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唐恍[GL]_分节阅读_6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梁沁芳担任金吾卫统领后,大肆打压异己,培植心腹。拓跋益阳路老三都被寻了个由头,贬为参将。韦谦易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并未多言。

    “何人?”明皇很是喜欢自己爱妃家的一兄一弟,梁沁芳回长安后,也着实进献了许多明皇喜好的物事,颇得圣心。

    “回陛下,臣举荐韦大将军。”梁沁芳面无表情,实则字字诛心:“无论声望还是资历,都找不到比韦统领更合适的人。举贤不避亲,微臣虽隶属韦统领麾下,却真心举荐。”

    明皇倒是没想过韦谦易,他笑道:“谦易为了稳重,素有谋略,倒是合适。不过谦易,你可愿去?”

    “父皇,韦将军统御御林军多年,护卫大明宫。若是由韦将军出任北庭都护府都督,御林军却该由谁统御?”李迅忙插嘴,梁沁芳这下明升暗降,北庭都护府都督虽说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到底不是天子近臣。况且如今长安城若没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拱卫大明宫,将来势必有乱。

    “微臣莽夫一个,但凭陛下吩咐。”出乎预料,韦谦易却没推辞,把难题丢回给了明皇。官场浮沉数十载,他本是志在疆场的一员虎将,却耽在御林军这个泥坑里,平生唯一一场胜仗,竟然是扶持明皇上位,屠戮的也是大唐的士兵。

    名将白发,他已经五十岁,什么都看得淡,倒是真心向往西域黄沙弥漫了。

    殿中一阵寂静,明皇抚着胡须,却是听懂了韦谦易的话来。当初意气风发的几人,也就剩下韦谦易一人,瞧着还是威武的。

    明皇长叹口气,道:“此事也不着急,搁置再议。罢朝!”

    李迁弯腰恭送明皇,心下暗喜——看来韦谦易在长安的时日,着实不多。如今却不能贪功,御林军大将军的位置,他只要不多言,定能如他所愿。

    下午,明皇在麟德殿思量半晌,还是宣召李迅李迁,打算问问自己两个儿子的意见,也存着考校的意思。

    李迁先到片刻,却在外稍候,等李迅到了,才道:“大哥如今总算好些,但开春没多久,可得留神倒春寒。”

    “这就不劳四弟费心,冷了多加衣裳,东宫再如何,布料总是有的。”李迅不假辞色,理了理外衫,先进去。

    李迁一笑,不以为忤,一撩袍角,跟着进去。

    “叫你们来,想来你们也知道是为何。谦易跟随朕多年,朕是着实舍不得。”明皇开门见山,侧眼去看这二人的神色,抿着茶水,等他二人回答。

    李迅抬眼去看,卢有邻微微闭起眼,他心下一惊,但还是按着自己心意道:“淇国公在朝多年,一日离朝,恐生变故。儿臣以为不妥。”

    卢有邻心下暗叹:李迅无论如何,心地还是显得太过善良,总是狠不下心,将来只怕……唉。

    李迁心下大笑,面上仍旧恭谨,弯腰道:“父皇,这等子事儿,儿臣虽然是吏部尚书,却也不能插手。父皇若要大将军去,儿臣还落得清静——左右御林军大将军人选是他兵部该操心的。父皇若不愿淇国公去,一品大员的任命,也得父皇您自己做主。”

    明皇着实喜欢李迁这俏皮话,哈哈大笑起来,道:“偏生你个鬼精鬼精的,朕就让你替朕操心。”

    说了些闲话,李迅更是窝火。明皇见他面色不善,便让他二人退下了。殿中安静下来,香炉里新换上的香燃出缈缈烟气。明皇的面容隐于其中,愈发显得幽远。

    “明达她们去了哪儿?”明皇突然开口去问。

    “回陛下,姑娘任性,华清宫是待不住的,恐怕要进山了。”回答的却不是站在明皇身边的卢有邻,而是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不良人统帅袁玄洪。

