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娱乐圈]小明星_分节阅读_4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娱乐圈]小明星 作者:丝路鹤翎

    [娱乐圈]小明星 作者:丝路鹤翎

    买一个单元这种投资方式,有个现实中认识的原型…………感觉壕的特别诡异。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秦拓才准备回屋,小北打开房门看他:“秦哥,你们谈完了?”

    小北难得会有事主动找他,秦拓跟着他进了屋,才听小北道:“你让我去打听上次综艺里落水的小孩那件事,有点奇怪。”小北接着说了一件让他惊讶的事,“那家人不是当地的,是在那儿打工,那天让孩子落水的是他们从老家接来的孩子他奶奶。我这次过去的时候,说他们前段时间,夫妻俩都辞职走人了,但似乎也没有回老家。”

    秦拓皱起眉,他想了想道:“你告诉方哥了吗?”

    小北点头:“刚才你们聊天的时候,我已经把这个消息给了方哥了。他说会另找人查一下他们的去向。”

    秦拓真的想揉揉太阳穴,这件事怎么这么混乱。他想了想道:“这事暂时别让曲思朗知道。”他顿了一下道,“一定不能让他知道。”

    虽然觉得他这个想法有点奇怪,小北还是点点头做了保证。秦拓让他先回去,自己想了想,觉得哪天得和魏纯讨论一下。

    曲思笙说放下就放下了,第二天把他弟弟扔给了秦拓,自己离开。但他才坐车走了,秦拓手上就接到一条短信:“小子,你如果管不了,早点给我送回来。”

    秦拓能说什么,只能回复道:“我会好好照顾他。”

    对方没有再回复,秦拓便将手机交给小北,准备新的拍摄。

    就像曲思笙说的,一但拍起戏来,秦拓必然会非常忙,尤其是他挑了这么一个戏份吃重的角色。这样大型且剧集时间长的戏,不可能让人空闲下来,每天主要的戏编成A组由导演带,次要的戏导演说一下,由副导演带着去B组,一些群演则分成C组。

    同样是年代戏,《聆听》的任务却没有这么重,而且室内戏和棚景更多,但《麦田》就不一样了,说上马就上马,有爬山就得去爬山。他们开拍已经秋末,有许多春夏的戏不能拍,而看导演的意思就是战线拉得长点也没关系,等明年麦子黄了,再补拍需要麦田的镜头。

    秦拓之所以挑田子秋这个角色,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部片子里如果齐跃昕是领衔主演的话,他就是主演。

    尽管这个角色排行第三,但其实田子夏和田子冬的戏份,并不如常年在家乡附近当土匪的田子秋多。他在刚当土匪到三七年期间这段时间,既会下山各处骚扰,也会悄悄回来帮大哥收麦子。而三七年之后,他又要帮助二哥四弟对付敌人,还要保护乡里乡亲尤其自家大哥。这十几年间他看上的女人还嫁给了他二哥,他大哥虽然说不高兴他的作为,还是想给他说门亲事,这些冲突戏也非常多。

    秦拓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鲁导虽然知道他上面指定,当初试镜也就是一个过场,一开始多少有点不冷不热的。但他正式报道那天演的那出,让鲁琛还是比较满意,演了几天后,甚觉渐入佳境,对他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有一天突然刮起了大风,外景是不能出了,原计划的室内戏又不多,当天结束的的比较。鲁导突然叫住他道,“前段时间,我和小王通了个电话,他一直夸你演的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放不开。今天反正也不能拍了,你不如过来和我说说你的问题。”说着,指指曲思朗,“这小家伙一起跟着也行。”

    秦拓答应了一声,脑子里想这个“小王”是谁,想了一圈,突然想到,他认识的姓王的,能和鲁导通话的,不就是,王思王导?

