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八章 花中君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苑主向十二位花评名士呈礼笑道:“请。”十二名士回礼后,苑主示意了一下【文昌苑】门口一人,走下台去,那人便高声缓慢的喊到:“请花。”不一会儿有十二人陆续的从侧门中小心翼翼的走出来,每两个人抬着一盆花向碧玉台走去,顿时场下嘈杂起来,纷纷在议论抬出来的几盆花。

    这些花是经过凝香苑内的花士预选出来的,(这些花士的花理和一些辨花,养花,治花等,诸方面一些技艺虽然有的不及十二花评名士,但在花卉界也享有很高的名望)固然是有值得拿出来评比的花,而那些没被选出来的花就只能放在苑内展示了,就算是能放在凝香苑内展示,有的人也已经很满足了。

    【北水仙花位】

    似乎他真的不喜欢花,又低头看着扇面上的画,无神的双眸停在画中人的眼睛上,画中的人一双凄美的眼眸,似乎在用同样的眼神看着他,道不出是画中人在看画外人的世界,还是画外的人再回忆画中的场景。

    他缓缓的眨了一下眼睛,清秀的眼角泛出一丝泪光…

    【南水仙花位】

    姚雨薇:“来了,来了,你们快看…杜大哥,哇啊。”

    姚雨薇惊羡了一番后问道:“那第四盆花是粉红色和灰色的什么花好漂亮啊?”姚雨薇欣然指向那盆花,

    杜江眉头一皱,疑问道:“【琼花】?……”面带疑色的捋着胡须:“不对,不对。”

    心想:“虽说有点像,但花色怎么会是灰黑色?更何况琼花的花期已过。”摇头道:“呵呵,还真不认识。”

    姚雨薇道:“这六棵花,我就知道第一盆是兰花,其他的一盆也不认识。”

    杜江笑道:“恩,起码也认识了一盆啊。”

    姚雨薇嬉笑一番转头对徐子才道:“徐大哥,那六盆花,你认识几盆?”

    徐子才顿了一下,道:“我也只认识第一盆的兰花”

    又问展飞:“展大哥呢?”

    展飞道:“我还知道最后一盆花叫知时花”

    徐子才、姚雨薇道:“知时花?”

    展飞又道:“以前在玉门关外见过,只不过这花略显得大了一些。”

    姚雨薇:“怎么叫这个名字啊?”

    展飞道:“因为这种花每过一个时辰花就会变一次颜色,而且会变成那个时辰的颜色,因此在玉门关外的时候,人们看花的颜色就知道是什么时辰了。”

    姚雨薇:“啊?这么神奇,竟然还有这种花,嘿嘿真是好玩。”

    徐子才:“我也曾听说过有这种花,却没见过。”

    姚雨薇笑道:“那待会徐大哥得好好看看了。”她身材娇小,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但又不能起身,脑袋便左闪右闪的看着前面。

    杜江笑道:“一年胜一年啊。”

    展飞对周遭环境又微察了一番,脑中还存着刚刚碧玉台石桌的疑问,徐子才虽不动声色,满脑子却也是在思考这石桌的事情。

    【东南菊花位】

    张晴玉被那几盆花迷的目不转睛,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漂亮啊。”

    方可郁道:“我喜欢那第四盆花,有点像牡丹”

    张晴玉道:“你还不如直接说你喜欢牡丹得了”

    方可郁道:“是啊,牡丹雍容典雅,乃是花中之王,世人皆爱牡丹,这有什么稀奇的。”

    苏子襄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啊,来洛阳不看一番牡丹花开,实乃憾事。”

    张晴玉道:“洛阳牡丹甲天下我听说过,我也好想看一看,可惜花期已经过了,明年我们一块再来看吧。”

    苏子襄点了点头

    方可郁道:“还说我呢?”

    张晴玉道:“你刚刚不是说世人皆爱牡丹吗?我也是世人啊,这有什么稀奇,哼。”学着刚刚方可郁的语调故意气他

    方可郁道:“不懂花的人真是人家说什么好,她就当什么好。”

    张晴雨刚要生气,转念一想:“你虽然懂些,但也未必都知道,她看了碧玉台上的第四盆花,那花确实很漂亮,自己也很喜欢,只是被方可郁先开来口,有道是爱屋及乌,那厌乌也及屋了,便问道:“你说你喜欢那第四盆花,你可知那花是什么花?”

    这一问方可郁哑然以对,转话说道:“这凝香苑的花我怎么可能每一株花都认识呢,那样我岂不是也成了花评名士呢。”

    张晴玉道:“你以为花评名士只是单单识得这些花啊。”

    苏子襄随口接道:“哈哈不错,在座众人中能全部识得凝香苑内所有的花的人也大有人在。”

    苏子襄又道:“不过花的世界,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啊。”

    方可郁懒洋洋的说道:“花花世界,当然学问很大啊”

    苏子襄:“哈哈哈。”

    张晴玉道:“苏大哥,那第一盆应是兰花。”

    苏子襄道:“恩”

    方可郁:“众所皆知啊”张晴玉看了一下他又懒得理会。

    【东梅花位】

    润王爷喝了口茶,看着那几盆花笑道:“呵呵,有点意思。”