    “今日的事你也知晓了,河南道情况到底是何?”明皇对他是完全信任的,因而根本不在乎去调查的官员会带回何等消息。

    “回陛下,河南道却有灾民生事,但非未演变成民变。梁书碧虽说没有倾家荡产救济灾民,也着实出了力的。他是贵妃娘娘胞弟,曾说过根本不在乎那点粮食,贵妃在,就有他口饭吃。至于太子殿下手中血书,微臣还需调查一二。”袁玄洪垂首答完,内容却是颠倒黑白起来。而几十年他的忠心耿耿,让明皇根本没有生出疑惑。

    “迅儿这孩子,怎么大了大了,愈发不分是非。”明皇一阵气急,咳嗽起来。

    卢有邻捧着茶碗道:“陛下莫气,太子定是心肠太软,被人利用了。您明日单独传他来问问,一问便知。”

    明皇叹口气,不再问话。袁玄洪躬身行礼,再次隐没于阴影,消失得渺无踪迹。

    郎怀得知韦谦易将卸任御林军大将军一事,已然是三月初了。她们一路游玩,却是到了南郑。嫌弃客栈人来人往,端得麻烦,郎怀租住了间三进的宅子。尚子轩遣出的钉子寻来的时候,郎怀也不瞒着明达,和她一起听了,又一起看完尚子轩的信件。

    长叹口气,郎怀道:“舅伯之事,若说唯一好处,不过是如了舅伯的心愿。可御林军大将军空缺,这却是件棘手的事。”

    “你放心吧,爹爹老糊涂也不会到那份上。”明达皱着眉道:“大哥的事情才是难办了。”

    明达说的没错,吏部和御史台的官员探查回来,和袁玄洪所说并无二致。李迅当庭质疑,得罪了吏部和御史台不说,更鲁莽顶撞明皇。

    郎怀不用细想,都能猜到这定是李迁的连环计。李迅被禁入东宫,闭门思过,这无异于告诉天下,太子的地位开始不稳了。而李迁在明皇面前更是得宠,全理朝政。

    “这中间,却有些不对劲。”郎怀摸着下巴沉思,明达也点头:“爹爹的性子,断不会因为吏部和御史台的话就对大哥这般恼怒。定是爹早就知道情况,这俩人说与不说,爹都不会在意。”

    能让明皇先天下而知的,莫过于他身边的私军密卫。两人几乎同时想到此间,不约而同道:“不良人!”

    第67章  迁进东宫喜乐(四)

    这月余来远离长安,郎怀只跟明达以兄妹相称,免去了明达太多尴尬。两人同时想到不良人,都不由沉默下来。

    不良人是皇帝私军,具体建制根本不为外人道也。郎士轩虽是不良人土蕃总吏,但平日里几乎不在沐公府上露面,郎怀也仅仅知道,不良人在各地均有派遣官吏,官分几等,具体如何,就根本不知了。郎士新袭爵后,似乎也是参考不良人的体制,对郎氏的钉子分化训练,又借着遍布天下的商行,才养出如此得力的一只队伍来。

    “若真如你我所料,往日看来是小瞧了李迁。”郎怀拿手指揉了揉断眉处——近些时日总觉得内里风痛,怕是山里着凉也未可知。

    “你可是打算回去?”明达暗自叹息,李迅这一次想要翻身,着实艰难,“爹爹以往不是这样的,如今,我却真的瞧不透他了。”她心下突然觉得薄凉,神色戚戚然起来。火狐伸出舌头舔她的手心,明达低头抱起它,长叹:“有时候真觉得,人不如这家伙呢。”

    “人心易变,你如今应该懂得一二。”郎怀不知从何劝勉,只能实话实说:“我现下回去,却是自己往泥坑里跳。等御林军大将军人选定下,咱们玩够了,再回去也不迟。”

    明达一笑:“我跟你打个赌,我赌兵部尚书恐怕得跳进去了。”

