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46章 矛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事情肯定是要结束的。

    尽管每次遇到让时陌感觉很为难地事情的时候,他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但事实上,这些事情总会过去的。

    也总会结束的。

    时间一直都在流逝。

    在朱梓宁的一再坚持之下,时陌的计划还是如愿以偿的给实现了。

    不同意没办法,尽管那些人一贯的坚持,但是朱梓宁死咬着不放,再加上时间有限,众人也只好同意了。

    时陌之所以要找朱梓宁来帮助他,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不仅仅是文官对于锦衣卫这个部门的歧视问题。

    这里面还牵扯到很多。

    比如官员的不配合。

    其他部门阳奉阴违。

    总之,时陌得找个人帮助他,至少,万一事情变糟糕了,好歹有个人能帮助他说说话,以此来证明他是努力工作过的。

    不是玩忽职守,滥竽充数。

    锦衣卫和这些文官的矛盾早就有了,甚至和社会上的矛盾也已经有了。

    这个社会指的不是所有的普通人。

    而是那些商人。

    在前世明朝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朝代,商业很发达。

    有宋朝的粉丝吹鼓,宋朝是华夏历代最富裕的王朝。

    说这个话的人脑子里面绝对是浆糊,或者就是不懂经济学的白痴。

    甚至有些砖家叫兽直接吹鼓宋朝经济是明朝的十倍。

    呵呵,也不怕吹牛吹爆了。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宋朝一直很缺货币,t宋朝用的是铜钱,但是还是很缺钱,发行量不足,携带也不方便,于是最早的纸币也出现了,交子。

    但是明朝呢?

    明朝最早用的就是纸币。

    大明宝钞。

    也很不错了。

    不要指责明朝乱印宝钞,让纸币贬值,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这个不能怪那个时代的人。

    因为受到了儒家那一套的洗脑,谁重视商业啊?

    钱币更是士林们很难以启齿的。

    矫情病。

    那会儿华夏人就没有金融这个概念。

    宋朝的交子发行了多少年,最后还不是不行了?

    明朝的大明宝钞一直到正德年间也是具有购买力的,总之还可用。

    明朝中后期,明朝因为商业发达,吸收了大量的白银,以至于后来干脆使用白银为官方货币。

    宋朝行吗?

    不行。

    宋朝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白银?

    要知道白银,又叫做白金。

    华夏自古就是个贫银国家。

    换而言之,白银产量很少。

    比黄金还少。

    最早时候,在华夏,白银比黄金值钱的多。

    春秋战国,汉朝,如果有人拿着一块白银不知道能换来多少黄金呢。

    想想那些历史故事,古人们贿赂人都是用金子贿赂的。

    比如墨子和公输班说的那一句话。

    请献十金。

    他能出的起黄金,但是却不一定有白银。

    但是在明朝,白银却成了通用货币了。

    可见大明此时的财富。

    要知道,大明后期已经有两亿人了。

    宋朝的时候,最多时候的人口撑死了也就是一亿。

    就那估计还要算上北边的人。

    嗯,北边的亡国奴。

    因为那会儿金兵南下,好多的汉人都被抛弃了。

    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到,宋朝的白银很少。

    毕竟他们连不到一亿人使用的白银都凑不齐。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是需要市场的。

    明朝人口最起码比宋朝多了一亿。

    这就相当于多了一亿人的市场,不仅如此,生产力也高了很多。

    须知,人口多了一个亿,那么生产力肯定会增加的。

    产能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同时,明朝国土面积大,各种特产,各种贸易范围更大。

    不仅如此,明朝对外强硬,并且一直牢牢占据着贸易主动权。

    不用求人。

    也不用担心那些蛮人会压价,会勒索自己。

    所以大明商人赚的钱更多,也更加暴力和黑心。

    这里的说的是边境贸易。

    明朝和蒙古人的贸易。

    但是宋朝呢?

