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七章 扫除阴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关于神鬼的传说,相信大家最早是儿时从大人们讲的故事中听到过.
    在心理学上,有种学说认为心理疾患者有时产生的一些恐怖幻想,来源于原始祖先对神鬼的敬畏和想像.
    姑且不要追溯到如此久远.
    但神鬼的传说对于心理疾病的形成来说,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一些心理疾患者最初是被所谓的“鬼”所惊吓而诱发疾病。
    但不要认为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这也不是在漫无边际的探寻那些形式多变的表面诱因。
    事实上这并不是深层心理学的初衷,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深层心理仅是把所有多样的疾病形式还原为最简单的一些普遍本能。
    热衷于形式多样的探讨,只能让人分散心理精力。
    但如果只追求笼统也是不合理的,会让人失去真实感和具体性。
    之所以把“鬼神”单独列出来阐述,只是心理分析自然生长的结果。
    一种更接近本源的记忆。
    所以,即使突然从心理学跳到鬼神的话题上来,这二者也是紧密相关的.
    并非不着边际.
    只是这种关联性太过隐秘,不深入细致,根本无从发现.
    具体来说:鬼神与前面多次强调的妥协机制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初一听来,实在是云山雾罩、不可理喻.
    把鬼神和妥协放在一起,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牵强.
    就像在前面最开始把脏肮和恐惧放在一起时,总是让人觉得生硬的.
    只有到后来用“呼吸”这个关键含义,才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同样的,鬼神和妥协也存在着一个关键点,令二者凝聚起来。
    这个关键点并非显而易见,但却又是不难找到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前面心理分析中所举的“闭眼躲脏水”的例子?
    这个例子说的就是:当一个人面对脏水的时候,会在最关键的时刻闭眼逃避。
    这有点像成语典故中的“掩耳盗铃”。
    等他睁开眼睛后,潜意识的逃避机制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弄脏。
    实际是麻木在“肮脏”中。
    只有等到一种干净的东西激发了他曾经干净的记忆,“干净”和“肮脏”才会激发成为一对自我冲突;形成“强迫”。
    同样的,后面的心理分析所描述的妥协机制,也类似于此,如下例:
    外界人群突然闯入S家中,危胁到他母亲,并被某种意外阻止了他本能的反抗能力,会极其隐秘地分散他对母亲的爱与安全感.无形中转移到那些‘入侵者‘身上.造成他以后分散的爱与安全感,必须不断被人证明和认同,他才能得到.这个机制其实不难理解。就好比一个本来很勇敢的人,却因某个意外,天生的勇气受到阻碍。于是对侵犯他母亲的人产生了妥协。好像在求饶说:“请你们不要伤害我母亲了,我们这么可怜……”这种妥协在日常生活中,弱者遇到强者时,似乎再正常不过。但患者的妥协程度远超常人,而且这次妥协对他来说是最初最原始的妥协。所以,本来是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保护她的勇气。突然之间变成了妥协。人格在无形中偏向了“侵犯者”,而不是对抗“侵犯者”。所以,他的爱与勇气,也会从母亲转向‘侵犯者‘.从无意转向有意.以后要不断被人证明和认同,才能够得到爱与安全感.如果在以后要他去对抗强者,那是异常紧张和恐惧的.因为他的一部分人格早已经妥协粘附到对方身上.
    (形象点说:就是前面那个“闭眼躲脏水”的例子。)对抗强者,首先就是在对抗自己.正印证一句俗语: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会过多地考虑对方的强大,吸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结果就是:对方几乎是宿命般的不可战胜;自己的抵抗力太过渺小;几乎注定会失败;对抗别人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有力量对抗强者,最好就是要完全让自己静下来,恢复到最初和母亲相识的那一刻,不受任何的外界暗示,不管是怜悯、赞叹还是恐吓的暗示.
    因为这些外界声音,与我在前面多次强调的“偶然事件”中阻碍S本能反抗的神秘因素,有一定的隐晦联系。如此详尽的描述。
    大家是否会联想到,人们常说的的“鬼上身”,难道不就和这妥协机制如出一辙吗?
