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一眼便走。”
    被皇帝的态度和言行弄胡涂了,掖鸿宫的人第一次感到天威难测,他们喏喏应声而动,退得有些缓慢。
    栾天策这回没有生气,带着愉悦的笑容跨进了掖鸿宫。入眼,满屋珍贵却摆放有致的饰品让栾天策脸里的笑容又增添了几分。这里的东西有不少是只有帝王才能享有的,若使用的人不是名忧尘,只怕早被抄家灭族了。
    不过少年天子没有动怒,因为那些稀世珍宝都是他赐给名忧尘的,就像对面那扇阻隔外堂与内室、在四周铜框上镶满了红宝石的巨大穿衣镜,也是他令人送来的外邦页品之一。
    栾天策漫不经心地打量自己镜中的容貌,少年皇帝收起笑容,满意地发现镜中人现出逼人的威仪,让他那张轮廓英俊的脸上流露出不可捉摸的森严王者之气,这也是之前那些内侍和宫女们心惊胆颤的原因。
    然而栾天策的好心情没有保持太久,因为他猛然又想到了名忧尘。以前那个人辅政之时,在朝堂上拉在他面前,对方修长的身影将他的脸挡在群臣的视线范围之外,让当 时的他既羡慕又痛恨。
    栾天策早在那时就发现了,他只是一名坐在龙椅上,没有力气、没有实权的弱小孩子,天都真正的王者是名家年轻的首领。
    这些年来,不管他的臂膀变得多么结实有力,不管他的胸膛和背部变得多么宽厚强壮,不管他的脸庞是否日曾坚毅硬朗,不管他的身形是否越来越挺拔出众、甚至在个头上超载了名忧尘。
    但当他和那个人站在一起的时候,这些让他沾沾自喜的变化也算不上什么。
    名忧尘似乎有一种奇特的本事,那个人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温和舒缓,似乎不会给人太大的压力,却总能让四周的人向其臣服,并对他难以估量的才智生出浓浓的敬畏与惧怕之心――这种压倒性的优势比皇族刻意摆出的威风更让人骇服。
    默默推开镜子,栾天策站在内室与外堂的交界处,心情复杂地向里面看了进去。一张足以容下十几人就寝的宽大方形长棍,摆放在明黄色的华丽地毯上面,长榻正中搁着一条窄窄的青白色小玉桌,身搭毛毡的名忧尘正凭几而眠。
    没有出声叫醒名忧尘,皇帝默默看向闭目休憩的男子,眼睛里闪烁着莫名的情愫。
    栾天策知道名忧尘极爱饮酒,但对方受了箭伤之后就不能过多碰酒,但今日为了祭祀大典和应付各方使节喝下的那几杯,对名忧尘来说,已是太勉强了。
    此刻酣睡的名忧尘与平时大不相同,他白净如玉的脸颊蒙上了一层极浅的红晕,被彰显暖意的雪白毛毡温柔拥裹的感觉,好似一株被冰雪掩盖呵护的梅花,在剔透的晶莹中渗着几份淡淡的红艳,显得清丽幽雅。
    栾天策看得有些出神,但他知道正是这个看似温和无害的男子主宰了栾氏皇族,还有整个天都的命运!
    名忧尘要他这位持名的皇帝向东,他便不能朝西;名忧尘说一,天下人,包括他这位表面至高无上的天子也不能言二。
    不能抗拒!在栾天策成年以前,名忧尘全权处理朝政;就算他成年之后,如果名忧尘不愿归政,他也没有实力提出异议。
    就连他的母亲,天都最尊贵的女人,生他、育他的太后……在名忧尘面前似乎永远也没有将腰挺直,神情中藏着隐隐的惧怕与讨好,生恐实权在握的名忧尘一时兴起就生出了废了或杀掉自己孩子的念头。
    栾天策手中没有兵力,就连皇宫的禁军也是名忧尘亲自挑选的,少年天子此时突然感慨,真不知他当上这个皇帝以后,是如何在这个冰冷又充满危机的皇宫里平安度过了五年?
    或许是他平时“不知上进”,喜欢拉着一大批侍卫骑马射箭、胡闹游玩的表现换来的?