    澶渊之盟。

    居然主动送钱,可想而知,宋朝固然在做生意的时候可以赚到钱(不知道为什么,我国自古以来对外贸易就是一直赚钱的。)但是肯定不如明朝人赚得多。

    虽然是卖方市场,但是这个卖方底气不足,胆小怕事,不敢狠狠地压价。

    所以赚的钱肯定没有多少。

    但是明朝就不一样了。

    明人是真的敢狠狠压价的。

    为了钱不顾一切。

    最后,在对比一下所处时代。

    一个大航海时代(明朝)。

    一个则是中世纪(宋朝)

    明朝时期的世界已经有了所谓的世界市场的雏形了。

    而宋朝呢?

    虽然南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甚至出货量也很大,有了专门的海上航道,但是也就那样了。

    市场不够大。

    就拿电影举个例子。

    两千年初,一部电影能得到几千万的票房就很了不起了,全国上了一亿票房的人不超过三个,可谓屈指可数,每个票房上了一亿的,那都是大导演。

    可是十年后呢?

    上了十亿票房的人也有了。

    上了一亿票房的人虽然不是满大街都是,但是也已经很多了。

    这就是市场。

    明朝时候处于大航海时代,市场总量变大了。

    明朝沿海涌现了大量白银。

    这些银子都是哪里来的?

    都是贸易得到的。

    都是明朝和西班牙进行贸易得到的。

    这些银子是西班牙人从美洲,非洲等地得到的财富。

    西班牙人没有用它们才扩张自己的势力,而是选择和大明帝国做生意。

    进口丝绸,茶叶,瓷器等等,于是这些黄金白银全都流入大明帝国了。

    可以这样说,虽然大明帝国没有跟上欧洲人去到处殖民扩张,但是在大航海时代得到的好处却也没有少到哪里去。

    甚至,因为大明帝国的缘故,间接的改变了欧洲的局势。

    想一想,若是西班牙人不和大明帝国做生意,而是用那些财富来扩张,那么后开西班牙还会失去霸权,被英国人取而代之吗?

    毕竟,人家可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啊!

    另外,再说一下,大明帝国的海禁政策。

    大明帝国的海禁很明确。

    和满清绝对不一样。

    绝没有什么片板不得下海的说法。

    那是满清那样规定的。

    大明可不敢这样规定。

    毕竟沿海地区的人也是自己的子民,不让人家下海,那么他们吃什么?

    难道让他们等死去吗?

    大明一开始之所以海禁,其实就是因为海盗,毕竟看看地图就知道。

    大明东边的地区,海岸线那叫一个长。

    当时刚刚将元朝赶到蒙古草原上,周围的局势也是很混乱的。

    日本大批难民来大明做海盗。

    这些海盗里面还混着很多沿海的难民,穷苦百姓,里应外合的给来一下,倭寇完全可以抢完沿海的村子和小镇,然后在官兵来到之前跑掉。

    所以为了沿海地区的稳定和人民安全,明朝官方才决定海禁的。

    这种海禁目的是防御性的,是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的。

    而不是禁商,固闭自封。

    并没有真的禁止对外贸易。

    还是可以贸易的。

    但是不允许民间私自对外贸易了。

    需要官方接触,才可以贸易。

    但是后来,这规矩早就变成形式上的了。

    民间开始了海上走私。

    官府也是视而不见。

    因为这些走私的人来头不算小。

    毕竟玩海上贸易,没有本钱真的是玩不了的。

    日本那时候陷入战国时期。

    能想象吗?

    日本最多的时候,分裂了七十七个诸侯。

    一千人的大名(即诸侯)在当时就算很有实力那种了。

    因此,打的不可开交。

    也因此,日本各种物资很是匮乏。

    铁,铜,火药,布匹,粮食——

    什么都缺。

    因为连年战乱,日本真的是什么都缺。

    可以说,那个时期,不管船上运送着什么,那都可以在日本卖出去。

    除了白银。

    白银在当时的日本国中最不值钱。

    为什么?

    因为日本真的很有钱。

    日本虽然只有那么大点的地方。

    但是人家白银产量却很高。

    人家银山,银岛就有好几个。

    没错,人家岛上就有银山。

    牛不牛?

