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第24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简压低声音道:“有,养着呢。”
    王老太君一下子来了兴致,“哪家的?”
    “秦家的。”
    “哪个秦家?”
    “就是去年带你去贺家庄子看白叠子的那个秦家,数十亩白叠子都是她种的。”
    王老太君细细琢磨,问:“跟贺家结亲的那个秦家?”
    “对。”
    “他们家五个闺女呢,排几?”
    “也是老三。”顿了顿,“这会儿跑到闵县去种白叠子了,一千多亩。”
    “……”
    王老太君一时半会儿有些懵,她消化了许久,才说道:“那秦家不是由瑞王提携进京的吗?”
    王简夹了一块春笋到她碗里,“是瑞王提携的。”
    王老太君皱眉,“瑞王的人?”
    王简摆手,暗搓搓道:“我挖过来了。”
    王老太君愣住,隔了一会儿才乐了,“你的人?”
    王简点头,“他入京来时六品,前年查章州案瑞王把他指派过去,也算做了点实事,瑞王想提拔,我同陛下商议允了,提了一级。去年查贪官,我也把他弄进去办了些事,目前算是熟络些了。”
    王老太君细细咀嚼春笋,心情好了不少,“人品如何?”
    王简回道:“一开始孙儿就查过秦家的底,干干净净,是个做实事的人,挺踏实,也没参与进党派相争,可见脑子不糊涂。”
    王老太君点头,“干净就好,门第低了些也无妨,只要你自个儿喜欢就是好的。”
    王简:“暂且养着吧,没几人知道。”
    王老太君看着他问:“秦家长辈知道吗?”
    王简摇头,“不知道。”停顿片刻,“现下她同贺家搭伙在闵县种白叠子,搞了一个不小的场子,这样的女郎,多半是在后宅里呆不住的,我若把她弄进来,也关不了几天。”
    王老太君若有所思,“去年的白叠子用着是挺不错,不过一个女郎抛头露面到底不成体统,你可受得了?”
    提到这茬,王简不由得乐了,说道:“闵县给出这么多庄稼地,还是当地官府引进的白叠子。”
    王老太君吃了一惊。
    王简继续道:“我听贺家说还是秦三娘亲自跟县令谈妥的,他们初初过去时,贺家的面子人家还不给。”顿了顿,“祖母你瞧瞧,这样的女娃,你若用后宅女郎那一套去看她,便是小瞧了。”
    王老太君沉默。
    王简:“我就想看看她还有多大的本事折腾,又能折腾出什么模样来,反正她老子在我手里握着,她人也跑不了,我便由着她去折腾。”
    王老太君:“听你这一说,确实挺有几分本事。”
    王简笑道:“你是没见过,那张嘴最会忽悠,性格也八面玲珑,跟一只小黄鹂似的活泼,叫人看着欢喜。”
    王老太君也喜欢开朗活泼些的女娃,“听你说得这般了不得,那她对你可有几分意?”
    王简觉得脸疼,“顶多只有三分,我王宴安是远比不上她那白叠子的,跟入了魔似的,若想把她哄进王家,估计还有得磨。”
    王老太君不禁觉得好笑,“还瞧不上咱们家呢。”
    王简:“可不,想来贺家也跟她说过咱们家里头的情况,她也好歹是官家娘子,能出去折腾,可见对高门大户没什么兴致,我算是找错人了。”
    王老太君鼓励道:“你若是喜欢,就慢慢磨,咱们慢慢哄,总能哄得她心甘情愿进来为你生儿育女。”
    王简又给她布了些菜,“这事阿娘也不知道,祖母莫要说漏嘴。”
    王老太君:“我还没老糊涂,她性子软,还是莫要知道得好,省得心急生出是非。”停顿片刻,“不过知晓你心里头有了着落,我也放心多了,就怕你蹉跎了。”
    王简:“我的事,我自己知道,祖母只要养好身子就行。”
    王老太君点头,“我还得慢慢熬,怎么都要比梁王老儿他们能熬才行。”
    王简失笑。
    祖孙唠了些体己话,颇愉快地用完了这餐晚饭。
    现在京中会试,不少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上头,秦致坤是大理寺的,会试涉及不到他,他只关心自家闺女在闵县那边的情况,便同方氏一并去了一趟。
    得知他们过来的消息,段珍娘高兴不已,忙去接人,将夫妇请进苏宅。
    方氏好奇打量秦宛如住的东厢房,段珍娘热络道:“现在三妹还在村子里下种子,我这就叫人去唤她回来。”
    方氏应声好。
    秦致坤背着手站在院子里打量周边环境,赞道:“这宅子好啊,比我们租住的要宽敞多了,一年才十多贯,委实不错。”
    陈婆子也说这宅院好。
    方氏从屋里出来,笑盈盈道:“等会儿去看看她们的铺子。”
    庖厨备了饭食,夫妇俩将就凑合了一顿。
    段珍娘坐在一旁问他们,“姨父是告了假过来的吗?”
