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种酒(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师傅是个急性子,在罗妮家喝了杯茶,坐了几分钟,就提议去看竹子。
    罗妮等人,自然无有不可。
    于是,留了三奶奶在家守着,一行人便沿着罗妮家东侧的田坎走出去,又穿过两块坡地后,就进了一片不小的竹林。
    这片竹林里,高大粗壮的南竹,比比皆是。时而还能看到不少还带着白粉的新竹。
    “这片林子,就是我家的了。徐师傅你看合适吗?”
    罗妮停住脚,和徐师傅介绍了一下这片林子的大小,就询问道。
    上次去,徐师傅和他们大概说了下种酒的限制和要求。其中包括了竹子的大小,生长的位置,周遭的环境等等。
    总而言之,要想种出好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方方面面的要求都很高。
    但罗妮家,除了后山顶上的那片方竹林,也就只有面前的这片南竹可以拿来种酒。
    要是达不到要求,那这事,怕也只能往后再拖一拖了。
    好在,罗妮的担心,并未发生。
    徐师傅抬头四处看了看,又伸手拍了拍身边的新竹,微微颔首道:“还可以。不过,哪些竹子可以种酒,具体种在那一节,还得一棵一棵的仔细斟酌才行。”
    牛二:“上次您说了,种酒的竹子,必须是当年的新竹。现在正是南竹大量出笋的时候,应该正当时。”
    徐师傅点点头,解释道:道:“是。每年种酒,最好的时节,其实就是清明前后。因为这段时间,当年的新竹刚刚生起来,却还没长成大竹子。竹质较嫩,比较好种酒。晚了,就不好使了。”
    说完,徐师傅也不再开口,认真的挑起竹子来。
    他一棵新竹一棵新竹的看。样子十分严肃认真。罗妮等人见状,也不敢打扰,只能默默的跟在后头,看他时不时的拿手敲一敲竹竿,或者仰头瞅一瞅竹子尖。
    要是他点头选中了,徐师傅的孙子和侄子,就会上前,拿黑色的水笔,画个记号。
    如此重复。
    罗妮跟在后头看了一会儿,和三爷爷打了声招呼,就先走了。
    她家的大牛、小牛,还在河里呢。早上带出去的平整水田的工具,也还在田坎边放着。
    罗妮出了竹林,就直奔到自家水田,将工具拿上。尔后吆喝着两头在河里乐不思蜀的一大一小,就回了老房子。
    将大牛、小牛关进牛圈,又给他们放了两捆草料,任他们吃。
    罗妮拍了拍衣服,从猪圈旁边经过,就上了自家坝子。
    彼时,三奶奶坐在门前的矮板凳上,正在挑米里的小石头。
    农村晒谷子,都是在自家的水泥坝子上晒的。最后收集起来的时候,就难免会混进去一些小石头。
    加上打米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谷粒脱壳脱不干净。因此,每次煮饭前,都要仔细挑一遍才行。
    罗妮一开始回来,吃的是在外边超市买的米。没有这个问题。
    现在这些米,却是她在湾里买的、大家自己种的米。
    虽然每次挑小石头麻烦了点,但米的口感是没得说的。而且,每次煮好后,都有一股自然的饭香味,非常诱人。
    罗妮从超市买的米,煮好后就闻不到。
    “回来了。你三爷爷他们呢?”
    三奶奶听到动静,抬头望了眼罗妮身后,问道。
    “还在林子,看竹子呢。我看快十一点了,就先回来了。”
    罗妮挽着袖子,走到三奶奶近前,一边探头往盆里看,一边蹙了蹙眉道:“米是不是有点少了?要不再加点吧。”
    三奶奶抬头,“也就是盆太大了,才看着少。我足足舀了四碗呢。就这几个人的话,应该够了。”
    罗妮回想了下自家舀米的碗的大小,有些拿不准,迟疑道:“要不还是再添一碗吧。万一少了,就尴尬了。”
    “行吧,听你的。”
    三奶奶无奈,点点头,起身进屋,从米缸里又舀了碗米倒盆里。
    尔后端出来,继续坐门前的矮板凳上挑石子和谷粒。
    ——堂屋没外边亮堂。
    煮饭的事,有三奶奶帮忙。罗妮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了。她转头去厨房打开冰箱,拿了排骨、兔肉和一整只鸡出来。
    鸡洗净,跺成块,焯水洗干净血沫后,和着山上的菌菇,一块儿扔到瓦罐里炖上。
    排骨同样焯水洗净,锅里加油,煎成金黄色后。加葱、姜、蒜、干红辣椒、豆瓣酱等调料,炒出香味和红油后,加热水炖二十分钟,放入事先炸好的土豆块,焖一会调味、收汁,一道美味的土豆炖排骨就做好了。
    兔肉罗妮也选择了红烧,配上尖椒、红萝卜片、菠菜帮和香菜,又好看又好吃。
    三个大菜做完,罗妮又蒸了两盘腊味,炒了几个时蔬小菜,午饭就得了。
    看时间,刚好十二点。但竹林里的一行人,还没回来。
    干等着也不是办法,罗妮解了围裙,和三奶奶打了声招呼,就跑去喊了。
    再回来,罗父也醒了,正蹲坝子边洗脸。看到徐师傅几个陌生面孔,眼神迷惑。
    罗妮见状,忙给两边介绍了下,就招呼着人上了桌。
    因为牛二和罗父的热情,这顿饭吃得挺热闹的。
    不过,一个种酒师傅,两个爱酒达人,话题左右都没离开酒就是了。
    “能种酒的竹子,我大致都挑好了。要是你们基酒准备好了,下午我们就可以开始种酒了。”
    吃过饭,一群人下桌,转到外边坝子上坐着消食。
    天南地北的聊了一会儿,徐师傅便转回了正事上。
    罗妮道:“早准备好了。而且,按照徐师傅您叮嘱的,特意没要那度数很高的。”
    “酒度数高了,容易把竹子烧死。低了也不行,要不了多久,就被稀释得没了酒味儿。四十度以上,五十三度以下,最合适。只要在这个区间就行。”
    徐师傅闻言,点点头,站起来,道:“那行。带上酒,咱们这就走吧。”
    种酒是个细活儿,挺花时间的。再耽搁下去,种不了两棵竹子,就得天黑了。
    果然是急性子。
    罗妮失笑,尔后从善如流的去搬了几桶基酒出来。
    她这次在何家酒厂一共买了两百斤上好的粮食酒。十斤装的白色塑料桶,一共装了二十个。
    罗父当先拿扁担,一边挑上一壶,在前头带路。牛二嫌麻烦,直接一手拎着一壶,就跟了上去。
    徐师傅的孙子和侄子两个背着种酒的工具,自顾不暇。
    徐师傅和三爷爷想帮忙,都被罗妮劝住了。
    她自己学罗父的样子,拿扁担一边挑上一壶,神色轻松的走在最后。
    没一会儿,一行人就重新进了林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