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重生宠花暖且香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没什么,小孩家玩闹而已,一个人还有左脚拌右脚的时候呢。”李氏急忙描补,又扯着老太太说道院子里有株早梅结了苞,恰好应了暖香回归,是莫大的喜兆。老太太自然高兴,差点就被带过去。
    但这里却偏偏有人不会那么容易放过。明娟看看暖香又看看明珠呀了一声,捂住了嘴咯咯笑出来:“明珠姐真是好心,特特把记载着自己荣耀的衣服舍去了。”
    齐明珠顿时腮上一红,她当初特意穿着这衣裳到老太太面前逛了一圈,得了老太太“巧手补缺,惜财爱物”的赞扬。但她毕竟不喜,虽说是花贴可毕竟是补丁的用途,那再好看的补丁也是补丁呀,此后再没穿过。但昨天关着门偷天换日,又要躲人又紧张,便没瞧仔细裹进去了。但暖香不知道呀,怎么会这么巧?齐明珠觉得自己真是点儿背!
    老太太已经察觉了首尾,脸上变得不大好看。暖香接着李氏的话茬子笑道:“看来是梅花开得实在太早了,未免惹得树下面的□□不开心,还不到她放光的时候呢,就平白抢了人家的风头。”李氏顿时僵硬了笑脸。
    明娟嗤的笑了。这个堂小姐倒有一幅好口舌。她的生母红姨娘极受伯爷宠爱,她又有哥哥,说起话来可比明月明玉有底气多了。
    李氏恨了暖香一眼,暖香却不畏惧,平静的抬了抬胳膊:“我一大早从廊子过,恰好看到浆洗婆子领着衣服过去,她瞅了我一眼,说,这堂姑娘怎么穿了明珠小姐的衣裳?我原本以为是那婆子眼花没瞧清楚,不料却是真的。”
    李氏眼看搅不过去,当机立断,啪的一巴掌,扇到了明珠肩背上,打的自己闺女一个踉跄从椅子上扑下来。
    第24章 家庭
    “娘!”齐明珠大惊,刚喊出来,就被李氏拖着,按着脖子,跪到了老太太跟前:“娘平日里怎么训教你的?你就这么眼皮子浅?你不吭声把我送暖姐姐的衣服换成了自己的旧的是不是?”
    才问完也不等人开口,自己也紧跟着跪下:“娘,儿媳妇昨晚打发肃王爷华诞的表礼,一个不妨被自己闺女给坑了,这丫头片子不争气,看到了好看的衣服首饰心痒痒,竟然自己去动手脚。我定然好好教训她!让她知道什么叫财物是轻情分是重。”
    暖香微微挑眉:这李氏也挺豁的出去。这一下子屋子里四个女儿也都跟着跪下了,原本不乐的老太太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摆摆手道:“大家都起来吧,小孩家不懂事也是有的,多教教就行了。”
    暖香也来打圆场:“婶子说得对,一个人还有左脚拌右脚的时候呢,何况是一家子。明珠妹妹还小,定然是觉得婶子多疼了我,不开心呢。”
    李氏僵硬的微笑,看着暖香从容友好的态度,只觉得无比刺眼:“叫侄女受委屈了,我定然会好好教训她的。”
    然而齐明珠也不服气,梗着脖子道:“明明受委屈的是我,堂姐也好表妹也罢,府里这么些女孩子,明月,明玉,明娟,大家都是做了新衣裳的,怎么偏偏拿我的?老太太也说了要惜物,那我穿的,堂姐就穿不得?”
    李氏更是羞愤,恨不得堵了闺女的嘴叫她别说话。这一嗓子吼出来,不是点明了她昨个儿在撒谎,根本没把老太太的话放心上。不早给侄女预备衣裳,事到临头才抓瞎?更可恨偏偏落在了明娟眼里,她要是再跟伯爷一讲?
