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十章 浮生日月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紫华山,清竹峰。

    自是两人哭了许久,终于平复了心情,又伐了半天的竹子,不知不觉,已是月上竹梢。

    两人都有些疲累,便随地一躺。

    在青草地上,两人各自叉着手指,垫在后脑下,仰望着。

    皓月当空,众星隐耀。

    “好美啊!真就像一块大饼!”叶小雨慕羡神往地说道,想着月饼,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夏一凡笑道:“吃吃吃!你每天除了吃就不能想点别的啊!”夏一凡顿了顿,接着说道:“比如说,想想清秋师妹啊!”说着用手肘蹭了蹭叶小雨,笑的更欢了。

    叶小雨知道夏一凡在调侃他,可是躺在这暖绵绵的草地上,实在令人舒服得不想动弹。连叉着的手也懒得去回击夏一凡,只轻轻回了句:“哼!我看璃安师姐对你也不简单。”

    夏一凡听了这句,急的坐起身来,赶紧捂住叶小雨的嘴巴,虽然四下无人,静的虫鸣鸟叫都听得清清楚楚。

    夜莺歌声婉转,鸣虫悠悠和着,安静而美好。

    夏一凡不忍打破这份宁静,压低了声音说道:“小雨,你别乱说,要是被璃安听到了非得打死我们两个不可。”说着,挠起叶小雨的腋下腰间,痒得他来回翻转挣扎着,笑个不停。

    “一凡,停,快停,痒!我不敢了!”叶小雨苦笑着求饶。

    夏一凡调皮地说道:“下次再这样胡说八道,我可不会像这次一样轻饶你!”说完,不再捉弄叶小雨。

    两人又继续躺回草地。依旧用手惦着后脑,望着夜空惬意地放松心性。

    传信木鸟,立在竹条上,跟着轻轻的晚风,悠悠晃荡。

    远处突然飘来悠悠的箫声,曲动意静,掺杂在清风之中,与月夜相融。

    叶小雨慢慢悠悠地说道:“萧师兄又在吹箫了,虽然我听不懂,但真是好听,就像……”他思索胖脑袋里的藏词,却不知道如何比拟这箫声的唯美。

    夏一凡听到他卡壳在这里,噗嗤一笑。

    夏一凡听得出箫声所寄托的思念,那是遥远而明澈的思念。五年来,他也忘了多少次如此聆听,只是吹者不知。

    “一凡,你为什么对萧师兄,总是避而远之!”叶小雨淡淡一问,却让夏一凡思绪万千。

    夏一凡没有回答,只是静静望着天空。

    多年之间的点滴再次涌上心头,想起萧凉笙对他的帮助,不止在修行方面,甚至两宫弟子的关系上,萧凉笙也对他帮助不少。萧凉笙总是冷冷地,不经意间给予夏一凡一些点拨,一些庇护。

    或许,我应该原谅他,应该说句谢谢,应该现在过去与他冰释前嫌。其实根本也没有所谓的原谅,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人为何?妖为何?我为何?他找不出答案,又或许他怕去寻找,怕动摇,怕失去方向和信仰。

    或许他需要一个解答,但知道了答案又如何?

    管他的世间纷扰。

    这样的夜晚,就该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任他云淡风轻。

    想到这里,夏一凡闭上眼睛,听得琴声徜徉,虫鸟细语,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一旁的叶小雨已经打起呼噜来,梦得正甜。

    琴声荡去,山高水远,却也有其不可及之处。

    紫华山,观星台。

    隶属于正阳宫的天星峰高耸入云,是仅次于云渺峰的第二高峰。

    峰顶,皓月当空尤其显得如斗如篷,仿佛近在眼前。

    观星台。

    方台建造在天星峰最高处,视野一派开阔,在其一旁,孤石独置,走笔飘逸地镌刻着“观星台”三字。方台四向设有四处台阶,每处三七二十一阶,顺台阶而上,方台一角设有日晷,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的刻度。方台中间有垫石高起,垫石之上立的正是浮生日月鉴。

    浮生日月鉴映射日月之光,对应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各有两块方镜,上下成角,感应天下八方灵动,浮现世间异能异象。

    这夜,月朗星稀,浮生日月鉴更是华光冲天。

    观星台上一人静立月光之下,别左手于身后,右手抚须凌立清风之中。过了一阵,同样长须飘飘的一人落在他的身旁。

    “子秋,你来了。”说话之人正是正阳子,他也不转身看那天清子,只是看着浮生日月鉴东面的上半方镜。

    天清子回道:“师兄半夜以木鸟传信师弟到此,莫非是浮生日月鉴又生异象?”说完,顺着正阳子的视线看去。

    天清子话音刚落,又一人落在方台上,举壶对月一饮,只道是:“好酒!好酒!不知两位师兄唤我到此作何。”

