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三回 藏艺人不知,浮萍一道开 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老少俩行至半山腰,左慈忽的拍了一脑袋,笑道:“咱们若是就此上山,可就要穿帮了。”乱尘也是笑道:“哈哈,师姐若要问起柴火,咱们确实无法交差。”左慈遂是找了一处林地,将乱尘放在地上,白眉弯如新月,笑着说道:“小徒儿,看师父给你变些戏法。”乱尘拍掌笑道:“好哇,好哇。”左慈走前数步,双臂伸出,也不见如何他凝气发力,只是手臂轻拂,并无破空之声,掌缘便似利刃,所到之处,一颗枯死多时的老树已是齐腰而断。乱尘将手掌拍的更响,嘻嘻直笑:“师父好厉害!”左慈嘿嘿的发笑,说道:“待为师且细细劈了,放于此处,今日带回一些,下次再来寻取。”乱尘道:“这等粗活徒儿来做便是,师父你且休息。”

    左慈见乱尘一片孝心,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便从腰间取过柴刀,交与了乱尘,再三的叮嘱道:“时辰尚早,你缓力缓砍,莫要逞强。”乱尘笑道:“弟子理会得,万事万物都应留有余地,正所谓‘盈而不冲,满而不溢’,若贪图一时之盛,当是后继无力,失了法缘。”左慈心中暗赞,这小子果然聪慧,这才读了道德经数日,便已明了其中至理,心中不由得快慰。

    左慈坐在一旁,但见得乱尘奋力劈柴,刀锋所至之处,枝桠瞬间即断,不多时他劈好的柴枝已堆得数尺之高。左慈起初尚还心生欢喜,现时却是心忧忡忡,须知这些天来阴雨连绵,树枝潮湿异常,比干燥时更为难砍,纵是经验老到的樵夫砍柴,也要连砍几刀方能将筋丝斩裂,此时乱尘不过十岁,怎得如此大力、一刀一个如切秸秆,似有深厚的内力灌注在刀刃上一般?他怎知乱尘通读道家典籍,依靠卓绝的天资,竟是无师自通,从道经典籍之中,居然无意间练出了隐隐数十股内力,只是此时读经时日尚浅,且又没有学过道家正统的导气归虚之法,故而这些内力只是如小溪般潜散他他的周身经脉中。左慈赵云等人念他年幼,平日里只教他读书念经,并不叫他出力下田,故而便是连乱尘本人也并不知晓自己已然身怀内力。此时手臂驱力劈柴,双手诸脉间的内力便被不自觉的激发,只觉这柴刀渐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力一般。

    左慈观他劈柴许久,仍是颇有余力,显是内力浩瀚,仅以量论怕是不输赵云,只是不得其法,忧心更重,心想:“难怪那日师兄眼神讶异,原来他也察觉到尘儿已是练得武学、身俱内力?这十年来,我不肯教他习武,并非自己藏私,而是希望尘儿多读圣贤之书、多悟人间沧桑正道,不去学那伤人的武技,可尘儿偏偏却是学会了……难道是吕布、赵云二徒私相授受?不像啊,尘儿现在的内力,并实不输于他二人,量来布儿与云儿也无得这般授艺的本事。可尘儿这内力究竟是从何而来?”他担心乱尘起疑,便说道:“想不到徒儿天生神勇,竟有这等力道,倒让为师之前小觑了。”

    哪听乱尘答道:“徒儿也不知何故,只觉周身暖洋洋的、很是舒服,手臂里更似有一群小鱼儿游来游去,这些小鱼儿游到掌中,我便举刀;小鱼儿游到肩膀,我便回力,好玩的紧呢。”左慈更加确定乱尘体中的是那内力无疑,遂让乱尘坐回自己身边休息,伸手佯装替他擦拭额头的汗水,实是试探乱尘内力。他生怕伤了乱尘,只出了一成功力不到、更是留有余地,一旦乱尘经受不住,便可瞬间收掌撤力。可他手掌方方按上乱尘的额头,当即激起乱尘体内的反震之力,左慈稍稍一怔,手掌上的力道稍稍重了一些,乱尘的反震之力自是与他相抗,更是一波强甚一波,绵绵密密、潮来潮涌,似永无枯竭。左慈缓缓收掌,长长的叹道:“难怪我这几日心神不宁,总是无端的想起‘心诣风骨,孤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这句偈子,总是不解其要,原来冥冥中的天意已经使然,提醒我来了……”