    “鬼”不过就是他曾经本能反抗意外被压制,而抵抗失败的“侵犯者”,而导致妥协到他们的人格中,使他和“侵犯者”的人格成为了一种胶着或粘附状态。
    只是因为人们的“鬼故事”而为这种胶着状态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由此可见,被害妄想症者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自我监督的功能异常强大,以至于一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都足可以令他们严格禁锢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对于强迫症者而言。鬼神故事的暗示作用往往可以直接诱发他们的强迫症状。
    比如有一位患者的强迫攻击意念,仅是看了一篇鬼故事而诱发。
    故事中的鬼就是一个复仇鬼。
    只是儿时从大人口中听到的类似于“鬼上身”的故事,诱发了他曾经人格粘附于“侵犯者”的潜意识记忆。
    对于抑郁症者而言,鬼神的影响并不像强迫症者如此直观形象。
    但他们却有一种真实的最初记忆:在儿时,他曾想过,如果鬼神真的存在,他的所有信仰都会被颠覆,而使自己形成一种完全陌生、绝望的观念。
    而抑郁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恰恰就是这种信仰完全崩塌的感觉。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了“妥协”机制上。
    因为妥协,人格才会类似于一种胶状物,“粘附”到别人的人格上。
    因为“粘附”,才会极端对“鬼上身”敏感。
    最后一个结论就是:曾经的意外妥协,就是健康与病态的最初临界点。
    换句话说:对鬼神传说的敏感也就是最初临界点。S男曾经面对家中突如其来的“入侵者”,仅有朦胧的记忆,分不清是人是鬼。
    虽然从心理学上、客观上可以肯定是人,但当时他就是这种模糊不分的记忆。
    因为这种最初临界点,他有时曾有过这样奇特的想法:当他害怕面对社会上的人的时候,想到鬼神的存在,就能冲淡这种社交恐惧。
    相对的,当他害怕鬼神的时候,只要感受到人群的热闹气息,就会淡化这种恐惧。——这也是最常见的。
    但一般人不会用鬼神来冲淡对人的恐惧心理。
    在‘鬼故事’的背后,就是他仅是专注于妈妈的爱和信念。
    只有那时,他才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鬼话”,而形成恐惧。
    之所以用鬼神之说来重新描述“妥协”机制。
    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工作。
    就像经过无数努力,终于震碎了一块压着美玉的“顽石”,还有一个工作就是轻轻扫掉这些粉尘。
    在此,有一个有关“鬼怪”的梦,或许更能直观地描述这种恐惧心理。
    在一个异常混乱的梦中,做梦者(特指S男)梦到他背叛了忠实的女友,与另一个女孩纠缠在一起。
    而这种背叛似乎与一个鬼怪的作祟有关。
    刚开始,他对这个鬼怪异常恐惧。
    但是,当他看到女友为他爱情的背叛而万分伤痛、无奈与隐忍时,他的内心突然变得十分勇敢,并产生一股强大的阳刚之力,把那个“鬼怪”击成粉碎;恐惧之感顿时烟消云散。
    梦醒后,他感觉自己不再有恐惧“鬼怪”的阴影。
    而在此之前,他对安静的环境都会有一种莫名地恐惧。
    这个梦与前面所说的“梦中的心跳声”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因为女友的爱,或者引申为“母爱”,再次受到外界威胁,而唤醒他曾经因偶然意外事件,未能正常发挥的保护母亲的本能力量。——这在这个“鬼怪”梦中也能找到相关佐证。
    在这个“鬼怪”梦中,还有一个极其晦涩难懂的片断:他梦到和父亲坐在一个类似晚会的观众席上。
    主持人在上面抽奖,抽到了他。
    当他正要上台时,父亲塞给他几张奖券,似乎是要他“鱼目混珠”,把没中到奖的奖券也拿去领奖。
    他愤慨地拒绝了。
    因为他觉得这样是在占别人的便宜,他根本不需要。
    他迫于父亲的权威,不得不这样做。
    然后他上台领奖,环顾台下女观众时,他又产生了一种隐秘地虚荣心,似乎在向她们展示自己的帅气。
    之后,他才梦到“鬼怪”之类的……
    无论怎么看,梦中的这两个片断根本是荒诞不经、毫无关联。
    只有仔细了解了前面S男那个例子才能明白:S因为在学校受到惊吓,抗拒进校;因为父亲权威的压迫,才不得不进校;本能抗拒受到压制,就会走向与之相反的病态——向老师过度妥协,连要排便都不敢提要求。
    演化到成年后,他对别人也太过迎合和妥协,总觉得欠他们的。
    所以在梦中,他的本能抗拒再度重现——不愿听从父亲的权威,“鱼目混珠”;因为他根本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向别人妥协。
    而在学校惊吓之后,他又经历了家中“变故”。外人对“母亲”的突然侵犯,他的本能反抗意外受阻,让他产生一种模糊地恐惧幻觉——那些人就像是一些“鬼怪”。
    本能受阻,导致他不得不向“侵犯者”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模仿他们,如果他们是花心的,他也会变得那样。
    本来仅是怀着朴素的“爱”,因为妥协而被破坏、分散,变得要不断向女人证明自己爱的能力和优势。
    所以,在梦中他会向女观众炫耀自己的外貌。
    “鬼怪”就是那些“侵犯者”。
    因为“女友”,可引申为“母亲”的再度被“侵犯者”间接伤害,而唤起他曾经朴素的情感,而非“见异思迁”的“花心”;本能反抗再度重现,击破“鬼怪”阴影。——这是一个记忆的倒溯过程。
    这也是为何人们在看恐怖电影时,最恐惧的就是——令人恐惧的对象竟然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就是要如此!
    因为在遥远过去,亲人与“恐惧事件”相关联的那一刻,被外界的“过度同情心”、“过分夸大恐惧”之类,意外地转移了出去,获得一种妥协的庆幸。
    使自己在那一刻遗忘了“反抗恐惧”的本能,导致以后退缩的人格,严重依赖外界条件,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令人恐惧的对象竟然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潜意识唤起亲人与“恐惧事件”,激发他当时的反抗本能,不要再转移到外界。
    此梦的含义大致就如此了。
    大家如果足够细致,还会明白:人们的倦怠、无聊、空虚、涣散……往往发生在白天;恐惧往往发生在“黑夜”(引申为“神鬼”)。就是因为对黑夜的过度排斥和逃避,渴望天明。导致白天对强光线的过度“吸收”,失去了“朦胧感”(亦可称安全感),也就失去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压抑自己,造成各种疲倦和不适。
    请原谅如此繁琐、细微、复杂的分析过程,或许会让您第一感觉云山雾罩。
    但相对于动辙就绝望地认为心理疾病无法根治、无法了解的人来说,非要如此深入才能与他们的绝望对等。(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