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2章 经济有学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都的春天到了,万物开始生长发芽。

    第二天朝会,马掌技术被迅速安排下去实施,由太子的属下,庄园管事刘正德和铁器坊管事胡力维各自带领工匠示范操作。现在即便是一个养马的,都知道了太子的天才发明。几日功夫,就已经普及到长安城所有战马。并且随着马掌产量增加,迅速向所有骑兵部队扩散。

    活字印刷术也被李世民委托太子派专人控制,毕竟维护、修理、更换都是太子的工匠。当他看着自己最喜爱的王羲之的书法被制成一个个活字,安装在模板上,心里也是不住感叹。关键是,印刷机还可以使用水力驱动,这个就更让他吃惊了,这小子到底是怎么想到的?虽然早已经有水力驱动的水车装置和刻字、雕版技术。但是谁会把水车和活字印刷联系起来?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怎么也想不到,李世民亲自下诏令,让他们书写典籍。这可是唐初四大家中的前三位,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初唐书法家。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诗人,书法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人。初唐书法家。

    三人被安排到太子府中,每天写几页千字文和百家姓等常用蒙学书籍,以及一些陌生字较多的说文解字等工具书类的典籍。更奇葩的是,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似是而非的汉字和一些波斯文(英文字母),特殊符号。

    刚开始的时候,这几位都有些怨言,不过等到每日享受着太子殿下的四菜一汤、糖酒茶和日用百货后,几人再也没有说什么。甚至最后都有点舍不得离开太子府。毕竟离开太子府再想吃,可就是天价了。

    李世民父子早就商量好,要使用几位名家的书法,作为标准印刷体,制作大量活字,印发各类书籍,低价售卖天下。不过又不能明说,让他们觉得丢份,只能出此下策,而王羲之的书法,只不过是皇帝的最爱罢了。将来纸币和票据上的字,都会使用这三位大家的标准印刷体,而太子的自己的字体仿宋体也被作为印刷字体的一种。

    借此机会,太子编著的书籍也流传出来,通过李承乾有意地宣传和导向,被皇家图书馆直接收藏。自己专门组织印刷,开始低价倾销。其中格物宝典(基础篇)立刻风靡天下。包括经史,数形,理化,物性四种。

    随后李承乾又派人大肆宣传格物宝典(进阶篇)。包括卫生,经济,天地,技术四种。只是有价无市,因为他根本就没印。为什么?这是营销的手段,也是基础篇行销之后摸索经验、接受反馈意见和试探各级文人世家反应的阶段,另外,卫生,经济,天地,技术这些书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那么会不会盗用训练营里的课本?根本不用担心,即使拿走训练营里印刷的几种进阶书本,人们也看不懂,因为李承乾写的时候就加密了。其实也不是加密,只不过这些书都是简化汉字配合现代英文和数字符号字母写成的。只有他和训练营的学员才能看的懂。

    当然他发行的格物宝典(基础篇)也引入了现代数字符号和字母,只是文字都是繁体字而已。总之,格物宝典发行之后,一时之间,来天唐小学报名者人山人海。弄得李承乾不得不提高入学条件,当然不是提高学费。

    水泥制造仍然由太子名下控制,进行扩大再生产,终南山上的一处山头被围了起来,专门进行水泥烧制生产。国家统一采购使用,为开始修路建造做准备。试点地方当然是帝都。试点之后就是洛阳、益州、晋阳、扬州、范阳(北京)、夷州(广州)、恒安(大同)等城市之间的道路。

    李承乾同时派人开始在关内(陕北)、河东(山西)、剑南(四川)和山南(湖北)勘查石炭、铜铁等金属矿资源,这些地方距离长安最近,运输路线相对较短,也是初期的最佳选择。同时大量招收人工,购买大批奴隶,开始准备修建道路,为开采矿石做准备。

    天唐银行同时筹备,整个银行股份,被分为三块,皇帝出资占四成,太子出资占三成,其余占三成。凡是皇家子弟,只要投资,就会占有股份。股份只能内部转让,可以继承或者自动放弃;谋逆叛乱,收回股份入皇帝名下。银行股份资金不与国库合并,国库财政收入可以与银行合作进行投资。

    各地的分行,支行和分理处,也把人手派出去,相继动工筹备。李承乾各大加工作坊提供新型模板和特殊机械,并提供特殊纸张,特种颜料、特种胶。接下来,派专人开始试验,特种套印、分层印刷和水印技术,以及编织防伪混纺金银丝线。一旦成功发行新货币之后,少府监铸币厂将撤销,合并到天唐银行名下。

    为了给设计新货币和银行票据做准备,李世民专门召集三品以上的几位大臣进行朝会,对纸币进行策划设计。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位书画名家被继续使用,铁杆粉丝,画师阎立本也专门被李世民安排过来,组织几位精通绘画和雕刻的大匠进行模板绘制和雕刻。

    如今大唐流通货币是两种:铜钱和绢帛。李承乾通过影视和历史,深深明白唐代后期的钱荒。同样重量的铜钱不如普通铜器值钱,说起来难以理解,其实很简单,比如一个铜制勺子和二十文铜钱重量相等,但勺子能卖到五倍以上的铜钱价。所以到后来铜钱越来越少,大部分被熔化铸成铜器。这就是铜币的尴尬。

    再说,钱帛兼行根本不符合商品流通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更大的问题,通用货币如果不在初期解决,以后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国家动乱,朝廷垮台。这也就是最简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