    可以说,那时候的日本人穷得就剩下银子了。

    所以明朝的走私贸易异常发达。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明朝会有那么多的海盗。

    因为真的有利可图啊!

    宋朝海上贸易虽然吹得发达,但是宋朝有那么多强悍得可以载入史册的海盗吗?

    没有。

    明朝如此发达的走私贸易,促使江南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没有之一,江南绝对是当时世界上的经济中心。

    苏湖熟,天下足。

    这是明初时候的说法。

    但是到了明中后末的时候。

    大明其实已经开始进入湖广熟,天下足的时代了。

    苏州,杭州都不种粮食了。

    因为不赚钱。

    他们开始种经济作物。

    比如茶叶,比如烟草。

    明人很喜欢抽烟草。

    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吸食之后对身体有害。

    相反,他们认为烟草对身体有好处。

    就和茶叶一样。

    首先,烟草可以提神,其次烟草可以驱赶那些蚊虫,总之很多的士人学者都很喜欢烟草。

    这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种植经济作物,不种粮食的行为间接的为明朝灭亡买下了伏笔。

    后来,小冰川期来了,北方都快成冻土了,连年天灾,南方则为了追求利益不种粮食。

    这下好了。

    粮食不足,有粮食的人都在囤积粮食。

    可以说,前世的明朝就是毁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手里面。

    或者说,小冰川期实在不巧,没让明朝开始完成转型就来了。

    可以说,明朝就是灭亡在商人手中。

    北边的晋商给游牧民族贩卖武器和粮食,南边的商人则私通倭寇。

    都是为了追逐利益。

    这些商人在明末的时候都会扶持代言人了。

    他们挑选落魄但是聪明,学习好的少年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资助他们科举考试。

    考中了之后,则将自己的侄女女儿什么的嫁给对方,要么就是送钱,总之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这也导致了很恶劣的影响。

    那就是明朝商税永远都是那么低,甚至很多人都不交,很多有志之士想要征收商税,但是没有办法,收不上来。

    明朝中后期,私人居然可以开矿。

    不仅如此,很多的人都不交税。

    朝廷派来的收税官来征税,甚至会遇到抗税的事情。

    还是武装抗税。

    这个时空,到了天启年间,穿越者天启则让锦衣卫开始行动起来。

    锦衣卫多了一个职责。

    那就是收税。

    然后多了一个好处。

    那就是可以得到所征得税的一成。

    然后锦衣卫就疯了。

    锦衣卫由原本一个较为纯粹的特务机构变成了时陌前世印象深刻的美利坚税务局。

    那个拥有自己军队协助征税的机构。

    那个因为黑帮老大逃税,所以被人家抓进监狱的机构。

    也是因为如此,锦衣卫这才被大众彻底厌恶的。

    好家伙,简直是掉进钱眼里面了。

    美利坚有一句话。

    这个国家有两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一个是死亡。

    一个就是纳税。

    税务是根本免不了的。

    在大明也一样。

    时陌曾经恶意的想过,锦衣卫之所以把情报工作做的如此出色,估计是为了更方便,更好的征税。

    防止逃税漏水的事情发生。

    锦衣卫自从有了新的职务之后,规模就扩大了,整个部门也脱胎换骨了。

    资金充裕的锦衣卫,和穷得去大街上收保护费的锦衣卫的战斗力那不是一回事。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锦衣卫和文官集团的矛盾才更加两极化。

    文官们里面有一半是南方人,而南方人里面有一大部分都是商人扶持起来的。

    就算不是商人扶持起来的,那也和那些大商人粘着亲呢。

    乡党这个词绝对不容小觑。

    它代表着人脉。

    也代表着一个团体。

    所以锦衣卫和文官的立场简直是不共戴天的。

    两极化极其严重,属于那种绝对不可能几和好的。

    不死不休的那种。

    也是这是个原因,时陌才将朱梓宁请来的。

    这里是南方。

    时陌是锦衣卫。

    而这些人全都是当地的官员。

    这里面虽然也有很多的北方人。

    但是南方人也不少啊。

    时至今日,两者的矛盾也没有化解。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