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章 梦中的扞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惊恐着、愤怒着……
    他的周围围了一群粗壮的男人。
    可他还是个孩子。
    他感觉正在保护一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又看不到她在哪,似乎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那些男人大声呵斥着他,他奋力反抗,怎耐势单力薄,只能逃跑。
    那群男人在后面追赶他。
    他翻过一堵围墙,准备从围墙旁边的树干上滑下去,却因脚踩的那根树枝断裂而摔了下来……
    阿J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奇怪地是:他并没有因为梦中的恐惧而吓出一身冷汗。
    反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这是某份睡梦资料中的一个梦例。
    实际上,完整的梦要复杂得多,也要混乱得多。
    如果要用逻辑方法去分析这个梦,工作量是较大。
    因为梦是由很多记忆片断组成的。
    而且这些片断并不一定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先要从一个一个细节之处分析,然后把这些片断按照时间和地点的动态性串联起来,
    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完整和满意的答案。
    但即便如此繁琐地分析,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做梦者的认同。
    或者说,做梦者虽然认同你对梦的含义的解释,但并非发自内心。
    可能是出于对你如此费心费力地帮助他而产生的感激,或者说是一种依赖,不忍心否定你。
    更有可能是做梦者自己无法判断你说的到底对不对。
    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
    如果做梦中自己知道梦的含义,解梦者也就没有介入的必要。
    但是如果你仅用自己分析得出的答案机械地灌输给他,又是收效甚微的。
    因为这难以引起他的共鸣,也就无法激起他的本能记忆。
    到底该如何呢?
    不如暂时先抛开那些繁琐的逻辑分析,仅是从做梦者梦醒后的感觉入手。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明朗得多了。
    从资料中可以轻易得知:J梦醒后的感受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那么这种感觉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或者说有何含义?与J的人格和个性又有何联系?
    首先就要J自我判断,这种梦醒后的感觉到底类似于他记忆中的哪种感觉呢?
    这一点相信是大多数做梦者都未曾想过的。
    他们也许会想:梦就是梦,即使梦中和梦醒后有悲有喜,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梦太过虚幻,不真实;也就无需去深入了解;过后也许就慢慢淡忘了。
    但是,这种梦醒后的感受,并非天外来客,也不是凭空产生。
    而是做梦者曾经真实的记忆,只是被现实的尘嚣所蒙蔽,慢慢淡忘了,存在于潜意识深处。
    在睡眠中,意识的审查机制减弱,潜意识才开始显露出来。
    所以,做梦中可以通过回忆,找到与梦醒后的感受相匹配的记忆。
    但是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疑问。
    一般人做梦或多或少都会有情绪和感受,梦醒后还是继续生活,并没有因为没有了解这种感受的原形而影响生活。
    如果每个梦都要去回忆并找出原型,那生活不是太累太消耗精力了吗?生活中还有太多事要做。
    当然,如果这样想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人的心理总是在竭力保持一种平衡性。
    普通大众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不也曾困惑和思索吗?
    在痛失某样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不也曾后悔而不可自拔吗?
    这些时候,他也无力再做其他事了。
    那也何妨事先拿出点时间了解一下自己的梦,找寻自己的本源记忆。
    当本源的记忆找到了,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就增强,而不会轻易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
    人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是自我的迷失,而受外界因素左右得太多。
    如果大家赞同这种看法,或许能够愿意花费一点时间来干一件看似无聊的事——找到与梦醒后的感受相匹配的记忆。
    但是,要这样做的话,解梦者就暂时无能为力了。
    只能由做梦者自己去找寻。
    因为记忆只属于每个人专有,解梦者无法最真切地获知,只是一个参谋的角色。
    我不知道这种把梦和记忆相联想的工作是否艰难。
    结果应该是因人而异。
    根据上例中J的回忆,他竟用出乎意料的速度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这种梦醒后的感觉就是他在儿时捍卫母亲的那种感觉。
    这是一种久违而似曾相识地感觉。
    他甚至能够比较清晰地回忆到童年时一些短暂片断:那时候,有个大人跟他开玩笑说:“你妈妈跟谁谁在一起……”当时他愤怒地用手揪着那个大人的衣角,并未感觉到一丝恐惧。
    如果大家基本了解了第一卷的内容,就可以得知:这是一种原始的捍卫母爱的勇气。
    也正因为这种勇气,人们才能够勇于捍卫本能地无条件快乐——母爱。
    如果这种原始勇气被意外遗忘,人的快乐就只能依存于外界的证明和认同。
    正如在上一卷所说的:S男家中突然闯入一群人,他开始感觉是一种喜庆的环境,并未紧张,后来突然转变为恐惧,感觉那些人危胁到他母亲。
    于是可以这样理解:由懵懂突然到恐惧,当中一定发生了意外。
    而当意外发生后,S的本能抵抗能力受到意外压制,无形中向那些人妥协。
    就像一个人,本来是条件反射似地要打败他的对手。
    但却因为一个意外,无形中向那个人妥协了。
    他所坚持的信念就在无形中动摇,转向那个本来要打败的人。
    如果那个人在打架前说他不是他妈妈亲生的,信念妥协到对手身上后,他就会吸收这种质疑。
    以后需要不断证明才能获得母亲赋予给他的安全感和爱。
    而不是在最开始的那种无条件相信。
    所以,他在睡梦中重现了当时的愿望——战胜侵犯他和母亲的对手,而不是向他们妥协。
    这是最原始的“英雄主义”。
    每个男孩都渴望成为保护母亲的英雄。
    而母亲也同样具有这种渴望被保护的心理。
    就像一位满怀母爱的女人,故意在小孩面前作伤痛状,还假装哭泣。
    以求得小孩的安慰。
    表面上是一种逗乐。
    实际上是潜意识的母子相连。
    所以,如果一个高明的人善于利用这种“英雄主义”心理来宣传他的作品。
    一定会引起无数男孩甚至男人的群情激昂。
    这样固然很美好。
    但是,人们也许忘了,“英雄主义”是本能地,与生俱来的,而无需要外界太过渲染。
    否则会是一种对自卑和妥协的掩饰。
    一旦短暂地激情消却,就会很失落。
    因为他的“勇气”已无人帮他证明。
    回到上例,也许大家会有一个疑惑:为何J在梦中对抗那些男人时是恐惧的心理,回到现实中却变成了酣畅淋漓呢?
    原因就是:他在梦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没有过早地退缩和妥协,勇敢地与那些强自己好多倍的男人对抗了。而在那个勇气十足的幼年,也同样是无忧无虑的时光。
    所以,他体会到了儿时那种天真烂漫的无条件快乐,而不是成年后那些依赖刺激和奉承得来的快乐。
    这也是为何有些心理疾患者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回忆得够遥远了,可还是那些父母不和的记忆。
    于是责怪父母的感情阴影导致了自己的心理疾病,已无法挽回。
    实际是他们回忆得还不够遥远。
    应该要回忆到无条件维护母亲的时候。
    也由此可见: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勇敢对抗了,结果总会比妥协而求一时平安要好得多。(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