    栾天策想到这里,眼瞳微缩,他手下用力,指尖微微生疼,连忙吸气宁神,这才平复了在心中涌动的汹涌波涛,再次将目光投在仿佛完全没有防备的名忧尘那里。
    其实不仅是此时此刻,栾天策清楚,他以前靠近名忧尘的时候也有很多诛杀对方的机会。
    就像此时这样,只要他伸出手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掐死对方。但那之后,先不论名家会不会举事叛乱,仅是皇宫里那些被名忧尘安插的禁军就会在听到声响之后冲进来杀掉他,再去祥寿宫绞杀太手和其他皇族。
    栾天策摇了摇头,他目前还没有除掉名忧尘的打算。尽管,他的确渴望能够早一日真正君临天下。
    “谁在那里?”名忧尘听起来难得有些慵懒的语调蓦然响起,他悦耳柔和的语声中仍然带着惯于发号施令的凛然。
    “我还是惊扰相国安睡了吗?”栾天策笑着迈步走到榻边,一撩明黄龙袍坐下。
    “原来是皇上。”名忧尘将毛毡略略拉下去一点,露出脖劲,他没有起身迎接圣驾,或者是酒后身体不适的原因,他只将背部向垫在凭几上的毛毯轻轻抬蹭,缓缓支起上半身。
    栾天策不能怪罪名忧尘,因为他那位龙驭宾天的父皇临终前赐给这个男子见君不拜的特权,还让他像对待兄长那样尊敬名忧尘,事事听从对方的意见。
    但皇帝的手足亦是臣子,见君不能如此无礼!而且臣子就算立有天大的功劳,在接受天子格外施予的恩泽后都特别小心,不敢擅用特权,以免落得功高震主的罪名被诛九族。
    栾天策颇为佩服名忧尘的胆大妄为,他眼前的人对帝王赏赐的宝物和特权向来都是用得天经地义,没有留下半点退路,仿佛拿准了少年天子不仅是当前,还有在将来也不可能对付得了他。
    看着名忧尘伸出胳膊向玉桌摸索,似乎还没有从醉酒和睡梦中完全清醒,栾天策目光微闪,他斟了一杯茶,塞到名忧尘手里。
    名忧尘因皇帝的体贴入微和低声下气感到惊讶,不过他神色未改,抬起另一只手,用双掌捧着青玉茶盅啜了一口热茶,在缭绕的雾务里轻轻眯了眯眼,看似缓解了头痛与晕沉,甚感舒适。
    “相国这会儿可好些了?”栾天策似乎觉得这样的名忧尘颇为有趣,他笑发问,心中却想,眼前人做尽了大不敬之事,他却容忍了对方的言行,所以他此刻为名忧尘再倒上一杯茶,似乎也算不了刻意讨好或示弱。
    “皇上怎会在此?”名忧尘感觉好了些,开口发问。
    “我担心相国,特来探望。”
    “朝阳殿中的事要紧,皇上应该先顾着那边。再说,我瞧皇上也有心多结交一些朋友,你此时离开岂不可惜得紧?”
    “再好的朋友也没有相国重要。”栾天策含笑说着,语声落下之后,微微皱了皱眉头。
    “皇上有心事?”名忧尘淡淡问道。
    “之前在朝阳殿中见了许多人,唯独不见我那镇守边关的五弟与二哥。二哥是突然发病无法前来,但五弟……”栾天策叹道:“小时候,我与五弟常在一起玩耍,感情在众兄弟中最要好。可惜如今他身负要职,若皇室没有重变便不能率师进京。我们兄弟想共聚一堂,只怕难了。”
    “皇上看重插足之情,很是难得。”名忧尘随口敷衍之后就没有下文。
    栾天策斜斜躺下,将后背靠在榻中另一边的枕垫之上,隔着玉桌又开了口。
    “相国,你看能不能偶尔也让五弟回京住几日,以慰我们兄弟之情?”
    “刚才皇上也说了,楚王身居要职,不可无事离开边关。再则,镇守边关的将领必须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天都祖规亦有训诫:‘若无重大变故,看守边关之将不能无故回京,否则视为谋反。’”
    “没那么严重吧?我只是有一年没有见到五弟,心中十分挂念罢了。相国,我大哥被封赵王,镇守边南,防止那里的夷人造反。他的职责也非常重要,为什么他能时常回来,而五弟却必须待在大雪封城的边关?”
