关到他失去原则。

    但是他只对叶百曦说:“宁儿,你若真的这样恨大哥,便去大将军那里告我吧。我做的是逆人伦的事,将军自会处置了我。只你千万要告知将军是我逼迫你,免得害了你的名声。”

    现在想起来他何其狡猾。叶白尘大概也是认定了,他最后是无法做到那一步的。

    兄长活着的那十年中,他没有一刻不对其有着一种厌恶。虽然兄长对他已是极致的好,但他却一直觉得自己是忍耐着他的亲吻,他的拥抱,以及他的求欢。只是因为是最敬慕的兄长,所以哪怕如此厌恶,也愿意暂且忍耐。因为知道兄长无法承受他的拒绝。

    可是他也恐惧对方的感情。这种感情违背伦常,被世人所鄙视憎恶,最终是无法立于人前的。兄长觊觎着至尊之位,但是他却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厌憎诅咒着他不能如愿,因为恐惧被那双无法拒绝的手挟持着拖到人前泄露出彼此之间无法告人的秘密。

    如今想来,这是何等的傲慢。

    他的愿望成真了。他被挟持新都,叶白尘距离王位仅仅一步之遥,却拿着自己一生的渴求换了自己的性命。直到叶白尘死时,他才发现,原来什么悖德,什么逆伦,如果能再一次被那双手拥抱,他不在乎沉沦在烂泥之中。

    这是他为他的傲慢,最终付出的代价。

    当今陛下年岁也已不清,但是别说子嗣,除了登基之前便已经过世的少年妻子连个妾室都没有。原本还有一些服侍的丫头,但是自从新朝建立之后,连这些丫头到底还在不在都没有人能弄清,更不用说加封了。

    如今朝廷上的大人们是三天一上谏五天一催促,叶百曦只闭嘴不语。他知道这种事情任是谁都能说,他却绝对不能开口的。

    一开口就会倒霉。

    比起皇帝是否大婚这件事,他要更关注于另外的事情。

    淮东道传来了有流寇作祟的消息,当地官府怀疑是叶氏伪帝余孽这件事被上报的时候,朝堂上下所有人都转过头来看着他默然不语。

    话说叶氏余孽也就剩下他一个人而已,叶百曦当时就觉得很尴尬。然而无论如何,他总归也想弄清楚,对方只是普通的流寇还是真的兄长旧部。

    他只能就上书主动要求前去剿匪,虽然冀东一役之中被废了功夫,但是他本来就有智将之名,皇帝也不阻拦,立刻下了旨意,让他迅速前往淮东首府清剿匪徒,洗清污名。

    因为剿匪乃急事,他当夜就出发,带着皇帝赐下来的两个御前侍卫,一路急行军前往淮东道。

    结果到达当地之后,前来迎接的官员却开口说道:“麻烦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在我等的协力下。匪徒已经被收缴。”

    叶百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迅速有效的剿匪行为,于是他去地牢探视了一下被收缴的匪徒确实是一般身强力壮,凶神恶煞的匪徒,但是只要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和叶氏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叶百曦问负责的官员:“不是说叶氏余孽么”

    这官员当时听下派钦差的名字就已经犯过嘀咕,此时打了个哈哈,说道:“大人这话说的。不过是有所怀疑而已。”

    因为一路急行军,所以叶百曦颇为疲倦。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他就现在府衙歇息了一个晚上。

    他正睡得迷糊的时候,却突然被惊醒。窗外月色如剑光,直直一路刺落床前的地面上。他恍惚间好像看见床前有人影出现,厉声喝道:“什么人”

    房中却没有任何动静,人影似乎只是幻觉。反而是窗外嘈杂声越来越响,隐隐能看见浓浓火光,还带着些许焦糊的味道。

    他披上一件外袍,走出门口找了个仆役询问,才知道是前衙着了火,火势竟然仿佛是从地牢开始烧起来的。因为火势正猛,很难了解到里面的囚犯是否还活着,或者有没有逃逸。

    不过府衙的地牢都是由土石堆砌而成,空气并不流通,烧到上层的时候火势已经被大致控制住了,但是下面的囚犯却已经被尽数烧成了焦尸。光从尸体的数目上来看,似乎的确与实际人数不符。

    木质的栅栏和牢门已经被大火毁得难以知晓本来面目,捕快与仵作一同调查着蛛丝马迹,但是效果不彰。只知道匪徒里面逃了一小半,其中包括两位匪首。但是光从焦尸和废墟来看,很难分清他们是从内部突破逃逸,还是有人入侵了府衙把人给救走了。

    然而真正惹人烦躁的事情还不在于这一点。

    第二天早上,官府的门口聚集了许多的百姓。其中有关押在府衙地牢之中犯人的家属,昨天死去的衙役的家人,和一些之前因为匪徒作乱而遭到牵连的老百姓。

    叶百曦刚刚出到府衙门口,就被臭鸡蛋扔了一身。

    有起哄者叫道:“叶氏余孽去死”

    衙役赶紧上来阻挡,近身的侍卫也赶紧用自身挡在了叶百曦的面前,才阻止了失控的民众直接冲上来把叶百曦大卸八块。

    分卷阅读8

    -

    分卷阅读8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