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第2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到了作坊那边,他们老远就瞧见盖好的房屋,几间石屋的房盖已经盖好,弹制房的主体结构也已搭建成,呈环形围抱石屋。
    窦氏正同木工讨论着什么,听仆人来报,说秦致坤夫妇过来了,她从场地那边过来。见到一行人站在外头,笑盈盈道:“亲家。”
    双方寒暄了阵儿,有一间屋子已经整理出来,他们进去坐着闲聊,方氏道:“亲家忙得很呐。”
    窦氏摆手,“我还好,只动动嘴皮子,倒是三丫头,还亲自上手,折腾了好一阵子,比我劳累多了。”
    秦致坤:“三娘到底年幼,若有不是的地方,还望亲家担待着些。”
    窦氏温和道:“那丫头听得进话,也不犯倔,我们相处得极好。”顿了顿,“就恨我手里没儿子了,若不然再从你们家哄个闺女过来做儿媳妇,个个都能干,讨人喜欢。”
    听到这话,方氏笑得合不拢嘴,“亲家谬赞了,不知现下大娘可还得力?”
    窦氏回道:“得力,起先我还怕她打退堂鼓,这会儿看来,就跟当初在击鞠场上那样迎难而上,有她帮衬着,我要省心许多。”
    方氏欣慰道:“能用得上就好。”
    窦氏夸道:“应是亲家会教养,女儿们个个里外都能操持,皆是一把好手,比我府里养的那些好多了。”
    方氏道:“我倒没费什么心思,她们自个儿能立得起来,也愿意给秦家长脸,我也没什么祈盼,就望她们个个都能自理。”
    窦氏:“能自理,比大多数娇养在后宅的贵女好多了,能与你们结亲,我们贺家是很满意的。”
    得到她的认可,方氏心里头委实高兴,这意味着她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虽然秦宛如是个意外。
    稍后木工蒋师傅找上来同窦氏商议某处细节,秦致坤夫妇由段珍娘她们带着去看作坊布局,里头的仓库,弹制房,庖厨,住宿等样样俱全。
    好几亩地的面积,使用场地是非常宽松的,晾晒棉花的地方也不少,秦致坤道:“这场地挺不错。”
    秦宛如:“把弹制房那些做好了,后面还会围上围墙。”
    段珍娘:“后续还要备不少竹编的簸箕,箩筐之物,林林总总要筹备好多东西呢。”
    方氏道:“现在就可以让当地人编制了,你们用量大,要价多半也能便宜不少。”
    秦宛如:“麻袋也要备。”
    她们七嘴八舌,许多零碎物件还真容易遗漏。
    方氏叫她们写下来,一样样筹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毕竟上千亩地的白叠子,一到成熟期,就算分批采摘,量都是非常巨大的。
    晚上庖厨做了不少丰盛菜肴,人们聚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用饭。
    起初秦致坤夫妇还有些担心秦宛如姐妹俩与窦氏相处有摩擦,这会儿看来三人分工明确,各干各的,挺有默契。
    秦宛如负责种地,窦氏负责盯作坊进程,段珍娘索性筹备平时生产之物。
    去年她们制作过,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弹弓和轧棉机已经定制了,箩筐簸箕麻袋什么的林林总总物件要一样样筹备,也确实可以着手备上。
    至于西市商铺那边,窦氏已经跟牙人打过招呼,让留意着,若有合适的就去瞧。
    东市主要是针对权贵圈,西市才是适合她们的,鱼龙混杂,同时也是商贸往来的中心,对外到全国各地,在那里把棉匠传播出去的速度要快得多。
    人们在饭桌上就棉匠今年的规划讨论一番,每个人心里头都有谱儿,一步步筹谋,而非假大空。
    秦致坤听她们这帮女人唠,隐隐觉得,说不定他家闺女还真会发财。
    饭后段珍娘去了一趟秦宛如的厢房,两人取来纸笔,把制作白叠子需要用到的器具一件件写到纸上。
    方氏也在一旁看,她参与过平康坊制作白叠子的过程,说开出去的订货单子可做一个标识。
    秦宛如灵光一现,说道:“那咱们就去刻录几个棉匠招牌的印章,但凡开出去的预订单子上都盖红泥章印,以便区分。”
    段珍娘也觉得这个主意好,“明儿问问姻伯母。”顿了顿,“咱们订的麻袋上也弄个棉匠的标识好了,只用于发出去的货装。”
    秦宛如乐道:“好啊,它走到哪儿就传播到哪儿,要让更多人的看到它,意识它,对它产生好奇心。”
    两人七嘴八舌说得热闹,一旁的秦致坤坐在椅子上,笑道:“就你俩名堂多。”
    秦宛如看向他道:“爹不懂,我们要让大江南北都知道棉匠是什么,并且还要买它用它,并且还是我们家出的。”
    秦致坤:“看你们这架势,是要让它取代蚕丝了。”
    秦宛如摆手,“它还没这个资格,咱们大燕的丝绸是能吸引西域胡人来采购的,而白叠子则是从那边传过来的,不过咱们把白叠子做起来了,就可以辅助加强丝绸产业对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胡人知道它的美名。”
    秦致坤指了指她,“想得还挺远。”
    秦宛如:“等以后有钱了,我还要筹办学府,让大燕遍地都留下我的脚印。”
    方氏啐道:“我听你瞎吹。”
    嘴上虽然嫌弃,心里头到底是乐的。
    第二天夫妻俩由秦宛如带去看龙门村的地,看着那一块块基坯,秦致坤感慨道:“这么多庄稼地,竟全都是商贾的,底下的农户难呐。”
    秦宛如:“那是你们朝廷要解决的事。”顿了顿,“把土地搞成国有不就得了吗,不准私人买卖,只有租种权,所有人都是佃农,以税粮抵地租,这样就不存在土地兼并了,因为没法卖。”
    秦致坤愣住,诧异道:“土地国有?”