    “赵王看守的地方没有边关重要,他当然可以受诏,往返封地与京都。嗯,看来皇上是心疼楚王久居严寒之地。”慢慢又饮下一口香茶,名忧尘顺着栾天策的话又不痛不痒地说了一句,终于让年少的皇帝沉不住气了。
    “相国,能否派一名得力将领看守边关,让五弟回京另派要职?”
    “看来皇上来掖鸿宫不止是探望臣这样简单吧?”名忧尘闻言看向栾天策,轻轻笑着说:“听皇上言下之意,心中已有推荐的人选,不知是何人让皇上放心将如此重任托付?”
    栾天策听名忧尘语气松动,他撑起上半身,朗声开口:“我觉得宋震山有能力把守边关。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宋震山?他是皇上身边的侍卫统领吧?我听说此人喜欢带皇上去一些民间的赌坊和妓馆游玩。”名忧尘微转目光,眼神直接投在栾天策脸上。
    “震山肚子里的鬼主意是多了些,但他艺成名师,武艺高强。那小子自小天资聪颖,颇有大将之风,我瞧他熟读兵书,操练侍卫指挥若定,不管是武技还是领军的本事都不输给当世有名的将军。由他去边关,定能接下五弟的重任。”
    “侍卫统领怎能和熟识沙场、身经百战的边关帅才相比?纵然宋震山有大将之风,但他没有实战经验,不像楚王在幼年时随先皇镇压前朝余孽,曾以十三岁幼龄连诛对方三员大将,威名传遍各邦。臣目前还找不到比楚王更合适把守边关的将帅。”
    名忧尘脸上的笑容收去,他的神情温和,对栾天策说话也比较客气,不过话语中却带着不容人辩解的执意与强硬。
    “这么看来,相国是不答应了?”栾天策脸上挂出非常失望的表情,如同一个和长兄争执,但最终理亏输掉的孩子般垂头丧气,甚是沮丧。
    “皇上若真想和楚王朝夕相处,臣有一个办法,既不坏祖宗规矩也可慰藉皇上与楚王的手足之情。”看着有些像是在对他撒娇,还打算痴缠的栾天策,名忧尘眼中闪过一抹淡淡的异色。
    “相国请说。”栾天策大喜,他的眼睛变得明亮,连声催着名忧尘快讲。
    “只要皇上颁下一道圣旨,让楚王和赵王每隔三月交换领军权。由楚王去南方而赵王去边关。这样,楚王在那三月之中就可以时常返京与皇上相聚,而边关有赵王看着,臣相信熟识战事的两位王爷不管去了哪一边,都能应付得当。”
    “这怎么成?我大哥不识边关地形,五弟也不服南方潮湿的水土,万一边关的胡夷人和南方的夷人趁机在他们最初三个月的对调中突然进攻,那么天都岂不危急?相国是和我说笑吧?”
    栾天策怔住,他万万没有想到名忧尘居然会提出这样荒唐的建议,笑容僵在了脸上。
    “原来皇上知臣在说笑,那么刚才你提出让会无征战经验与功劳的宋震山去边替换楚王,想必也是与臣说笑了。”名忧尘温温淡淡地说着,手指把玩茶杯,他的目光从皇帝脸上收回来,落在掌中慢慢轻转的杯子那里,不将天子放在眼里。
    “还是相国心里明白。”栾天策哈哈大笑,心中却陡生怒意。
    名忧尘实权在握,没用臣子之心看待他这个皇帝,此刻他的话接连被堵回还被对方戏耍,心情极为不佳。
    栾天策强忍不快,只能用笑声来掩饰怒火。瞪着对此好似没有感觉的名忧尘,皇帝灼灼的目光却在片刻之后,不受控制地滑到那人取下墨猱围脖的颈间。
    他记得初遇名忧尘上,就不觉得这个让朝野和民间震动的文武状元有多么了不起,因为名忧尘看起来不像身边那些孔武有力的高大侍卫。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名忧尘失去技惊天下的武艺,身形比他显得单薄,每当栾天策靠近这个男子的时候,年轻的皇帝都有一种只要伸手就可以轻松将其格杀的错觉。
    正如此时,看着名忧尘那与脸部肤色同样白皙的秀气颈脖,栾天策忍不住在心里想,若他双掌用力掐下去……
    下一刻,栾天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这些年由于名忧尘大权在握、目无君上的嚣张言行动过大怒,不知起了多少次杀机,但最后都没有真正行动。不仅是忌讳的方方面面太多,也是因为他离奇的不想就这样除掉名忧尘。
    什么时候,他若能像名忧尘这样手握真正的皇权,毫不费力地把天下人踩在脚下,再将对方施加给他的侮辱与打压如数奉还,那才不枉是真正的大丈夫!