    老太太声色不动,内心却是情绪翻涌:可怜暖香,叔叔婶婶,到底隔了一层啊。自古孤儿多命苦。老人家看着暖香的眼神愈发心疼起来。
    暖香笑得宽容柔和,亲自扶李氏起来:“婶子事忙,一个人操持这么大个伯府已经很有本事,衣裳不过琐事,被缠忘了也是自然的,侄女原本就是添麻烦来的。”
    “还是侄女明道理。”李氏就着暖香的手起来,清楚的看到她嘴角的冷笑和眼中的暗火,不由得心里一寒:一个小姑娘怎么会有这样的眼神?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老夫人又把暖香拉近了怀里,老年人图的是子孙平安家庭和乐,对懂事的后辈格外喜欢。
    李氏瞧到了又是一阵心堵,又看看暖香乖巧柔弱,不得不疑心方才那眼神只是恍惚中的错觉。
    “太太事忙,儿孙又多,照顾不到也是有的。”老太太心眼好,不会把人往歪处想,看看齐明珠吓的够呛,便道:“小孩子不懂道理尽可以说的,别轻易打骂。这样吧,再往后去,天也寒了,小孩子们还是要多睡睡,大家就不用天天赶着请安了,整五整十来一次就行了。哪日天好了,咱们就一起到园子里转转说说话。”
    这个主意无疑受人欢迎,四个孙女都跪下道谢。暖香却依然被她拉在怀里,老太太抚摸着孤女的小手道:“暖香就住我这儿吧,把那茜罗橱收拾出来,孤身添个人在院子里,太太也多事,各处也不方便。我这里有人有地方,一切都便宜。”
    这下子李氏更愣住了,以后暖香日日跟着老太太,那铁定会越来越受宠,哪里还有她发挥的余地?她刚才找的借口是事多照顾不来,这会儿连理由都寻不出,勉强笑道:“好是好,只怕扰了老太太不得清净。”
    老太太笑道:“暖香乖巧,一个人能吵到哪里去?就这么着吧。”
    李氏只好应是。出了慈恩堂,齐明珠蔫吧鸡一样跟在她身边,对着母亲又是愧又是怕,又一错眼看到齐明娟蹦蹦跳跳的投入红姨娘的怀抱。那身材丰满,体格窈窕的妇人有着带露桃花一张脸,梳堕马髻,插碧玉小金莲响铃簪。那奶过两个孩子的胸膛在莲青色折花缎面夹袄下面依旧高高凸起,她弯下腰去摸明娟的小脸,圆润如蜜桃的臀形在柔滑的暗香色罗裙里显露出来。
    李氏也看到了,心里一阵火起。老太太也是眼短,会觉得这种大奶丨子大屁股的女人旺家。用姨娘来旺家,那她这个正牌夫人呢?偏偏忠勇伯也好这一口儿,偏爱那丰硕夫人在床上放浪*的滋味。他刚封了爵,被多少眼盯着,宠妾灭妻这种事绝对不会有,但这红姨娘有些手段,博了些体面。如今还是有子有女----真是瞧见一次李氏就要吃一碗饭。
    另一边,老太太已经派了人来帮暖香收拾东西。两个婆子背着暖香的包裹,身后跟着糖儿抱着描金文具匣子。暖香慢悠悠走在后面,银缎披风如丝墨发在风里轻轻飘扬。她已新换了衣服,素白纤纤一支手,从烟柳色鱼鳞纹锁边的宽大袖子里伸出来,迎风一探,掐去了那支被李氏奉为吉兆的早梅,轻轻插到了鬓上。娇艳如花一张脸望着她,轻轻笑出来,昂着头,绷出了天鹅样优雅的脖颈,视线轻轻斜过来,那瞬间似乎笑出了森森邪气,齐明珠不由一个哆嗦。
    “娘,这个暖香怎么有点妖气?该不会是山村野地沾染了什么吧。”
    李氏看看暖香,又看看被她插上鬓角的那朵红梅,抿了抿唇道:“这个妮子不简单。你可要仔细些,别再落把柄出去。”
    齐明珠点点头,到这会儿她的脊梁还被亲娘一巴掌抽的发疼,不敢不依从了。
    而于此同时,宁远侯府也不平静。庆林为难的看着自己主子:“少爷,我觉得您说了愿意听老夫人的教诲,承受侯爷的问责,那就得表现出点诚意。”
    言景行听了,默默收笔,把玉杆紫毫小心的搁在太白眠松的碧玉笔架上。状似在认真的考虑。
    他自幼立志做个洁身自好的人,洁身自好的范围不仅包裹不沾染纨绔习气还包括遗世独立,所以张氏这么一闹,言景行自感给老爹添了些麻烦,便象征性解释一番:“父亲,文绣的嫁妆也得一万两,舍出银子又找回个妹妹,其实没白花。”不仅如此,其实作为奖励,帝王后来又御赐宁远侯白银三千,还有九环金带,玺书,玉果金珠等物。抛开荣誉不提,价值也有两三千。更重要的恰有了贪墨赈灾款之罪臣的对比,这帝王心里的好感度简直刷到飞去。
    言如海很多时候都想做一个高大正派气相庄严的父亲。皱眉道:“只要不乱了三纲逆了五常,对得起道义国恩,那就放手做去。男人办事若为内宅妇人所约束,束手束脚前瞻后顾,那成何体统?你祖母是气你如此作为与家人生分,难道你不明白?”
