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章均安巷中第一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坊市制度大抵在西周开始萌芽,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历经汉唐而趋于完善。
    大抵说来,坊市制度即将城中地域区分为坊与市两个功能区,坊为城中百姓聚居之地,市为贸易买卖之地,渭泾分明。
    历代王朝之所以大力推行坊市制,意在杜绝农民大量涌入城中。
    由于农业的生产效率本身不如手工业和商业高,因此,农民始终存在着去农从工或从商的冲动,然而,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轻则影响经济发展,重则便会危及到政权的稳定。
    直至大宋初立,太祖颁下诏书:天下田亩永不加赋。
    须知,农业税始终是历代王朝税收的主要来源,如今,天下田亩永不加赋,朝廷税收从何而来?
    自然是手工业和商业!
    大宋朝廷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并开辟了海外贸易,使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朝廷便放开了户籍限制,允许百姓自由入城做工、经商。
    所以,你如果穿越回了古代,不巧又成了农民,而且对城市生活羡慕不已,那么,大宋朝便是你最好的选择――你只需到一个城市待上一年,便可以取得所在地的户口,仔细比较起来,其自由程度比现代社会来也不遑多让。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大宋朝廷一举打破坊市制,施行了厢坊制。
    立国之初,开封内城被划分为左军第一、第二,右军第一、第二等四厢,外城被划分为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等四厢,共八厢一百二十八坊。
    真宗天禧四年,又划外城的城南厢为城南左军厢和城南右军厢,城北厢为城北左军厢和城北右军厢,至此,开封城共十厢一百二十八坊。
    天色微明,寒气逼人,李亢家的院门便被敲响了,朱七派来接人的马车已经到了,赶车的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大汉,不过,那大汉不愿透露姓名,李亢也就再没问过,匆匆梳洗之后,便上了马车,直奔朱七的作坊而去。
    马车缓行,车外人声鼎沸,李亢只在车中打着盹儿,直到马车停稳,才被那大汉叫醒了。
    李亢下得马车来,却发现已经身在一座大宅的前院之中了。
    院子里青石铺路,两旁假山、园林一应俱全,在初升的朝阳下透着富贵气息,不像作坊,倒像富贵人家的庄园呢!
    “大郎,”
    李亢正在打量着四下布置,却见朱七笑呵呵地从门廊里走了出来,依旧一身男儿装,俊美的脸庞上笑容灿烂,步伐轻灵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上前冲着神色疲惫的李亢一打量,笑容中多了一丝戏谑,“早早地便将大郎叫来,怕是扰了大郎的清梦了?”
    “小官人客气了,”
    李亢连忙赔笑,神色中难掩赧然之色,“小人只是……昨夜睡得不甚安稳……”
    李亢虽然总说李惕莫出息,可是,任谁家里突然多了万贯银钱,怕也睡不安稳吧!
    “大郎倒是实诚!”
    朱七赞了一声,笑意不减,“实不相瞒,我昨夜也睡得不甚安稳呢!”
    “哦,”
    李亢了然,连忙振了振精神,“小官人,场地在何处?”
    “不急,”
    朱七却笑着摆了摆手,“先去厅里用些饭食吧!”
    要想马儿跑,自然要让马儿吃饱。
    “多谢小官人!”
    李亢本就有些饿了,自然不会拒绝,跟着朱七便往客厅去了。
    早餐虽不如在遇仙楼里那顿奢华,却也让李亢大饱口福。
    吃过饱饭,李亢果然精神了许多。
    朱七见状,便叫了个姓韩的管事带着李亢往作坊去了。
    那臭气熏天的地方,她自然不会亲自过去。
    作坊就在后院,五间大屋,在这个时代倒也算不得小,毕竟原本只是做些火寸。
    “小郎君,”
    韩管事五十多岁模样,这一身绛青色长衫,须发打理得一丝不苟,倒颇有些斯文气,带着李亢走进了第一间大屋,脸颊不自觉地便抽了抽,“东西都已备齐,只是……这东西真能能制出火柴来?”
    屋子三五丈见方,弥漫着浓郁的刺鼻气味,正中已经搭好了一套反应装置,是按照李亢画好的图纸搭建而成的,却比李亢卧室里搭建的那个要大些、精美些。
    五个身着长衫的年轻汉子站在站在门口,一字排开,闻言,齐刷刷地望向了李亢。
    这样的腌臜物真能制出那样的妙物来?
    他们同样是不信的!
    “呵呵……”
    李亢笑呵呵地一扫众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能不能成,试过不就明了了?”