    乱尘不明所以,待要发问,却听左慈道:“你既然有如此臂力,为师便授你一桩刀法的精要。”乱尘大喜,叩首拜道:“徒儿多谢师父。”左慈道:“你且听着,为师所传的刀法一无心法口诀、二无招式技巧,你只需一刀砍去,横也好,竖也罢,一刀一刀的劈砍便是了。”乱尘挠头道:“师父,这与泼皮无赖的打架斗殴有甚么分别?原来师父是与徒儿说笑,尽是逗徒儿欢心呢。”左慈正色道:“枉你自诩聪明,可知圣贤云‘无招胜有招、无常胜有常’?你一刀砍去,劲力又大,敌人避无所避、定要硬拼,自是力大者胜。”左慈这番话说的实是违心,须知“无招胜有招”,无招本来就是招法,最后败敌之无招便是招数。缘何武学之道讲究招数心法,当是前人吸取临敌时的经验教训,经千锤百炼、成各家流派,总结出何法用力、何时出招,如何出招迅捷、如何事半功倍,心法、招数之说便是取便捷之法、行破敌之路,或师脉传承、或家族世袭,得经历数十代人的努力方能成系成统,其间凝聚了多少前人的心血精力。倘若各个皆是无招乱打一气,早就被对方瞧了无数的破绽,于所学的精妙招式之中择出一招便可制敌,又怎会与你见面便轻易的硬拼内力?左慈这番胡诌也是情非得已,出此下策就是招要引乱尘上得歪路,累得个筋疲力尽,到那时定会觉得学武累人,要他自己断了学武之心。

    乱尘素来乖顺,左慈当下所言自是全然听信,休息了一会儿,提了刀又去砍柴。这一次,他每一刀都是大力挥砍,他内力虽是浩瀚广深,但终归是纷杂无比,加上又没学过那归气吐纳的法门,只过了小半个时辰便已累的手臂酸软。但他生性好强,又是想那学武之路本来就是艰苦,仍是咬着牙生捱。左慈心中虽是千万般的不忍,但终不想让乱尘走上武学的弯路,便不肯他中途休息、非要他吃尽了苦头,自己打起那退堂鼓,从今以后安心读书向道。他二人便是这样,一个低头不语,一个奋力劈柴,直待到日头西斜,乱尘累得个筋疲力尽,才将那些柴枝劈完,左慈方是领了他上山回院。

    次日清晨,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天色尚未亮的分明,赵云已是起身洗漱,取了普净所赠的银龙逆鳞枪到院中晨练枪法,却见得乱尘早已起身,正立在如丝的细雨中,手舞柴刀,横劈竖砍,毫无章法可言,口中更是嗬嗬有声,显然刀上灌满了力道。赵云原以为这是左慈所传的神刀功法,料想这简朴刀法之中必有破敌的妙道,可从旁观之良久,却觉得乱尘眼下所舞这桩“刀法”,既无一招精准、又无一式对穴,全然是牛头不对马嘴,更似一个醉酒的莽汉,哪里是甚么精妙的刀法?赵云遂提醒道:“小师弟,刀法讲究扫、劈、拨、削、掠、捺、斩、突八要,你这般挥舞,全不循八法迹象,是何神功?”赵云于三卷《遁甲天书》中受益颇多,武艺既精,虽然并未在刀法上花得过多的经历,但他浸润武学妙道已然多年,万法自然、一通万通,当即便点出了世间刀法的精要所在——刀法讲究刀沉势猛、不动如山,与剑法相比,变化虽是较少但威力更甚,乃谓“剑巧刀拙”,便是各擅大巧大拙之道。又所谓刀行身动,横行疾斗,飘忽徐林,更是要习刀之人苦练那轻功步法,方能克敌制胜。

    赵云正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与乱尘详细说了,却听背后有人轻咳一声,扭头一看,正是师父左慈,那左慈眼帘低垂,缓缓道:“旁观莫语,各自修习。各人因缘,勿施外力。”赵云心想师父道心金口,此话必有奥义,自己若是班门弄斧,岂不坏了师弟一场秒道修行?遂是不再言语,自顾自的练习枪法去了。哪知乱尘天资甚卓,居然从方才赵云短短的数语中悟得了刀法精要,又想起自己平日里所读的道经中讲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之理,辅之以左慈昨日所言的大拙胜巧之道,竟是自创出一门独特的刀法来。但碍于他年岁所限,又没有与人动手过招的实战经验,故而虽言刀法、却无招式,但其中所蕴含的刀意武理却是隐隐间傲决天下,远远胜于人间无数讲究行迹妙式的名门刀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