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五章 公孙瓒,袁绍,袁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起公孙瓒与袁绍,公孙瓒是辽西人。三国时期免不了互相打仗和吞并。

    公孙瓒年少时,曾经投师在涿县卢植的门下。而且公孙瓒是跟刘备一起上过学的同学。

    之后,公诉赞任幽州之辽东属国的长史。

    公孙瓒镇守在辽东的边疆地区。并且长年与少数民族征战。

    那时,东北的边疆是乌桓人的天下。

    乌桓人首领丘力居。曾经带领乌桓大军横扫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州。公孙瓒那时实力较弱,没能有效地阻止。

    那时,刘虞任幽州牧。刘虞派出了使者出使少数民族,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使丘力居归顺。

    190年,董卓迁都长安,袁绍,韩馥想拥立刘虞为皇帝。刘虞没有答应。刘虞,公孙瓒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所持的主张相对立。两人关系日益恶化。193年,刘虞带兵十万。攻打公孙瓒。被公孙瓒打败后。逃到了居庸关,又战败,被俘虏。公孙瓒斩杀了自己的宿敌刘虞。最终公孙瓒拥有了幽州的全部。日益骄矜。

    由于此后公孙瓒的暴行越加严重起来。袁绍就想从此来征讨公孙瓒。

    公孙瓒真跟袁绍打起来了,并且屡屡战败。于是,公孙瓒带兵逃到了易京,袁绍这时开始攻打易京,攻了好几年。

    199年,无奈的公孙瓒派儿子向黑山贼张燕求助。

    袁绍截获了公孙瓒儿子的书信,约定以狼烟为信号。

    公孙瓒误认为是援军到了,受骗出兵,后被袁绍的伏兵打败。

    后来,袁绍挖地道攻打易京。公孙瓒料想这一战自己必败,于是自杀了。

    随后,袁绍攻下了公孙瓒的城池。逐渐的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军阀。

    回想公孙瓒与袁绍,一个是狼,一个是虎。虎狼相争必有一胜。而且是在那时的中国的东北打仗。这次袁绍的虎赢了,公孙瓒的狼输了。

    虎狼相争必定没有什么好结果,只能让别的诸侯们静观其变。袁绍虽然赢了,但是东北的人民还是那样。

    公孙瓒虽然输了,但是他在东北多年。还有他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可以留下一片名誉的。

    说到袁术,袁术是汉王朝三公司空袁逢之子。袁绍的表兄弟。只是袁术是庶出的。所以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表兄弟。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术确实是出自豪门之家的。

    袁术的出身很好。事业上当然也比一般人起点要高。

    在董卓擅行废立的那段时间里。袁术就被董卓封为后将军。后将军是正号将军,位列上卿,袁术此前因为没有什么战功。这可能跟他显赫的家世有关。

    袁术还算比较聪明的(前期),他见董卓倒行逆施。自己不跟董卓一帮。

    而是抛弃官职逃到了东汉旧都南阳。袁术霸占了南阳后。开始了“奢淫私欲,征敛无度”的日子。

    袁术其实也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只会祸国殃民。在治理国家上没有什么才能。而且还一心相当皇帝。

    袁术在南阳时,就有称帝的打算。后因为袁术和堂兄袁绍发生了矛盾。被袁绍联合曹操用武力赶出了南阳。

    后来失魂落魄的袁术逃窜到了九江。这个九江可不是现在的江西九江地区,而是现在的安徽淮南一带。

    袁术刚到九江后不久,扬州刺史陈温就病死了。后来袁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整个淮南地区。

    袁术这时可能真想当皇帝,想疯了。

    汉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阳称帝。还起了一个国号。因为可能是袁术称帝比较早。当时的汉献帝被驾空,东汉政权还没有被否认。所以袁术在当时成为了各路诸侯的“活靶子”。袁术这样的做法,在政治上面有点不智了。

    后来袁术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慢慢地自己的金库就没了。

    没有钱怎么办?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则是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去投靠盘踞在潜山的部下陈简等人。

    可是陈简等人看袁术破败成这样,自己也不想收留这种人,于是,陈简等人拒绝了袁术。而袁术的兄弟们,也一哄而散了。

    袁术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准备厚着脸皮去河北找堂兄袁绍了,讨一碗饭吃。结果这消息被曹操打听到了。

    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袁术的,因为曹操早都想打算灭了袁术和吕布的结盟。现在吕布已经被曹操给灭了。那袁术自然就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于是,心黑的曹操就派刘备半路邀击袁术。袁术进退无路。心情极其郁闷,很快就病死在了途中。

    纵观袁术的一生,平淡无奇。在三国各群雄中只是一个短命的“配角”而已罢了。

    袁术的“自立”现在看来也是一个极大的政治上的错误,因为在那个时候。特别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是在当时一个很危险的作法。所以袁术被后人沦为了笑柄,就是因为这次关键性失误。

    公孙瓒,袁绍,袁术都是当时群雄们的佼佼者。他们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却留给了后人对他们的反思。这三个人依然留在了历史的长空之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