    “呃……”
    众人一滞,只得连忙跟上,却见李亢已经到了灶前,一一检视起来,“嗯,反应罐做得很精细……陶罐也衔接得十分紧密,不过,这煤得再细一些……粗了不好控制火候……”
    李亢煞有介事地说着,众人连忙点头,“记下了。”
    检视完毕,李亢走向了反应罐,“先把原料加进去吧!”
    “是……”
    两个稍微壮硕的汉子略一犹豫,走向了屋角,那里摆着十多个木桶,刺鼻的气味正是从那里发出的。
    另外两个汉子去拿了一旁的沙子和木炭。
    李亢接了,一一往反应罐中加去,“沙三、炭五、溺二十……大致就只是这个配比!”
    李亢没法给他们讲化学式,只能按照体积给了个大致的配比。
    一一加好,便生火开工,李亢又一一讲起了注意事项,“火候是关键……收集罐里一定不能少了水……这东西很容易燃起来,一旦燃起来,就再难扑灭……”
    李亢不能用化学名词和他们交流,只能尽量说得通俗直观些,好在众人不敢怠慢,一一记了下来。
    然后,便是等待。
    “咕噜咕噜……”
    火苗在反应罐下肆掠,反应罐里在沸腾,伴随着刺鼻的臭气。
    “有了!”
    李亢一直守在在后面的收集罐前,韩管事也陪在一侧,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罐子里的水,见到有浑浊的沉淀生成,顿时精神一振,“有……磷生出来了!”
    “嗯,”
    李亢朝他微微一笑,“大抵就是这么个过程……不过,这东西有毒……”
    “呃……”
    韩管事笑容一僵,脸色煞白,“殿……我家官人可知道?”
    “嗯,”
    李亢见他反应有些大了,便呵呵一笑,“小官人也是知道的……只要你们严格按着章程来,就不会出事……”
    “哦,”
    韩管事松了一口气,“小官人请放心,小人们万万不敢胡为!”
    第一批磷制出来了,李亢便又去了下一个房间开始教授他们如何制作药液――用白磷和树胶混合制成火柴头,用硫磺和树胶混合制成火皮涂层。
    火柴盒的制作只是些手工活,自然不用他来教授。
    好一番忙碌,当第一批火柴制作完成已经到了掌灯时分,李亢抽检几根试了,一一划燃,让韩管事等人直叫其妙。
    “不瞒小官人,”
    见众人如释重负地欢喜起来,韩管事望向了一旁的李亢,颇有些唏嘘,“为了这火柴,我等已经忙碌了七天七夜……”
    “呃……”
    李亢恍然,原来早在火柴面世之时便被朱七盯上了,只因一直找不出制作方法才来向自己购买了配方……难怪那么爽快了?
    一出手就是万贯,外加一成红利!
    不论怎样,火柴已经试制出来了,剩下的事李亢就帮不上多少忙了,婉拒了朱七去遇仙楼的邀请,匆匆地回了家。
    找房子的事都托付给了李惕,李亢隐隐有些放心不下。
    李惕早已回了家,听得外面车马响动便迎了出来,见李亢下了马车,便迎了上来,满脸如释重负的笑容,“哥……”
    “呵呵,”
    李亢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冲驾车的汉子拱了拱手,“大哥,慢走!”
    “小官人留步,”
    那大汉连忙回礼,“小人明日一早再来接你。”
    “咕噜……咕噜……”
    说罢,架着马车远去了。
    “明日还要去啊?”
    李惕见马车远去,有些担忧地望着李亢,“哥……事情不顺利吗?”
    “自然顺利,”
    李亢笑着摇了摇头,当先往院里走去,“只是事情刚刚起步,总得多照应着些……若是出了事,我这面上也不好看!”
    “哦,”
    李惕松了一口气,连忙跟上来,欢喜地汇报着,“我在金水坊找了座大房子呢!就在均安巷口第一家,两进的院子,前后十二间房,还有花园、池塘……”
    “挺好!”
    李亢笑着点了点头,“那就买下来吧!”
    “可是……”
    李惕一怔,面露犹豫之色,“房主要价一千五百贯呢!少一文他都不干……”
    “给他就是!”
    李亢笑着摆了摆手,“只要房子好,贵贱都无妨!”
    说着,李亢回头望向了李惕,语重心长,“哥不想你们受穷,却也不想你们变成守财奴!钱嘛,花嘛,挣了钱又不花,那还挣它做甚?”
    “呃……”
    李惕怔了怔,轻轻地低下头,“我晓得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