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3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平春 作者:山石先生

    分卷阅读131

    有的衙役,包括各房书吏,全城动员,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整个江宁的粮食,我承包了。”

    等到他们散去,徐秀恢复平静道:“虽然我们有十二万石的粮食,连续几天敞开了放也放不完,但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连续多日,他们还没有行动,我们该继续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或者说,一旦他们不吃我们的虚张声势,届时,该怎么办?我想听听先生和秉用的意见。”

    他还没有被眼前的顺利给冲昏了头脑,凡事两手准备,都不会坏事,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但此时,徐秀还是想听听,这两位给了他无数帮助的人的见解。

    老秀才道:“所谓刚柔并济,届时恩威并重,将平粮屋这些大掌柜召集前来,接下去,并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徐秀笑道:“鸿门宴。”

    张璁道:“大人可以安排一些人手,专门紧盯那些各大米面行出来的伙计,但不要打草惊蛇,暗中那捏住了证据,到时候依大明律办事,什么都不怕。”

    徐秀表示赞同,他明白张璁的意思,若没有明天那场声势浩大的放粮便直接拿人,是不可行的,但若有了明天那场放粮行动,却又可行了。

    这里面的道理解释起来或许相当复杂,可若,想得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却会恍然大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心所向的问题,气势的问题,挟满城百姓的气势他可以无所畏惧,满城老百姓的人心,可以帮助他弥补先前硬来找死,之后硬来他们死的差距。

    如果这么做,谁也无法指责他的不对,到了那个时候,一切螳臂当车的歹徒,都是自寻死路。

    与心中所想一结合,徐秀道:“若他们识相,也还罢了。”转眼毫不掩饰的咬着后槽牙道:“可若还是看不明白局势,那不光是打邹望这头大老虎了,这些苍蝇,一个也跑不了。”

    若说先前隐忍,是因为成长的关系,此时的毫不保留,却又是真性情的表现,人,都是这般矛盾。

    老秀才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不觉同当年那个四岁的小娃娃重合了起来,有些怀念,有些感慨,思及其先父,不由暗道:“有子如此,可瞑目矣。”

    看来自己要多在他身边待几年,多看看他能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89章 弹棉花降降降

    徐鹏举的消息来的十分是时候,徐秀读罢书信,对二位道:“看来先前说的那句话起到了作用,徐公子来信说,邹望还在江宁。”

    老秀才道:“到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事不宜迟,峻嶒你写一封书信,拜托徐公子拖住邹望,不要让他回到江宁。”

    张璁补充道:“时间越久越好。”

    徐秀也明白里面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老虎不在窝更好的事情了,一封书信写罢,刚回头,就见着跟着自己这些日子没怎么休息好的徐扬,却又开不了口了。

    徐扬察觉到了自家少爷的情绪变化,径直拿起了书信晃了晃笑道:“老爷,这活儿只有我来干。”

    揉了揉眼角,徐秀掩饰的笑道:“小羊,辛苦你了。”

    “没事。”

    看他往后院小毛处跑去,徐秀暗道:自己何其有幸,良师、益友、兄弟、爱人、伙伴,一个不差全部到齐,还有比这个更有幸的事情吗?

    自当立誓,这辈子若做不出什么大事业,枉活一生,愧对上苍的厚爱。

    ……

    当一切条件都按照既定的安排呈现之时,答案,已经无须有多大的怀疑。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车队,连绵不断,西门、南门外围聚着数不清的乡亲们议论纷纷。

    昨天傍晚,江宁县贴出告示,言道明日一早开仓平粜。虽说时间够晚,但传播的速度可不慢,所有人都等着江宁县的动作,如今一出来,自然就格外的引人注目。不识字没关系,县衙内饿肚子不光老百姓,穷秀才也比比皆是。到了此时,自然会有他们身影充当解说员。

    天公也做美,早上晴空碧蓝,能见度很高。城外的车队虽说不是很整齐,各种牲畜都有。驴车、马车、牛车、甚至人力独轮车都有。一眼望不到头,犹如逃难大潮涌入江宁,营造的气氛也是不错。

    徐秀站在城楼上,下面的车队,少说连绵十里,气势汹汹,使得他胸中颇有一点指点江山的豪情。

    轻哼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虽说无有金戈铁马,但人数过了万字这个数量级,营造的场面,也很是热血。

    徐秀手指虚空的点了点城下道:“王掌柜,都安排好了吗?外面看,看的出差异不?”

    王琑道:“放心,陆家给的棉布都是和装粮食差不多的麻袋。”

    听得此言,徐秀也就不在多作言语。

    既然要演戏,不演全了也就不是个好戏,沿街的衙役在锣鼓的节奏下,齐声道:“粮食进城,闲人回避。”

    正在这时,一头牛似乎受了惊吓,满满当当的一车瞬间摔倒在地上,这些麻袋也不知道是否装的太多,撑的紧,还是其他原因,破裂了开来,粮食倾泻而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视觉冲击,徐秀安排到了极致,他需要这个效果。

    不管五粮液摔没摔过酒瓶,茅台摔没摔过酒瓶,那都是传说,但此时的江宁,一车粮食倾倒在地,是现实。

    起了风,远处有了一线尘土,人们更加难以看到车队的尽头,有顽皮的小孩一辆一辆的数着进城的车马,只知道时间很久很久,而自己数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数清楚。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最后一辆从南门进城的车马进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齐声呼喊,喊的什么已经不太重要,也没什么人能够听的清楚,但谁都知道,这么多粮食进城,困扰大家这么多时间的粮价问题,必然改变。

    “平价平粜,不限购买。”

    价格回到了涨价前的粮价,各个常平仓门前,都排起了长龙,县衙的人手必然不够。就是江宁商会的算账先生都通通的请了过来。

    这种场景,去年水灾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但那时候的粮食不要钱,取了就能走,这次,要一个个算,效率自然不比以往,但这也是徐秀需要的,效率低,才可以多放些日子,对城内粮商来说,压力自然更大,犹如生锈了的钝刀,一来一去的摩在他们的脖子上,难受,难受。

    徐秀坐在县衙大堂,日常的工作还需要处理,现在,他只需要静候时间这颗稻草,慢慢的压弯这些骆驼的背,就行。

    自然,四大粮行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当徐秀昨夜贴出告示,他们这些人一夜都没有睡安稳,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进城的车队上,谁都没有说话,都在默默的计算这些车马到底装载了多少粮食。

    分卷阅读13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