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五章 小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虽然我说不急,还是会有点急躁的呀。”高文远抱怨道。

    “公子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对的,至少我看来,公子要比其他人好得百倍了。”那小厮答到。由于天色已暗,榆林并没能看清高文远的脸色,也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只好挑了一个他认为最安全的回答。

    “榆林你这话可就说岔了,我是高家的大公子,难道能跟其他人相比么?就算抛开这点,我志在为将,又岂能和这些燕雀一般见识?”高文远板起脸来教训道。

    “是是,小的说错了。”那小厮连连认罪道歉。

    高文远放松了脸部的肌肉笑了笑,“榆林你也不用这么拘谨,毕竟同来漠北,咱俩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以后别老是叫我公子了,一是生分,二是让外人听见了可不好。”

    榆林点了点头,“那小的就大言不惭地称公子为文兄弟了?”

    高文远咂了咂舌,“也行吧,听起来你像个充文雅的暴发户,而且是充的很没有水平的那种。”

    “那,公子觉得我应该怎么称呼公子?”

    “文兄弟就行,我是说你那‘大言不惭’用的不伦不类,听起来像个充文雅的,跟称呼关系倒不大。话说好歹也是陪我读过几天书的,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吧。”

    “小的惭愧,大概陪公……文兄弟读书那阵,就识了大字一筐而已,那些搅拌文辞的东西,小的实在掰扯不清。”榆林苦笑着扶着额头上的胎记说道,这是他平时说话时经常做的一个动作。

    “啊,倒没事,没有怪你的意思,顺便你把自称也改了吧,而且我们也好回营了,记得后半夜轮到你当值来着。”高文远心道:险些又犯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看待他人的毛病。

    “……”榆林正欲张口说些什么,却听见兵营那边一片喧哗。听到这声音,高文远连忙向着军营奔了过去,榆林也只好先跟着他。

    凑近了一看,是几个军官在召集军营中的士兵,在身边战友的口中得知,他们现在要发动一次突袭,目标则是城外敌人的驻地。

    他们的这城被围了有一段时间了,外面的军队大概也知道这里不会爆发很大的战斗,但为了防止城中守军突围反攻,他们做了很多守营的工事。这些工事一道道地围着敌人的主要驻地,这让袭营的难度上升了一个层次。也因此,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城中守军很少会去想到袭营。如今动作这么大,大张旗鼓急急躁躁地说要去突袭驻营,高文远不由地摸不着头脑。

    待到紧急集合差不多结束了,编内的士兵基本都集结完毕了,城中守军的督军才道出了原因。说是敌军驻地突然起火,敌方阵中一片混乱,不成体统,此时若去袭营,正可以将敌军打散,是大好男儿为国效力的好时机。

    督军的话讲的很煽动,但其实并没能打动那些老兵。毕竟留在城中的都是年岁比较大,身体较衰弱的。而他们这些话听得实在有些多了,多到无感而麻木的地步,真正使他们动起来的,不过是命令二字而已。他们的雄心壮志早在无数次的战斗当中磨平了,很难煽动的起来。

    这场作战并没有让新兵参与,也许是在考虑行动力的事。榆林在一边听着,眼神有些发亮。显然,他很想上场真正的冲杀一阵。

    “文公子,要不我们混进去吧,你不也正好说有些急躁么?”

    “文公子是什么称呼……你想去就去吧,我还有点别的想办的事。”

    此时的士兵们已经开始跟随着小队长的带领向城门进发了,高文远连忙三步并两步冲了上去堵住了督军的路。

    “此事事关重大,还望督军三思啊。”

    那督军显然没有意料到发生这样的情况,明显愣了一下。回过神来,刚想细细询问因何拦住自己,却发现自己面前的人不过是一介普通士兵,仔细看去还是新兵的装束,心中自然升起了一团好大的火。

    “军令已出,你是在违抗军令么?”

    “属下不敢,只是这……”

    “既然不敢就给我闪到一边去,你恐怕是不知道吧,贻误军机和违抗军令一样,也是死罪。”

    “哎?有什么关系么,听他说完,又不见得是在浪费时间。”这个声音高文远很熟悉,因为这正是 带他们这一批新兵的领头——郭荣良。“既然他如此着急地拦住你,想来是有什么要事,即使没有,恐怕也是因为新兵不通军中规矩,要治罪还是治我管教无方为好。”说完,郭荣良一抱拳,低下头,姿态甚是恭敬。不过因为火把的缘故,别人并不能看到他的表情。

    想来郭荣良并非真的打算去死,因为当他说完这段话,督军的表情立刻变得精彩起来。那是一种挫败感混杂上无奈的一种表情,生动形象地给高文远表演了什么叫“敢怒不敢言”。

    “既然郭将军这么说了,你就有屁快放吧。”带着一种相当便秘但还是要保持威严的表情,督军转向了高文远。

    “督军大人,你可想过这场大火是敌人的设计?若是敌方设有伏兵,趁我们‘借此良机趁火打劫’的时候突然冲出,将我们城外的军队一举歼灭,运气好的话还能直接破城。我可问你,贪功的督军大人,这责任……”高文远突然虎目圆睁,气运丹田大喝一声,“你可担得起?”