    那几人将花依次间隔相等的距离排列放到两张石桌中间,然后又陆续走下台去。从侧门抬着花出来到碧玉台把花排好放下,然后有组织的下去,每一步都有条不紊,这些人都是经过长期训练出来的。

    花评名士是花卉机构严格选拔出来的,因此每位花评名士都是花卉界的璀璨之星,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每年都要在一起研讨一些有关花的问题,无论是普通的花,还是新培育出的花、珍奇怪异的花,都要把它们详作论述,并记录下来以作参研。

    抬上来的每一盆参赛的花都有名字,念到那盆花的名字,参评者即使是坐在最外层的水仙花位,也能知道是在评说自己的花。

    林晨露首先起身从第一盆花走到最后一盆,台下众人静静的看着台上,然后在每盆花前轻轻闻了一闻,

    朗声道:“这第一盆【淡妆西子】姑且说是“九子兰”,来自巴蜀,第二盆【玉满堂】乃是“白鹤仙”(玉簪花),来自庐州,第三盆【蝶分香】乃是“睡莲”来自漳州,第四盆【粉墨一线牵】乃是木本绣球,来自齐州,最后一盆是【妃子笑】乃是“美人蕉”来自长安,第五盆【天辰变】乃属“知时花”出自玉门关外。”

    【西北菊花位】

    台下的人一听,说道:“看一眼就能辨出是什么花,还能知道花来自何处,真不愧是花评名士啊……”

    众人议论中,一个身着西域服饰的青年似乎是被这嘈杂的议论声影响了,回过头对后对周围的人愤愤说道:“吵什么吵,真是一群没见识的家伙。”其他人见他身体强壮,脸上更是露出凶神恶煞的表情,顿时安静了许多。”

    他旁边的一人说道:“师弟,不得无理。”那人转过身子,师兄又道:“我们是来学习的,你这样岂不是让中原人说我们西域人不懂礼数。”

    那人说道:“他们这么吵,我怎么能听到台上那些人在讲什么。”

    师兄:“静下心来。”那西域人哼了一声便看着碧玉台上。

    【碧玉台】

    东方熠对上官紫荆笑道:“没想到,晨露的辨花技艺又更进一步啦。”上官紫荆点点头看着那几盆花。

    林晨露走到第一盆花旁说道:“兰花,是中原十大名花之一,向来被赋予“花中君子”之美誉,古有孔子咏兰,勾践种兰,屈原佩兰,今有“兰君”爱兰成痴。”

    说道这里上官紫荆摇摇头笑了起来,十二名士中上官紫荆素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兰之说,【兰君】便是他。

    林晨露笑道:“就由兰君来为大家解说一番。”台下一阵叫喊声和掌声。

    上官紫荆起身走向前,向四下呈礼道:“在下不才,岂敢与先圣人杰相提并论,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呵呵倘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正。”

    上官紫荆摇着圆扇道:“古人以‘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这花虽也散发微香,但香气甚幽,我朝已故大书法家黄庭坚曾云:“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为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为蕙”,而这株花一茎长有五朵花,严格来说此花并非是真正的兰花,而是蕙。”

    兰君:“兰蕙同心,爱兰者亦必爱蕙,而今,兰和蕙已非有明显之分,蕙皆归为蕙兰类。”

    武诚艺惊讶心想:“我养了这么久的兰,竟不知还有兰和蕙之分,难…难怪。”

    有偏爱兰花者道:“原来如此,难怪林小姐介绍之时说前面加了姑且二字,我还道林小姐也不识得此花呢。”

    又有几人笑道:“林小姐想让你增一番见识,花评名士岂会不晓得。”

    那几人道:“确是如此啊。”这两般人一个在北方位,一个在南方位,这样隔空对话,使得会上气氛逐渐明朗起来。

    兰君道:“兰花大致分为春兰、建兰、寒兰、墨兰、蕙兰、莲瓣兰几类,以叶、花、香独具四清,这四清便是指兰花的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中兼具三清者已是相当不错。”

    兰君轻摇圆扇,几许幽香飘过,只觉神清气爽,笑道:“观闻此花香气清芬,花色素雅,叶形舒展、卷曲自如,足见气清、色清、神清皆具有,实属不易,堪称佼者。”

    兰君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只不过这盆【淡妆西子】的却有一丝如西子捧心之韵,少了几许生气。”这盆花名字叫淡妆西子,兰君一想,便用这西子捧心四字来形容再好不过,既不失言,又委婉的说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姚雨薇道:“杜大哥,什么是西子捧心?”

    杜江道:“就是说这花稍有点病状。”姚雨薇也似懂非懂应了一声继续听着台上兰君的话语。

    上官紫荆:“常言道阴茶花、阳牡丹、半阴半阳四季兰,【九子兰】对阳光甚是敏感,育兰【十二月诀】中,六月骄阳暑气加,芬芳枝叶正生花;凉亭水阁堪安顿,或向檐前作架遮。

    在下建议这盆花勿需过多光照,水土湿度较平日可稍增加一些,花不仅需要叶来陪衬,更需叶来保护,炎日中叶、茎中的水分较易失去,若根部吸收的水分不充裕,养分便不能顺利输送到花的各个部位,必然影响整株花的花貌。”

    顿时台下叫喊声、拍手声一阵,上官紫荆说完四下呈礼,然后对林晨露示意了一下便回到座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