    鲁琛一向习惯拿着个搪瓷缸子喝茶,现在进了他的屋里,依旧不例外。他让助理给其它几个人都倒了水,自己还是抱着他的搪瓷缸道:“小王和我说,他觉得你演的痕迹虽然不重,但还是有这个状态,好像是很想把表演派和体验派合到一起,但又不太成功。”

    王思在拍戏上颇有天赋,秦拓的毛病,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当时拍《起霸》因为不着急,他对秦拓又比较有兴趣,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问题,而是在拍戏中一点点让他磨掉这种缺陷。这让他进入《麦田》的时候,这些小毛病已经好很多。

    这种表演的痕迹过重,王思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一直拍一些快速的偶像剧,不需要太多演技,甚至形象比较固定,导致固化思维,再加上很多演员不是专业出身,媒体公司只是想吸粉赚钱,这就让设计很好看,演技很着急。

    鲁琛虽然比较同意王思的一些观点,但因为他是电视剧导演,拍摄周期相对要紧张,时间短任务重,固定表演的模式就要更强些。

    说到这点,秦拓道:“我这些想法,也都是当时上学的时候,受我老师的启发。因为当时拍电影的机会少,还是电视剧多,如何要解决这种快速进入角色,表现又比较到位的方法,他建议是以个固定的表演手段融入个人的表现方式。大概我的问题就是,我还在摸索我的表现方式,导致有些地方总不到位。”

    这确实是秦拓的问题,他还年轻,拍的戏并没有那么多,经验不足。而且就算他有戏可拍,早期到他手上的也不过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固定的类型,并不能训练他在表现不同角色时应该用什么手法。

    他的说法很得鲁琛的认可,对于他这种会不断反思自己表演问题的演员,鲁琛相当喜欢,他一拍腿道:“对,你说的非常对!虽然你们学院里每天讲各种派别,但实际拍的时候,你不能想太多。电影你可以慢慢来,甚至讲入戏,讲体验,讲自身能进入角色的境界,揣摸这个角色如果真实存在,在哪个场景,是什么样的姿态。比如抽烟的时候,会不会手抖还是手会很稳,都可以,但是电视剧你来不及。”

    鲁琛喜欢提前很长时间就先把一部分剧本派发给演员,然后在开拍前期不断和他们交流角色的表现心理,让他们在初期就能快速进入到角色,让他们带着这种感觉,快速出戏入戏,在指定的场景中,用提前商量好的心理境界,表演出这样一种境界下,角色会有的神情的姿态。

    这和王思当初的想法固然有出入,但他们毕竟是两种拍摄的模式。至于秦拓以前的老师是话剧演员,教法又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经验对秦拓非常有益。

    一边的曲思朗和方亚就拖着腮听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并不由感叹,只有在这个时候,秦拓聊天的时候会非常自然。

    “果然不能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曲思朗小声地说。

    方亚在他旁边听到这句话,一时还没有明白,但到看到秦拓和鲁琛对于田子秋如何表现的方法上说的非常热烈,神情专注,立刻就明白了曲思朗在说什么。

    秦拓确实不太长于应酬,但根本问题在于,他不擅长与人虚与委蛇,但现在这种情况就不会冷场。只是人生不会总能遇到一些像王思或者鲁琛这样,只负责工作的导演。他们还有制片,监制,投资要应对。曲思朗和方亚难得心有灵犀地对视了一眼,无奈地摇摇头。

    但再担心秦拓,方亚也不能呆太长时间,只能把他交给曲思朗,如他来时所说,先行离开。但和秦拓分在一个组的曲剧务,在朝五晚九的高强度工作下,除了工作上的内容,也没空说几句闲话。

    曲思朗看着像是不在意这些事,秦拓仿佛也没有特别关注,甚至比起他去关注曲思朗,他找曲思朗帮忙的的时候还更多。这像是当初曲思笙担心的,他这么忙,哪有空照顾曲思朗,却更符合苏曦当初交代的,不要让曲思朗觉得秦拓是故意要照顾他,不需要让他觉得与众不同,只要维持正常的交往,正常的交流。在他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不要让他觉得自己在给秦拓添麻烦。