    正阳子对着镜面一拂长袖,一反平时的做派,严肃地说道:“子秋,之遥请看此东面之镜。”

    天清子早盯着镜面,云之遥也把酒壶系回腰间,看将过来。

    只见,镜中现一海面,又见华光坠入其中,荡起千层白浪,本是晴空万里而后天色骤变,雷鸣电闪,云雨大作,一时海面浪涌滔滔,直席卷向海岸,后才渐趋平静,日光重现,水面波光粼粼。

    看罢,天清子抢先问道:“师兄,这莫不是星辰石坠入东海之中?”云之遥,却不说话,仍盯着镜中景象,却未再见变化。

    正阳子先是一抚长须,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到:“我所知只如子秋方才看见的一般,也未曾造访东海,不敢妄下结论,故请子秋、之遥前来商议。”

    天清子接着回道:“二百年之期将至,星宿石接连浮现人间各处,却不按星宿方位所对应的地域,随机散落,规律难寻。幸亏这浮生日月鉴具有感应异动的能力,而前几次浮现的异象所指,皆是星宿石,怕此次十有八九亦是。”说完,天清子再看那浮生日月鉴,异象已经消失,与那一般铜镜无异,只是光彩夺人,非凡物可比。

    云之遥转头看着正阳子,附和道:“师弟拙见与子秋师兄略同,东海一访,我想是再所难免,还需早作打算。”这云之遥平时整日半醉半醒,商议大事时,却半点不敢马虎。

    正阳子听完,摇头说道:“子秋、之遥,你们亦知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世间浊气渐盛,妖界新王代旧,窥视人间已久。我们紫华为天下修仙门派之首,怕是妖族之人早已虎视眈眈,万万大意不得。”

    正阳子说到这里一叹气,见天清子和云之遥两人皆听得专注,默不作声,便继续说道:“你们也知玄适闭关未出,你我三人都得镇守三宫,谁也无法走脱。何况,御剑来回东海紫华之间虽只消不到半日时间,但若想细查怕是需要几多时日,更别谈取得星辰石,我看……”

    正阳子欲言又止,只是摇头。

    天清子见了便说道:“师兄但说无妨,今日我与之遥师弟皆在此,我们三人之间还有何不便言说之处?”

    云之遥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师兄无需多虑,请讲。”

    听这两人一说,正阳子也不再扭捏,直言道:“依我来看,以紫华一派之力,怕是难以应对接连的险象,不如于山中设仙友道会,邀请其他修仙门派共议大事。”

    天清子一听,直打断正阳子的话,插道:“师兄,此事万万不可!天下修仙门派繁多,却不尽怀悬壶济世之心,难免良莠不齐,想我紫华近二百年基业,为天下修仙门派之首,本就任重道远,背负天下兴亡,若我派都处理不了,天下百姓岂不危矣。”

    正阳子回道:“子秋所言也不尽是,虽然来我派求仙问道者众多,门徒也最广,但天下修仙门派,多皆为上世游仙所设,各有千秋,岂有优劣之分。依我看,还需合众派之力,共度人间浩劫。”

    天清子语气坚定地回道:“门派虽多,但同心协力只怕会是一厢情愿罢了,师兄其实不必过多担心,我派已拥有三枚星辰石,这区区新的一枚,又有何惧?况且我派弟子风华正茂,必定能担起重任。”

    “只是子秋,今时不同往日,两枚星辰石出现的时间间隔渐短,天下三清正气紊乱,妖族更盛气凌人,人间祸乱不断,派中弟子已是应接不暇。你看……”正阳子说完看着天清子。

    “师兄何必失了信心,玄适师弟不出数月也将出关,到时助力我派,岂不如虎添翼,这场不可避的劫数,自要有舍我其谁的胆魄方可度过。”

    天清子仍是字字信心满满,让正阳子不知如何再辩,那云之遥又闭着嘴不说话,只像在思考些什么,正阳子只得依了天清子的意思。

    正阳子无奈地说道:“好吧子秋,只是此事万万大意不得,还需派遣各宫最得意的弟子一同前去,明日便回各宫挑选罢。”

    天清子和云之遥也无异议,三人又共立了一会,一番寒暄感慨之后,云之遥和天清子才先后离去。

    只留下正阳子,仍立在观星台上望着明月,出了神,长须随风轻飘。

    对影成三……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