    心里转着这些念头,栾天策脸上没有露出丝毫异样,不过他的眼神仍然停留在名忧尘颈间,好像是不经意那么打量着。
    蓦地,一股锐利的目光向栾天策迅速刺来,让想着心事、不知不觉看得入神的少年天子立即收敛心神,重新依在榻上,向玉桌另一面的名忧尘露出灿烂的笑脸。
    栾天策知道他在打量名忧尘的时候,对方也在观察他。不知他的心事被这个城市深沉的相国瞧出来没有?
    “皇上今年十九了吧?”名忧尘看了看栾天策轮廓坚毅的英俊面容,还有不知在何时变得高大结实的身躯,淡淡询问。
    “是的。”奇怪名忧尘为何突然转了话题,栾天策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轻声应了一句。
    “臣忧于国事,竟然没有注意到,原来皇上已经这么大了?来年皇上亲政,身边也该有一位皇后了。”名忧尘漫不经心的说着,终于将把玩已久的茶杯放回了玉桌上面。
    终于提到这件事了!名忧尘如果不把他的人生和命运牢牢掌握,看来是不会善罢罢休了!
    栾天策心中冷笑,怒到了极点,但脸上笑容可掬,他微微摇了摇头,开口应道:“相国不必担心此事,皇后是一国之母,必须才德兼备,我暂时还没有想到谁能主掌六宫,这事就暂且放一放吧。再说,我也有数名陪寝的美人,身边不缺人伺候。”
    “皇上十四岁即位,你为先皇守孝三年,没有纳后。这是皇上仁孝,臣等不能干涉,但你接着推说年纪尚轻,心中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致使这些年来中宫后位一直虚悬。长此下去,必使民心不安。”
    名忧尘打断栾天策的话,阐述他的观点。之前接触到栾天策看他的目光,名忧尘心中泛起一丝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是为什么,在他心中一直是个孩子的皇帝第一次让他感到有些不舒服。
    所以名忧尘在细细看了看难得和他谈心的栾天策之后,发现记忆里那个飞扬活泼的少年已快蜕变为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这才提到选后一事。
    栾天策的拒绝早在名忧尘的预料之中,他知道这又是对方下意识地抗拒他的安排,不过这一次,名忧尘隐隐约约感到有些不同。
    然而名忧尘不在乎,只要他辅政,就不允许小皇帝违逆他的意思。
    “臣以为……”
    栾天策有些痛眼,每当名忧尘说出“臣以为”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必须让步,否则他的处境将会变得危险。
    但想到迎娶正宫皇后这样的大事也要顺着名忧尘的心意去办,栾天策实在无法忍受,一个男人不仅不能挑选妻子,还得夜夜和一个居心叵测的女人缠绵到天明。
    如果名家送女子进宫,他能不选其为皇后吗?这样一来,就算他日后亲政,那个所谓的皇后生下儿子,下一代的帝位还不是被名家人窃居了?
    “相国为国事操劳,身心皆疲,让我非常担心。依我看,相国要安心休养,多多保重身体,才是我天都之福,你就不必过问这些小事了吧?”轻笑着提议,栾天策的语声中带着浓浓的关怀,似乎他仅在乎名忧尘的身体。
    “臣先多谢皇上体谅。臣心中已有皇后合适的人选,她们身出名门,是德才貌堪上上之选的佳人。”名忧尘接着说道:“臣将这些小姐的画像交给太后,相信全心全意为皇上着想,也知皇上喜好的太后,一定会为皇上选出最好的皇后。如此一来,不仅太后和皇上满意,臣也不会被皇上口中的小事烦恼了。”
    栾天策看着稍稍坐起身来的名忧尘说得轻描淡写,只好让步。
    “相国说什么,就是什么吧。”看着捧着茶杯又呷了一口清茶的名忧尘,似乎有些委屈的栾天策点了点头,“相国就是不让我再多玩几年!”