    “其实最后一点很重要。”苏曦当时便道,“因为你不能预知他什么时候需要你,所以你既不能太关注他,但又不能忽略他的情绪。还要,保护好你自己,尤其别在他在场合里出意外,他慢慢解开这个心结,自然而然就好了。”

    关于这一点,秦拓当时就提出,他倒觉得如果曲思朗感觉自己特别需要他,可能会非常好。苏曦对他这个想法颇为感兴趣,比起让患者去依赖,去相信别人可以帮助他,不如让患者更相信他可以改变命运。换句话来讲,他们要重启曲思朗的动力思维,就得让他觉得做一件事更有意义。

    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如果没有时间能和曲思朗沟通,就让曲思朗想着自己过来。本来曲思朗就是剧务,换句话来讲,如果小北是他的生活助理,曲思朗可以说就是鲁导专门安排给他的工作助理了。

    他最上心的事情就是曲思朗的餐饮问题,最初曲思朗还吃不下正餐,他那个料理机买的非常明智,反正片场有曲思朗,他给小北早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他给曲思朗用料理机磨各种五谷糊,蔬菜粥。让小北硬生生地研究出,如何用料理机做出美味的蔬果五谷糊。

    演员们倒是都知道曲思朗是曲氏的人,资方塞进来的实习生,对他开小灶这一点倒不觉得奇怪,但奇怪的是,别人开小灶都是吃山珍海味,曲思朗这吃的也有点惨。每天就是他手持一杯五谷糊,秦拓端着个盒饭。秦拓对外解释就是他前段时间不好好吃饭,胃溃疡,现在要好好养两天。剧组的人只能在背后就嘀咕,胃溃疡不说回家养,在这儿养个什么劲儿啊?

    但饮食这件事,似乎随着秦拓的到来,再加上许医生的药,对他来讲已逐渐缓和,他已经不太反感进食,只是对食物也没有太大的需要。但现在需要解除的负担是,不要觉得自己在秦拓身边就是个不定时的危机。虽然秦拓现在对他好,万一哪天他又把秦拓带入深渊,这件事他承担不起。

    “某种程度上,他这是个死结,别人的焦虑是实体的,只要看到在这种场景上自己不会发生事故,就会走出来。小朗的问题在于,他不怕自己死,他怕别人死。”在认识许医生后,某次咨询结束,秦拓问到怎么才能让曲思朗更快走出来,许医生也只能苦笑。

    没有任何人知道事故,意外,死亡会什么时候降临,活人能做到的,只是在意外降临后,制定新的机制,降低下一次意外的风险,却不能改变上一个已死之人的命运。

    “可以说,他现在的焦虑源只有你一个,只要他在你身边,你能好好的,就能控制住这次病发。但以后,往长远讲,你只能祈求,在你还是他的焦虑源时,他死在你前面。”许医生客观地分析着。

    这话虽然不好听,秦拓想了想,竟也没有担心,反而开玩笑道:“那我任重而道远。”

    许医生欣赏地看了他一眼:“你有这种精神,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解释:在国内,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生是两个职业,前者考一个咨询证,就有从事这个工作甚至开工作室的可能。但后者必须是医科大学病理临床毕业,因为他需要处方权。前者以聊天,催眠等等看着很神但也有一定依据的方式来解决心结问题,后者可能会面临脑部及其它器官的病变。

    在此文设定中,许医生和苏医生是拥有临床毕业处方权,但附带心理咨询证的这种医生。因为现在的研究发生,单纯的药物控制和单纯的聊天治疗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器质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效果会更好。

    然而这只是理论和理想,现实中比较少见。如果找咨询室,就是聊天,如果去精神科,大部分医生就是开药。虽然有些精神病医院已经引入咨询室,但不少医院,两方并没有搞到一起,尤其临床毕业不太看得起“神棍”,导致有些时候需要病人看完开药的大夫再自己去挂咨询型的大夫。

    这让本文中的许医生和苏医生,属于理想型的心理治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