    郎怀微一思量,点头:“尉迟大人是躲不掉,如今也确实没人能胜任。”她再得宠,一在孝期,二来毕竟年轻,纵然有国公的爵位,一品武将又是实权,明皇也得考虑下。

    两人说完正事,郎怀看看天色,道:“晚饭该好了,走吧。”明达松开手,火狐自钻进被窝里补眠,二人一前一后出的房门,外面已然收拾停当。

    那次竹君被兰君狠狠训了顿后,总算收敛不少。再加上郎怀身子骨愈发虚弱,每日里都需要熬药调养,她不放心旁的,亲力亲为起来,也就没那么多闲工夫了。

    院子不大,一口水井一颗古柏,就占去三分之二。陶钧擦干净了石桌,取了条凳出来,又拿袖子拢去灰尘,道:“爷,姑娘,坐。”

    郎怀见桌上摆着红泥小炉,上面架着口砂锅,却是做了道古董羹。

    “怎的今日做了这个?”郎怀笑道,兰君道:“咱们从山里出来,带了那么多山珍野味,若是各个都去料理,得耗费多少功夫?阿竹说不若炖一锅好汤,来一锅羹,端得方便,又好吃,又能给大家伙都补补。偏生她又跑去买些鲜蔬,估摸着时间该回来了。”

    郎怀揭开盖子一闻,果真椒香扑鼻,让人难以忍耐。她转头道:“今儿可真是有口福了。”

    “等等吧,不然回来又得嘀咕几天。”明达坐在一边,见里面翻滚的肉片并着野菇冬笋,也是极馋的。

    “若有壶好酒,就更好了。”她嘴里说着等等,却实在忍不住,拿起筷子夹了块儿笋,也不等吹凉就送入口中,赞道:“嗯!香!”

    郎怀见她高兴,便道:“益州酿酒本就出彩,待明日咱们出去逛逛,买上些就是了。”

    明达一听,顿时喜笑颜开。便招呼着兰君陶钧一起,先尝了味道。未几,竹君果真提着竹篮回来,里面却是块嫩豆腐,一颗白菜,并着条才宰的活鱼。

    “又不等我!”她笑着过来,郎怀应道:“着实闻着太香,一人不过动了两下筷子,你瞧,都等着你呢。”

    竹君瞪了她一眼,转身去将新买的菜淘洗干净,陶钧则冲干净鱼,也不切块,就顺溜着放了进去。

    等锅再开,撇去沫子,扑鼻而来鲜香,却让几人都忘怀那些纷争,只争抢着享受美食。豆腐爽滑,鱼肉鲜美,肉片却是郎怀猎到的獐子腿腌制的,颇有嚼头。

    郎怀咬着肉道:“明日再来,只添壶酒,就什么都不缺啦。“

    忽而传来敲门声,几人都有些好奇——他们在益州非亲非故,郎氏的钉子若上门则有固定的暗号,这又是谁能找上门来?

    “路人路过,闻着香味,着实忍耐不住!”门外的人高声叫着,道:“在下益州章越,字安仁!冒昧打扰,愿以剑南春酒共享!”

    郎怀莞尔,倒觉得是个洒脱性子的人,便起身去开门。门一开,是个七尺有余的书生,剑眉星目,亦是玉冠束发,身上衣衫却是普通的。他手里提着粗陶的酒壶,一脸馋涎,只恨不得瞪出眼珠子。

    “相逢不论偶遇,在下怀七,和舍妹并着家仆出游。既来之则安之,章兄请。”郎怀侧过身,让他进来。

    章安仁看到明达,却是眼前一亮,忙抱拳躬身道:“小生着实唐突了佳人。”

    明达见他生的相貌堂堂,倒很是喜欢,便挥手请他安坐。

    兰君取了三只粗瓷阔口碗来,道:“爷,凑合用,明日再去街上采买。”他们三人到底是随从,外人在时,不便上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