    “皇上如今不小了,再玩下去,如何是好?”名忧尘不轻不重地说道:“若有人稍加约束,一来能使皇上收心,二来也可让我天都早上诞生太子。”
    “相国既然也说我的年纪不小了,你可不可以别让那个白发老先生每日来给我讲经说法?”栾天策顺着名忧尘的话说下去,提到太傅时皱起眉,俨然一副头痛的模样。
    皇帝再望向似笑非笑盯着他的名忧尘,涎着脸靠过去低声央求,“相国,你让太傅国家休息吧。这么冷的天,他老人家每日进宫也累得紧。”
    “易太傅学文渊博,熟知朝廷礼法,臣让他给皇上讲课,是希望皇上能够多多受益。”
    “我知道太傅学识好,但我和他老人家很难交流。若换一个年龄相近的文人陪着就好了。”
    名忧尘微微点头,“易太傅年龄是大了些,让他为皇上的顽劣日夜操心,臣看着也于心不忍啊。”
    没有将名忧尘浅浅的讽刺放在心上,栾天策的心情看似不错,他连忙趋势说下去:“不如相国另派一名太傅与陪读,让易太傅也好早早回家,安享晚年。”
    “皇上可有钟意的伴读?”
    “我打算让文逸风进宫伴读。”似是早知太傅不可能由他选定,所以栾天策只推荐了他看中的陪读。
    “文逸风?臣听说这个人只有二十几岁,名气和学问都大得很。他视才傲物又自命清高,不愿攀附权贵,推了不少求贤问才的大人物。没想到皇上居然请得动他?”名忧尘饶有兴趣地问了一句。
    敏锐地感到名忧尘指他私下求贤,雄心不小还挺有手段,栾天策不动声色地迎向名忧尘探视的眼眸,长声笑道:“我和文逸风在酒馆相识,他那里豪兴大发,倾墨于美酒中,在墙上题诗,我见他的诗字皆佳便上前攀谈,发现他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你们接下来就论议天下局势,发现彼此在政见上一致,从而引为知己了吧?”名忧尘温和地接着发问。
    “谈不上论政议事,我只是觉得文逸风的年纪仅长我数岁,但是他的学识相当渊博,若身边有这样的人物陪伴,让我时时从他身上学习,定能获益不少。”
    栾天策说到这里,心中早知名忧尘定然掌握他在民间的一切行动。皇帝也不说破,望向神情与之前没有多大变化的权臣笑问:“不知相国以为如何?”
    “从名士身上学习倒是不坏,难得皇上与文逸风一见如故,这也是你们的缘分。”名忧尘见栾天策问得淡淡,语气中却透着期盼和情急,也就缓缓点了点头。
    “我这就下旨宣文逸风入宫伴驾。”栾天策见名忧尘没有反对这件事,不禁大喜。
    “文逸风可以进宫,但他没有参加科举,若皇上赐予他官位并委以重任,会让天下饱读之士皆感不公,从而对朝廷心寒。臣以为,封他一个翰林的虚衔,多多赏些财物也就是了。”名忧尘轻描淡写地再补充了一句。
    “相国说得极是。”栾天策答应得很快,神色中瞧不出对名忧尘的安排有丝毫不快。
    这时,守在门外的孤灯小心翼翼地进来了。
    “启禀皇上,宋将军在门外说有要事求见。”
    “震山来了有多久了?”栾天策皱眉问道。
    “宋将军刚到。”孤灯恭声禀道。
    世人皆知皇帝处处受制于臣相,尽管栾天策表现对名忧尘尊敬有加,自称和礼遇都格外不同,但没人知道皇帝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告诉震山先回去,朕还要在相国这里再留一会儿,陪他说些话。”对名忧尘以外的人,栾天策还是极有天子的威严,从不失仪。
    “皇上,宋将军或许有要事,你还是宣他进来问问有什么事吧?”名忧尘温和地劝说。
    “也罢,我带震山离去,不打扰相国休息。”栾天策歪头想了想,起身告辞。
    名忧尘和平常一样对栾天策点点头,算是辞别,没有刻意辱君却更显傲慢。
    栾天策对这样的情形早就见惯不怪了,他快速走出掖鸿宫,见到名身形魁梧的武将立在宫门外。
    上册:第三章
    挥手斥退相送的宫婢与内侍,栾天策带着宋震山离去。
    “你是不是见朕久未出掖鸿宫便特意赶来?”
