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4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平春 作者:山石先生

    分卷阅读43

    ……

    应天府

    在坐的几人,分别是南京刑部尚书潘蕃、南京大理寺卿韩邦文、应天府尹陆珩,而他们面前坐的,则是几位来自于京师的神秘来客。

    刑部尚书潘蕃严肃的拱拱手道:“此案有劳京师六扇门的好汉了。”

    看上去似乎是领头的一人严肃道:“见过主官大人,我等奉尚书闵圭大人调遣,南下京城辅佐南京六扇门袍泽断案,自当竭尽全力。”

    陆珩道:“我并不知晓六扇门的事,能否为本官解释一二。”

    韩邦文同样好奇的看着潘蕃,这边只有潘蕃是刑部尚书,掌管南京六扇门。

    潘蕃咳嗽了一下简单道:“六扇门为刑部直属,里面皆是江湖能人义士,自成化年锦衣卫两厂糜烂事物,使得我等官员战战兢兢,前辈陆瑜尚书便设立了这么一个六扇门,为我等文官所用,隔绝两厂锦衣卫鹰犬骚扰,也常有缉拿凶案大案的职责,常人不知而已。”

    这话一说,陆珩和韩邦文心下了然,自己等人必然上了所谓主事人的名单,被收纳了进来。

    韩邦文笑道:“看来就我们大理寺最光棍。”

    见没人答话,韩邦文自顾自的接了下一句,“谁让我们是寺呢,自然光棍。”

    陆珩道:“这一枝梅,何许人也?”

    那提督捕头道:“先前京师有一枝梅犯案十八起,已经追踪到他的行踪,这一下就间隔数千里再次犯案,而在京师也偶有再犯,不是一人。”

    韩邦文道:“既然已经追踪到行踪,缘何未缉拿归案?”

    捕头道:“此人武功平平,不过是职下三合之敌而已。但他柔若无骨,轻若御风。登屋跳梁,攀墙摸壁,嘴上模仿鸡鸣犬吠,击掌犹如锣鼓,很令人惊奇,因此屡次三番被他逃脱,还有易容之术,虽然他是潜逃之犯,我等也不得不承认,他称得上一句奇人。”

    一名捕快补充道:“此人出没如鬼神,来去如风雨。一双手白的令人惊叹,又那般敏捷,当得起人间第一神偷。”

    捕头道:“还会十三省的乡音,令人防不胜防。”

    潘蕃疑问道:“这样的人为何有两个?”

    若按常理,此等奇人世间有一人就已经是令人啧啧称奇的事儿,而在六扇门的嘴里,这人还能有两个。

    捕头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六扇门内有一同僚,嗅觉灵敏非凡,在他的指引下屡次追踪到一枝梅的下落,但这时候,往往就会有两道同样的气息分开我等,那时候分头追踪,则遇见两人。之后分析,这应当一老一少的组合,京师的案子多是那个年少之人犯下,因为他的手段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娴熟,分为不同的时期。现在京师六扇门的精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缉拿那名年老的归案。”

    陆珩皱着眉头:“也就是说这个小的一枝梅跑到了南京?”

    捕头笑道:“正是,但我们估计,这名小的经验应该是不足的,如此短时间内犯下这么多案子,足够我们进行排查,他的落网将会比北京那位更快。”

    潘蕃纾解了眉头道:“如此甚好,本官上任不久,对南京六扇门了解不多,有劳提督捕头负责了。”

    “职下领命。”

    ☆、第三十一章 六扇门

    却说这成化年间厂卫横行闹的百姓文官人人自危,在那个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时代,却有一位刑部尚书刚正不阿,在他充满正气的朱笔之下,竟有一口气将三百名惨遭冤枉的百姓无罪释放的壮举。

    更有满朝文武具不敢言的锦衣卫指挥使门达案,唯有他一人力保,此等对事对物的实事求是,使得他在刑部尚书这一职位上一连就干了十五年,保全了国朝的风气王纲不至于跌倒尘埃万劫不复。

    就是成化帝也不敢将他拔掉,因为这位皇帝也明白,若想大明王朝万年万年万万年,这等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而此人的名字叫做陆瑜,几十年已经过去了,六扇门内照旧悬挂着他的画像,而在他的旁边,则是那位门达的画像。

    世人只知六扇门是衙门的总称,却不晓得是一个足以同锦衣卫东厂相提并论的组织。这是那位感其搭救之恩保全性命的门达指挥使提议,陆尚书操作的构思,创建一个属于文官集团的影子集团。

    但这边的人员出生的成份却是大不相同,这里有为人唾弃的采花贼,有豪取万金的江洋大盗,有勾栏院中的名妓、面首,也有占山为王的一方响马,有名门大派的江湖子弟,更有书生豪气指点江山的饱学之士,通通为其所用。

    这些人并不在刑部公干,组织的极为分散,就是有,也不过是寻常捕快的身份加以掩饰,所有参与其中的文官都晓得这是属于我们文官的组织,他的存在,即是为了保护文官不至于让他们连睡觉都睡不好。

    而这六扇门总共有六位总督,手下有六位提督捕头,分别掌管了六处完全不得互通的组织,如此小心谨慎之下,就是锦衣卫也只知道或许有这么一个组织,却还不敢完全承认的程度。

    若说有谁真正的清楚,想必这两京刑部尚书是知晓的,除此以外,怕是内阁大学士也不是全知。

    在成化年的六部堂官的地位并不比内阁低多少,就是弘治年,弘治皇帝也只有在第十年才真正意义上的单独召见过内阁。平时商议事务六部堂官也是有份的。

    是以这年月的内阁地位远不如正德之后的崇高。

    那时的陆尚书便立下了严辞,非刑部尚书不得通晓六扇门事,六位总督不得不商议而定下方略,自此以后的刑部尚书,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终归是踏上了这么一条船。

    好比之后的刑部尚书王槩(概),一年没到死了,之后的项中当刑部尚书三个月就调去兵部,再之后一个好一点,干了两年,可其中一年是出差到大同当巡抚,严格算起来也是一年。

    若没说法,怕是不能让人轻易信服,也只有在这三位以后,刑部尚书才算是稳定了下来,之后的董方当尚书四年多。

    上船容易下船难,这六扇门就形成了两京两位刑部尚书为首,下面六位总督具体打理,再有六位提督捕头负责执行的制度。至于这六位总督何许人也,怕是外人不足以知。

    如此,这六扇门之事算是明也。

    ……

    南京城有虎踞龙盘之势,风水甚佳。

    地处长江下游,辐射整个东南,说是整个南方的中心也无愧他留都的地位。

    一入夜,便是灯火通明,犹如不夜城那般。

    而临近的江宁县却少了一丝喧嚣,多了一份安宁。

    懒龙目前的样子与他在县衙内的模样极其不符合,不见了那个平凡大众的模样,变的浑不似同一个人。

    斜靠在墙角,白皙修长的手指把玩着一

    分卷阅读43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