    空气中飞过的北风很配合地吹乱了火把,这让高文远的气势更是上了一层楼。一时督军竟为其气魄所慑,口不能言。

    沉默并没能持续很久,转而督军忽然恼怒起来。许是因为被一个新兵的气势压倒让他感觉很是挂不上面子。

    “我没听错吧,说我是贪功之徒,你当你老几啊,劳资上阵立功的时候你个新兵蛋 子还不知道被那块破棉布包着呢。这就说起我了?你很行啊小子,是不是觉得天下人就你最对,我们都想错了?我跟你说,要不是今天郭荣良在这儿,我非得治死你。下去领八十军棍去!”

    郭荣良在一边轻咳了一声,看起来这话中给足了他面子,但是个当兵的都知道,军棍可不是普通的棍子。要知道,那衙门里的板子一般人挨到四十大板左右就半死不活了,这军棍虽然不及大板,却也差不很多。八十军棍下去,这可绝对不像是看着郭荣良面子饶了高文远的样子。

    可是郭荣良到底不好说什么,要继续说下去倒显得自己纠缠不休了。

    高文远听着,突然悔到了肠子里。他想的是既然守军呆在城里便已经是“无过”,何必要冒巨大的风险出城去求“有功”呢?况且即使有功,对整局的战事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即使胜利解围,燕军也不会敢把空城放在这里支援其他的地方,到最后也还是呆在这城中。因此不如保守一点更好。

    结果如今看来,倒是高文远不知保守了。他若当无事发生,至少无过,上来阻拦可就有了风险,更何况即使最后督军明智地接纳了他的建议,也不见得有功。

    自己真是冲动了啊。高文远在心中喟然长叹。当然他未必真的要死,他手里可还有刀,他在的地方可是一个正在战乱当中的民居城,砍死几个燕兵然后溜之大吉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他也是昭人。心中打算好了,刚想装作无奈地去领军棍的样子,却见在一直跟在一旁听着的榆林冲到督军眼前,“啪”的一声跪下身子。

    “督军大人饶命啊,我……兄弟他不懂规矩,冲撞了督军大人,还请督军大人手下留情啊!”榆林说到此,回头看了一眼高文远,“要不,要不这军棍我代他受了也行。”

    榆林的话让高文远大感惊讶,毕竟在他的剧本里,是他逃出去而榆林找个时机也溜走找他就好,结果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鲁莽地会选择用自己保护高文远免受军棍的处罚。

    不过榆林也是天真,这样哀求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只有在话本中才会出现的对方被打动,然后两个都被放了的剧情,而现实中,尤其还是在军队里,十有十一是两个一起挨罚的第二个结果。毕竟,这也是一种违抗军令,而一个兵的头脑里,最好是不要有除了服从命令以外的东西。

    高文远刚想出言暗示榆林自己有方法破此死局,却听见从前方传来一声惊咦的“欸?”高文远定睛仔细一瞧,这人,他好像见过。记得他刚刚被编进新兵队的时候,这个人还来看过一下新兵的兵营,貌似跟郭荣良还有过亲密的交谈。不过当时的高文远没怎么仔细观察。

    此时只见刚刚还掌握着“文全”生死的督军突然哑了火,笔直地站到了一旁。给一个身着官服的人让开了道路。那人笔直地走到榆林面前,“你抬起脸来。”榆林不解其意,抬起头看着那人。

    高文远忽然想起榆林脸上的胎记了。这榆林本是高家养的孤儿,一开始去挑选孤儿的人见这小孩有胎记,本不愿要他。结果后来看了一段时间,这个孤儿天生乖巧懂事,与别的大不相同。再加上那胎记虽生在侧脸上,却与眉尖相连,就像是眉毛的延伸一般,虽然不好看,却也不太丑,不至于让人看了恶心,这才将他抱进了高家。

    如今这人对榆林的脸起了兴趣,莫非,是这胎记的缘故?

    昏暗的火把光下,高文远并不能看出那人到底是盯着哪里看,心中不禁有些惴惴。过了一阵,高文远只听那人长叹一声。

    “算啦,算啦,看在我刘非月的面子上,这俩人要不都放了吧,刘某日后定有谢礼。”

    “哪敢哪敢,末将这就放人。”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