    “皇上英明。”
    “名忧尘若想杀朕,几年前就会动手,你不必担忧。”
    “微臣明白了。”
    宋震山年近三十,他跟随在栾天策左右,虽统领陪伴皇帝打猪的侍卫,但没有掌握禁宫实权,不过栾天策相当信任这个由他亲自挑选出来的近身侍卫统领。
    “不知皇上提出的要求,相国答应了吗?”见栾天策的神情与之前进入掖鸿宫时没有区别,宋震山开口相问。
    “我原本希望你去边关将五弟换回。若是这样,我手中握有边关的兵权,以五弟在民间拥有‘侠王’的美誉与他对三军的影响,我也有可能从大哥那里获得不少南方的兵力。”栾天策沉声说道。
    “这样相国就不能强迫皇上以他的意愿行事了。”宋震山应道。
    “没想到名忧尘否决了朕的提议。”
    “微臣让陛下失望了。”
    “不关你的事,是朕时常带着你出没那些不雅的地方,落人话柄。”栾天策说到这里,脸色转为悻悻,“朕料到名忧尘不会轻易答应朕的要求,但没想到他提到选手,他定会让名家的女人入宫。朕原想和五弟连手夺回实权,不料算漏了立后一事,反倒被他算计。”
    宋震山见皇帝神情不乐,便不说话了:寡言沉默、行事稳重是这个人最大的长处,也是栾天策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此次找名忧尘畅谈还是有好处的,他答应朕让文逸风进宫伴读,这样日后就方便朕按原定计划展开行动。”栾天策说到这里,神情恢复了往日的飞扬与自信。他停步不前,微微昂首看着浩瀚的长空,眼里掠过一抹锐利的亮光。
    不待宋震山接话,栾天策又豁然转身,沉声说道:“你即刻将文逸风接进宫,务必将此事给朕办好了。”
    “臣谨尊陛下圣谕。”宋震山对栾天策躬身施礼,领命离去。
    不再思索,栾天策转身走向朝阳殿,他知道那里有他必须应付的事。之前栾天策带来的那些被他勒令留在掖鸿宫不远处的宫婢见他出来,连忙垂头恭恭敬敬地跟在皇帝身后,迅速向前进发。
    路经御花园,埋头赶路的栾天策闻到一股清冽的香味。抬头望过去,皇帝看见御花园不远处竖着错落有致的红梅。如今是冬季但没有降雪,梅花和往年一样开得正好,风拂过之时会坠下几个小小的花苞,悠悠的清香便从落花与默林中随风飘来。
    栾天策眼瞳微缩,他停下脚步,身后的宫婢和内侍连忙将头垂得更低,不敢上前打扰。
    负手静静欣赏梅花偶尔随风坠落的景色,栾天策眼前浮现第一次遇见名忧尘的情形。那时和此刻有些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四周随风飘坠的并非梅花,而是落叶。
    当时的名忧尘刚夺得文武状元,举国震惊。因为天都的开国国君用武力夺得天下,举国尚武,每一年的武装元都是国中顶尖的武学高手和熟知兵法的领兵之才。
    栾天策的父皇在位时为了中和国内重武轻文的状况,想尽办法在各州县增设学府,鼓励文人墨客进入朝堂做官,还用重金向邻近诸国聘请才学高明之士频繁来天都讲学。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天都有学问的文人慢慢多了起来。栾天策十二岁的时候,国内崇文尚武两大势力均衡,各自选出来的状元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年仅十六岁的名忧尘夺得文武状元,他身出名门,皇帝对他恩宠正隆,前途不可限量,立刻成为宫里宫外,人人努力巴结的对象。
    栾天策那些日子几乎天天都听宫里的小太监,他的兄弟姐妹还有父皇的嫔妃们谈论名忧尘。他那时仅有十二岁,不过生在帝王家,心性和普通孩子不同。下意识的,栾天策对名忧尘留上了心。
    时常听见父皇的妃子们在暗地里小声诅咒,恶毒诋毁那个目前被国人视为奇才的少年状元,让他的状元之位是名家用权势威胁主考官霸点来的。
    她们还说那位少年状元的名字取得也不妥,名家的老爷子特意取这个名字,意指他的儿子担忧红尘,心系苍生,身负治理天下的重任,这口气太托大了!
