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章 东汉末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王朝,终有灭亡的时候。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趋势。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个王朝——东汉。

    而说到三国最开始的时候,就要说到东汉末年的时候。

    那东汉王朝又是怎样自取灭亡的呢?

    这还要从东汉桓,灵二帝说起。

    东汉王朝延续了二百年左右,这其中在东汉中后期的时候。太后称志,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

    其实东汉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们交替掌权,外戚和宦官的争斗由此而立。

    为什么说,外戚和宦官发生了矛盾。

    这主要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政的朝风严重。

    那外戚和宦官又是皇帝的什么呢?

    其实外戚就是皇帝亲人的朋友。比如大将军何进。就是汉少帝刘辨的母亲何太后的亲戚。

    而宦官是帮助皇帝传达诏书,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身边的人。

    大家需要注意一点,东汉的宦官可不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太监。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外戚专政的腐败引起了朝廷上宦官和皇帝的不满。

    而当东汉的皇帝长大后,就要面对亲政的问题。这时外戚专政怎么办?就要夺权。

    这时能帮助皇帝夺权的人,就是宦官。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皇帝或替代皇帝来杀外戚。

    比如汉灵帝时的外戚窦武,就是宦官矫诏所杀。

    而且当外戚势力强大后,皇帝则是利用宦官来牵制外戚。往往会造成宦官集团专政的局面。

    这样的利害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

    就是戚宦之争,这样的争斗。引起了朝廷的腐败政治。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在汉桓帝刘志十五岁登上帝位的时候。外戚和宦官就像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这才立了刘志即后来的汉桓帝。

    在汉桓帝刘志在位21年的时间里,前13年基本上是一个傀儡皇帝。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自己的外戚梁氏。重新掌握了皇权。后来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自是宦官干政。宦官干政的结果是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加严重。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士大夫的不满。于是,士大夫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

    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全被排斥出朝堂。

    于是,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刘志的腐败统治使国家财政匮乏。民不聊生为后来的东汉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汉桓帝刘志去世后。汉灵帝刘宏继了位。

    汉灵帝刘宏继位之后。比汉桓帝更加信任宦官。汉灵帝还将朝政委任于宦官,这使政局更为恶化。

    就是这样的腐败统治下。引起了人民们的不满。甚至到了灵帝的时候。出现了“卖官”的现象。

    其实“卖官”就是让人拿钱来买官。不少清官因为在上任时,没有钱来买官。而自杀。。。。

    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司马直的人。

    还有就是灵帝天天不务正业。爱研究什么排水系统一类的。不理朝政。这引起了不少老百姓和白官们的不满。朝凤日趋下落。。。。

    在这样的政治下,引起了人民群众们的不满。在汉灵帝时,发生了几次人民起义。不过都被镇压了。而且朝廷用及其血腥的手段镇压了最初的几次人民起义。

    综合上面的论述。东汉王朝的灭亡除了戚宦之争和朝廷的腐败统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汉灵帝分封州牧。

    汉灵帝分封州牧。不但加强了地方豪雄的势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地方上的军权力量。分散了中央军权的管理。

    当时东汉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有豪强割据这些豪强们趁着汉灵帝分封州牧。趁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中央管制一触即发。东汉王朝的实质统治已名存实亡。

    在汉灵帝在位晚年的时候。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的动乱之中。

    在汉灵帝驾崩之后。留给了两个小皇帝一片动乱之中。

    再后来就不用说了,精彩的三国时代正式登场。

    直到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退位,自立为帝。东汉王朝才从历史的烟云中消失殆尽。

    东汉王朝在经历过这些动荡之后,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就要来临了。

    而这个开端,来自于一次起义。

    黄巾起义又称为黄巾之乱。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这次起义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

    当时的朝廷腐败。宦官和外戚争斗不止。人民苦不堪言。而这时又逢全国大旱。

    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就是著名的“黄巾军”。

    “黄巾军”是怎样兴起的呢?这要从太平教说起。

    以前有一帮张氏兄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并且,开创了一个教,名字叫天平教。

    这个教可是跟现在的邪教不同,它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而他们的领导人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

    他们以传教的方法广泛传播于群众。

    其中张角自称为“大贤良师”,他暗中传教了十几年。信徒多达十多万人。在当时的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等各地都有信徒。

    人很多?怎么办?于是张角为了方便管理,把这些人分为三十六个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几千人。

    这样就形成了“黄巾军”。

    其中起义的领袖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和张梁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在各部的信徒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其中“苍天”就暗指的是东汉王朝。而“黄天”指的是太平道。

    从中可以看出“黄巾军”内部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这时的“黄巾军”蓄谋已久。正在等待机会。

    184年,张角部下马元义准备在邺城举兵起义。这时,因为其中一人高密导致计划泄露。后被朝廷抓住,并在洛阳处于车裂之刑。后来灵帝借此诛杀了信徒千余人。

    这时的张角知道事情已经泄露。追兵在即,于是下令诸方,一起起义。因为一起的人都是头戴“黄巾”所以这次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刚开始比较顺利。后来灵帝得知后。派出了皇甫嵩和朱僑,共讨颍川黄巾军,后来曹操也加入了进来。三个人合兵而战。一举打败了黄巾军,斩首数万人。而且各地仍在征讨黄巾军。后来,张角病死了。张梁,张宝也被皇甫嵩杀了,十余万人被杀,叛乱平息了。

    就这样黄巾起义被历史无情的抹杀了。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失败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起义准备的时间过长。达不到效果。而且告密的人多数都被朝廷给控制了。

    第二个原因是黄巾军战斗力不强。因为黄巾军参加的都是人民群众。人心不一。不能专注于打仗,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黄巾起义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农民起义,这还揭露了东汉朝廷的暴政,为后来的乱世埋下了伏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