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章 韬略初入圣人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阿爷,儿什么都不缺,只是……其实,我还有东西要送给阿爷,东西还未到,等阿爷试过之后,再奖励儿不迟。”李承乾心想,不能操之过急,还是等等吧。

    李世民换好衣服走过来,活动了一下,顿时志得意满,心道:这么多人都是白吃饭的,这么简单地改一下,以前为什么没想到呢?不行,我得让那些大臣们瞅瞅。

    “娘子,你安排少府监吧,让宫内都穿上这衣服。嗯,高明,先陪你阿娘坐一会儿,一个时辰后你到弘文馆,阿爷还要批阅奏章呢。”李世民说罢就急着离开,干什么去?还不是在众人面前显摆。真是……

    说好的赏赐呢?怎么老是说话不算话,你还像不像个当父亲的。心里嘟囔半天,转头笑着说:“阿娘,怎么样,好不好,暖和吧。”

    长孙皇后溺爱地摸着儿子的脑袋,随即紧紧抱住李承乾,眼角的泪怎么也止不住,“很舒服,很暖和,娘很喜欢。”

    外面似乎起风了,天气变得更冷了些。

    “阿娘,你不要流泪,对身子不好。”李承乾紧紧靠在自己娘亲的怀中,一动不动。

    ……

    “郎君,桌椅按照你的吩咐已经拉过来了,放在哪?”福安跑进来。

    “小一点的放在阿娘这里,我先看看。”李承乾说道。

    几个內侍哼哧哼哧,把桌椅抬了进来,太师椅,牛角椅,一套明清风格的古典桌椅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漆过的桌面泛出自然的光泽,给人一种目眩神摇的感觉。

    “阿娘,坐上去试试,比坐在地毯上怎么样?福安,稍后让织染署再弄一套垫子,放在椅子上,坐上去更舒服。”李承乾拉着长孙皇后,坐上去,这位出生穷苦的少妇,哪见过这家具,更何况,唐代初期根本没得桌椅。长孙氏满眼都是小星星,靠着椅背,真是腰腿都舒展了许多。手不停地抚摸着光滑的桌椅,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好一阵子,才是找到了感觉。心里感慨万千,我儿高明自小聪慧,莫不是神仙降世?真是我大唐有幸啊。

    “挺好的,挺好的,你阿爷那里有吗?”

    “阿爷有呢,准备放到弘文馆。阿娘,儿先过去了。”

    “高明去吧”长孙皇后慈爱地望着急匆匆向外走去的儿子,心想,说到底,还是小孩子,做事猴急猴急的。

    弘文馆内,李世民外衣不变,里面穿着新做的棉(绵)衣,坐在那把刚搬过来的精致龙椅上,望着眼前宽大的书桌,好一阵子,才把目光扭向站立桌前的李承乾。

    “嗯,这套桌椅很不错,高明,你说还有东西要送给阿爷,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李世民满面春风,心想,比过去坐地毯舒服多了,腰腿也舒服多了,坐在椅子上也比以前坐地上霸气。再加上这暖和的衣服,这个冬天估计不会受寒了。儿子太让自己满意了,都不知该怎么夸。不过还得考验一番,毕竟他是自己的长子,将来是要继承自己的位置的,溺爱只能让他骄狂懈怠。

    李承乾心道,桌椅都送给你了,你别得寸进尺好不好,亏你还是父亲,会不会当爹?有这么当爹的吗?嘴上却是另一番说辞“阿爷,请过目,这是儿最近一段时间的功课,专门给阿爷过目。”

    说罢,将一叠纸,递了上去。

    三合土及石泥(水泥)初步构思及应用前景,

    活字印刷替代雕版印刷的构思及应用前景,

    造纸法改良及金银票构思,

    炕(西汉已出现)的改良方法,

    关于中衣中裤等衣服的改良构思,

    陶暖炉(土暖气)的制造方法,

    两轮车改造四轮车的构思,

    关于推广使用骡子(东汉已出现)解决耕牛缺少的构思,

    ……

    “儿准备的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如果能够成功,对于大唐,对于生活的改善都有莫大的好处,毕竟好多想法事关民生,所以,儿希望在研究开发实现这些想法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阿爷的帮助。”李承乾仰首而言。“另外,儿认为,需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让那些世家土豪轻易地探知我皇家的秘密。”

    其实除了水泥和金银票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很容易山寨的。为什么都是构思呢?其实涉及到一个核心技术的发展时间和逐步成熟的问题。衣服改良还说的过去,可是其他呢?如果是一次性提供成熟的技术,你怎么解释?你是神仙下凡?想一步登天?这样的话,步子太大,那容易扯蛋。

    李世民看着那稚嫩的笔迹(没办法,繁体字练了六年,勉强及格),和奇怪的图画,心里面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孩子思绪跳脱,想法天马行空,如果这些构思想法都能实现的话,那简直就是逆天啊。心里面还是有些疑惑不信,毕竟有这些想法就足以惊世骇俗了。一时间,拿着这些文稿的手都抖了起来。

    “高明,你所说的只要利国利民,我就会支持你的。不过我很好奇,如此秘术,别人想都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是怎么想到的?”李世民板着脸问道。“是不是有什么瞒着阿爷?还是有人在帮你出主意?抑或你另有想法?”

    这话可就重了,结党营私,欺瞒君王可是大罪。

    “阿爷冤枉承乾了,儿做什么都不会隐瞒阿爷,是儿自己想到的,格物致知罢了。”

    李承乾心道,怪不得历史上的太子会谋反,感觉这都是你矫枉过正,逼迫的吧。你不夸我,反倒是冤枉起我了,你在我身边安置了那么多密探,每天干什么都有人和你汇报,你当我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也得敢干啊,你还有脸问?唉,算了,韬光养晦,反正你是老子,我就当你是想考考我。心里一番计较,嘴上却说,

    “这天下大多数当官的,以及那些还在读书准备当官的,有几人真正能为国计民生,社稷繁荣着想?心中只想着争名夺利,享受富贵,岂不知民乃国之根本。因此,要想我大唐长治久安,根子还在民众身上。”

    “哦?看来我儿有自己的韬略,那你说说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