    栾天策发现这些流言传到父皇耳中却激不起半分反应,尽管早知道他那位英明的父皇不可能被枕边话左右,但栾天策还是对名忧尘获得父皇坚定不移的信任感到惊讶。
    接着,栾天策的五弟栾竣泓告诉他,那些嫔妃都向名家提过亲,希望她们族中的女眷能与名忧尘缔结连理,但都被名忧尘婉言谢绝了。这群女人还有她们背后的势力,都恨上朝臣与百姓口中的话题人物了。
    不知道名忧尘有传闻中那么厉害吗?难道他真的不怕屡屡拒绝权贵而埋下祸端?那人如何获取了父皇的好感与信任?
    栾天策心中终于起了见见名忧尘的念头。他毕竟还是孩子,心性虽与百姓家的小孩儿不同,但终是难脱孩童的飞扬与顽皮。
    帝位和权力在那时没有占据栾天策的心,不是他年纪幼小没有想过这件事,而是他上面有两位兄长,下面还有一位比他小一个月的弟弟。
    父皇的正宫皇后没有皇子,膝下育有一位小栾天策五天的女儿栾苓萱,皇位的继承者需从他们兄弟中选出。
    长兄栾颂淳的年纪是皇子中最大的,与名忧尘同年。他利用其母家中的权势在朝中积极网罗大臣,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渐能独当一面,早被父皇委以重任,调到南方跟随征战经验丰富的大将学习作战去了。将来必定是他掌握南方的兵力,朝中有不少人认为皇长子有身登大宝的机会。
    二皇子栾青宁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宫婢,她因容貌奇美被封为侧妃。没有外戚扶持,这位才情出众,容貌与母亲相似却无权无势的二皇子,虽时常受到皇帝的赞扬,但人人都知帝位不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那个时候,栾天策明白长兄忌讳的人是年仅十二岁的他与栾竣泓。
    自己倒也罢了,除了母妃的父兄在朝为官,拥有一定的势力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五弟却天生神力,其母妃背后不仅有强大的势力,他还常被父皇夸赞是最像实像的一位皇子,经常被父皇带去狩猎,同车同食宠爱无比。若不是五弟年纪丰小,朝中恐怕有一半的人都认为将来得到帝位的人或许是这位小皇子。
    上有长兄虎视眈眈,下有五弟得天独厚,栾天策反倒落得轻松自在。她整天和栾竣泓在皇宫游玩,竟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好得有如同胞手足。
    栾天策记得,年纪时常常带着五弟去二皇兄与四皇妹那里玩耍。他还唆使弟弟捉弄宫婢和进宫面君的大臣,不知闯下多少祸事,时常被父皇训斥却也自得其乐。
    那一天秋风送爽,栾天策听说父皇召名忧尘入宫赏菊,便约上栾竣泓跑到御花园。他用皇子的身份又仗着父皇对弟弟的宠爱,逼迫侍卫们保持缄默,心惊胆寒地看着他们爬上御花园凉亭旁的大树。
    没过多久,父皇和名忧尘在众侍卫担忧惶恐的目光中向这边走来。
    藏在茂密树叶间的栾天策看不清名忧尘的相貌,他感到站在高大父皇身边的是一名身形纤长的少年。两兄弟听见他们的父皇和名忧尘低声说话,偶尔会发出一阵抑制不住的爽朗大笑,都忍不住交换了一个诧异的眼神。
    栾天策不知道名忧尘说了些什么,竟让喜怒不形于色的父皇如此明显地宣扬情绪,他也对看不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