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八章 密诏血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自从曹操杀了吕布后,曹操在朝廷上更加胡作非为。连汉献帝都不敢直言。

    有一次,曹操携献帝及百官出城打猎。这时有一只大鹿从山坡荆棘中蹿出,汉献帝连射三箭未中,便让曹操来射。于是曹操借了汉献帝的宝雕弓和金枇箭去射。正好射中了鹿背。这时,文武百官见鹿背上插着金枇箭,就认为是射中的,于是都高呼万岁。

    这时,曹操纵马直出,挡在了献帝面前。接受大家的朝拜。文武百官见状,脸色都变了。关羽见曹操如此无礼,提刀拍马,就要上前杀了他。刘备急忙拦住关羽,还欠身向曹操称贺道:“丞相好箭法,真是世上少有。”

    曹操笑着说:“这全是托天子的洪福啊!”说罢,回转马头向汉献帝称贺,却没有把宝雕弓还给献帝,而是自己悬挂着带出了围场。

    献帝回到宫中后,跟伏皇后和国丈伏完说起打猎之事,不禁潸然泪下。伏完向献帝推荐国舅董承,说董承可以除掉曹操,于是献帝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道诏书,让伏皇后缝在玉带里,然后宣董承进宫,将玉带锦衣赐给了他。

    董承出来时,曹操正等候在宮前,见董承穿着献帝御赐的锦袍玉带,怀疑其中有鬼,便命侍从强行解下玉带。曹操拿着玉带看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又让董承脱下锦袍检查。

    曹操将锦衣玉带穿在身上,对董承说:“国舅将这锦衣玉带送给我怎么样?”董承故作镇定地说:“丞相如果喜欢,留下便是。”曹操笑着说:“刚才我只是戏言,御赐的东西我怎么好索要?”说罢,将锦衣玉带还给了董承。

    董承辞了曹操回到家中,仔细地检查那锦衣玉带,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

    良久,他伏在案几上睡着了,灯芯上飞落的火花掉在了玉带上,将其燃着。董承惊醒,赶紧灭了火,只见烧杯的一角处微微露出一块带有血迹的素娟。

    董承取出素娟一看,乃是献帝的血书。他看完血书,心中悲愤万千。次日,董承就与大臣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刘备歃血为盟,签下义状,要共同除掉曹操,匡扶汉室。

    刘备则是怕曹操生疑,便想出了一个韬光养晦之计来,每天只在后园里浇水种菜。关羽,张飞问他为什么不关心天下大事,却做这样的小事。刘备说他自有道理。关羽,张飞就不再多问了。

    从密诏血书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当时的汉献帝还是有思想的。在曹操严密控制下。最起码不麻木了。因为在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汉献帝的行为被严格控制着,能有如此的行为。可以看出在当时汉献帝在所处的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汉献帝在维护汉室和平统一的理想下,做出的努力。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有点儿难。因为曹操牢牢地控制着朝廷的上下。

    密诏血书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还是惊动了当时乱世的各诸侯。这其中特别是袁绍他们。一直把曹操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为后来的官渡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次在维护汉室的和平统一的一次小行动没有成功。但是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三国后来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密诏血书失败以后,汉献帝可能的日常行为更加被曹操等人限制。同时这也现实的说明了当时曹魏政权的腐败和严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