    秦宛如:“对,土地国有。”顿了顿,“不过上头的权贵肯定会造反的。”
    秦致坤:“……”
    那你还说瞎话!
    鉴于明日秦致坤还要上值,怕路上耽搁晚了没法进城,他们回去得较早,还没到正午就动身走了。
    窦氏等人送了一程。
    夫妻俩回京后同秦老夫人谈起闵县的情形,方氏眼里难掩兴奋。
    一旁的秦二娘则听得心不在焉,明儿是会试的最后一天,她无比想见一见范谨,既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不知他考得如何。
    见她心不在焉,秦老夫人问:“二娘怎么了?”
    秦二娘回过神儿,“没什么,大约是月事要来了,不大舒服。”
    方氏道:“那就去躺着。”
    秦二娘懒洋洋地回了后宅。
    二月十七日待第三场考完后,十八日那天上午所有参加会试的士人陆续从贡院出来,有人精神抖擞,也有人颓靡。
    在那个狭小的号房里关了数日,可算能重见天日了。
    孔氏早就在贡院外等着自家崽子,她一个劲伸长脖子张望,直到瞧见范谨背着物什出来,才激动呼道:“少仪!”
    范谨朝她挥手,也高兴地跑了上前。
    孔氏抓着他的胳膊,上下打量他道:“瘦了许多!”
    范谨失笑,“阿娘胡说,才不过九天未见。”
    孔氏摸他的脸,欣喜道:“知道你不易,我特地给你炖了肉补补身子。”
    范谨:“咱们再等等,和同乡薛四郎一块儿回去,问他考得如何。”
    孔氏试探问:“那你呢,考得又如何?”
    范谨想了想,谦虚道:“登科应是不难的。”
    孔氏心里头喜滋滋。
    不一会儿同乡薛四郎出来,他那边也有家人来接他,几人一并回去。
    路上双方说起这次的策问,各有一番见解,那些见解孔氏是听不懂的,就只觉得自家崽厉害。
    会试结束后,举子们的卷子会送到弥封官那儿把试卷进行糊名,然后再递交到考官手里供他们评阅。
    每一场考卷都由不同的同考官评审,最后再由主考官终评。
    会试是二月初九始,考完二月十七,放榜也是在二月份,相隔八日,即二月二十六日放榜。
    在等待放榜的那些日举子们多少都忐忑,范谨倒是平常心,对这次会试是胸有成竹的。
    有时候书肆老贾调侃他,他也会笑着打趣几句,只觉得压在心里的石头一下子就落地了。
    孔氏还不放心,把他带去给范父烧了柱香,求老子保佑儿子顺顺利利。
    哪晓得范父兴许是没吃饱贡品,并未保佑自家崽子。
    待到放榜那天,范谨前去贡院看榜,还没走近时就听不少人闹了起来,有人吵嚷道:“黄景温那种白丁都能登科,为何我就不能了?!”
    当时范谨没放到心上,只当是失利的举子心有不甘。
    他奋力挤进人群里,这次登科的人员有两百多人,然而当他挨着一个个找下去,却并未看到自己的名字。
    范谨的心里头沉了沉,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确实没有他的名字。
    他落第了。
    当时范谨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饭碗砸了,媳妇儿也没了!
    媳妇儿没了!
    第143章 会试猫腻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周边的嘈杂声吵得范谨脑门嗡嗡作响, 明明胸有成竹的,结果脸被打得啪啪疼。
    他隔了许久才定了定神儿,茫然地看着前来看榜的人们, 不知什么时候被挤了出去。
    方才吵嚷的举子还在愤怒发泄心中不满, 说自己再差也不会比同乡黄景温差, 他都能中, 为何自己就不能中, 委实想不明白。
    范谨直勾勾地看着那人, 他也想不明白, 自己竟然也落第了。
    十年寒窗苦读, 好不容易盼来这一天,结果打了水漂,意味着他又要再等三年才能参加会试。
    想到自家老母亲那张期盼的脸,范谨心里头不知是何滋味。
    他茫然又无助地扭头看向黄榜, 上头的两百三十七人里偏偏缺了他范谨。
    一时间,他忽然觉得心灰意冷, 满腔报效朝廷的热血抱负统统化为云烟, 只剩下了冷到骨子里的沮丧。
    浑浑噩噩之时, 有人大声喊他。
    范谨回过神儿, 看到同乡薛四郎向他挥手,他喉结滚动, 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薛四郎神采飞扬,与他的颓然大相径庭,一个登科一个落第,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见他面色不佳,薛四郎隐隐猜到了什么,诧异问:“少仪落第了?”
    范谨没有说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