    秦致坤点头,“今日休沐,明日告了一天假,下午早些回去。”
    段珍娘:“那等会儿咱们去看看铺子和作坊,现在姻伯母在作坊那边忙,离这儿也不远,倒也方便。”
    方氏好奇问:“这些日三娘都在地里忙活?”
    段珍娘:“地里的活儿都是她领着佃农们做,应该也差不多了。”
    方氏嫌弃道:“这几日太阳可大了,只怕都被晒黑了。”
    段珍娘笑道:“没有,姻伯母特地给她备了帷帽,说女郎家黑了不好看,叫她悠着点。”顿了顿,“彩英也给她备了长袖捂着的,晒不了。”
    秦致坤打趣道:“那小身板倒是挺能干。”
    段珍娘:“姻伯母都说她了不得呢。”顿了顿,“你们一路过来折腾得疲乏,等会儿去歇着,睡一觉三妹估计就能回来了。”
    方氏应道:“就在她的东厢房歇。”
    段珍娘:“好。”
    当即命柳婆子去收拾出来。
    双方又唠了好一会儿,夫妇才去睡了个午觉。
    待到申时,秦宛如才匆匆从村里回来,一进院儿就喊他们。
    方氏听到她的声音,忙应了一声,到院里看情形。
    秦宛如高兴的朝她奔了去,问道:“阿娘,祖母呢,她今日有一块儿过来吗?”
    方氏抚摸她的头,脸蛋跑得红扑扑,眼睛亮晶晶的,叫人看着欢喜,“她下回再过来,我们明日就要回城。”
    秦宛如:“爹还在睡呐?”
    秦致坤在屋里应道:“起了。”
    方氏进去替他整理衣着,秦致坤舒适地伸了个懒腰,说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许久都没睡过懒觉了。”
    秦宛如倚在门口道:“爹明日又可以睡懒觉了。”
    秦致坤:“明日去看看你们种的地,开开眼。”
    秦宛如笑道:“还没种呢,出芽应是不齐的,我看最早的那些都已经冒出尖儿来了,得分批移栽。”
    方氏道:“这么多白叠子,可够得你折腾了。”
    秦宛如:“不怕,人多手快。”
    陈婆子端铜盆进去,秦致坤洗了把脸,人也精神了些。
    整理妥当后,几人先去的铺子,一路沿街而行,方氏忍不住说道:“这地方也太偏僻了些。”
    段珍娘挽着她的胳膊,指着周边道:“这地方是要偏些,不过现在整个闵县都知道咱们种的白叠子,名声已经传了出去,不怕偏。”
    秦致坤背着手道:“你们这雷声可打得响。”
    秦宛如:“就是要响才好。”
    快到商铺时,方氏一眼便瞧见了那铺子,指着前方道:“棉匠,我瞧见了。”
    秦致坤探头,看到铺子上方的红底烫金字,赞道:“这门面好,有派头。”
    铺子上方是招牌,两边还立了两根木柱,柱子颜色是朱红,上面雕刻着白叠子图案,远远望去,颇为扎眼。
    柳婆子把商铺大门打开,里头的柜台,货架,待客区等都规划得明了,并且摆放着些许小玩意儿,比如白叠子插瓶,招财的貔貅,还有些绿植盆栽,整体大气沉稳,颇有格调。
    方氏赞道:“这商铺做得好,气派。”
    段珍娘得意道:“是我和姻伯母盯着做的。”
    方氏朝她竖起大拇指,“你那张家胡同的宅子就布置得不错,挺有眼光。”
    秦致坤也觉得商铺做得不错,人们看了会儿铺子,又去了作坊那边,一路边走边闲聊。
    县城比不得京里,各方面都要差些,路过码头时,方氏问道:“上回二妹过来时就在这儿落的脚吗?”
    段珍娘回道:“从这里走水路可通往锦州和魏州,比陆路要快捷些,以后我们做出白叠子来,直接走水路发货过去,让绸缎庄铺子带着销。”
    方氏点头道:“还挺方便。”
    段珍娘:“目前主要是销京里这块儿,以后慢慢从京中扩散出去,如果能把魏州那边打开,也算意外之喜。”
    秦宛如道:“如果魏州那边打开了缺口,就叫姨母再到隔壁锦州开个铺子,一串串的开。”
    段珍娘乐了,“你想得倒挺美。”
    秦宛如:“反正从这里发货过去也方便。”
    方氏说道:“还是要脚踏实地的来,一步一个脚印走。”
    秦致坤调侃道:“去年才五十亩,今年一千多亩,你们这步子跨得有点大。”
    秦宛如野心勃勃道:“明年就数千亩!”
    秦致坤:“……”
    方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