    言景行慢慢点头,脸色有点僵硬。是生分。生分到他不愿意在家里呆着。
    “你觉得我该怎么表现出知错的诚意?”言景行思索
    “要不您考虑一下削减自己的开支?把钱补到公中,老夫人喜欢,太太也没地儿说嘴。”庆林诚恳建议。
    “怎么可能?”言景行负手:“我的东西都是必须的。”
    庆林为难的提醒道:“少爷请恕我直言,您马场里还养了三匹宝马,大宛种,从马驹养到现在,但您一次都没骑过。”
    “------我马上就会骑的。”言景行重新把书本捡起来:“很快就去骑。”
    “您的酒窖里还藏了十坛女儿红,十坛状元红,十坛竹叶青,十坛老白汾,都是一二十年的陈酿。库房里鬼脸青的茶叶罐摆的满坑满谷,极品碧落春,贡品银针,雨前龙井,但您从来都不喝。”
    “-----谁说一定要喝的?我就要摆着看不行?”
    “您每年给文星书院交纳大量的束脩和捐助,但说实话,您实在没上过几天课。”
    “莫妄言,我可是深受老师器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您那艘千里迢迢从太湖买回来的眉家木兰花舫从来都没使过,虽然我以前觉得将来有一天您会跟夫人一起坐花船,一个低唱一个吹箫,但短时间内明显没戏。所以您要不考虑一下----嘶----呜”
    庆林捂着耳朵闭了嘴。言景行收回手指,眼里泛出一点冷笑。钱的厉害?我早就知道了。现在我又知道了权的厉害。“把那酒各色挑一坛给侯爷送去吧。”言景行道:“顺便看看我的砚台在不在老爷那里。”
    拿钥匙开库房的庆林,一怔,笑嘻嘻的捧来酒塞进言景行手里:“我觉得您得亲自去才能体现诚意。”说白了这事就是老爷兜着的,否则老夫人铁了心要追问起万两银的来历,那还真成问题,虽然镇国公府一定会帮忙掩护,但到底不好看。
    言景行有点犹豫。父亲并非简单的动用了外书房的东西,他根本就是彻底清查了一遍又尽力恢复原样,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实你想找什么可以告诉我,我有的话一定会给你的。言景行不怎么乐观的想到父亲其实并不信任自己。
    他抱着酒坛来到东面溶月院,宁远侯在家静养常居于此。取“梨花院落溶溶月”之意,因为那个院子里栽得都是梨树,春天开放雪白一片映着晴空分外漂亮。现在是深秋,叶片黄落,另外植上了秋海棠,红花一片增色不少。还未走近便听到呼喝之声,谈话之声,言景行微微一顿,在梨树后头停住脚步。他看到言侯爷正在考校次子功夫。
    张氏也在。她准备了茶水和手巾,含笑看着父子两人。因为她自己没有儿子,便把言仁行记到了名下,宣称当做自己亲生的教养。言侯爷自然是乐意的,虽然是庶的,但却是自己骨血,不会让他受欺凌。为此也深感张氏贤惠。要是许氏会怎么对待庶子呢?言如海习惯性的把两任老婆放在一起比较,但刚想到这儿他就立即打住:有许氏在,他根本不可能会有庶子。
    言仁行虽然年纪尚小,但体格强健,浓眉大眼,面孔已可以瞧到方正的影子。他袖子一直挽到肩膀上面,下着蓝绸短裤,露出汗水打光的麦黄色的肌肉。小脸上一本正经十分严肃,言侯爷正在指点他打拳,一招一式,到位破风。虽然板着脸,但言景行能看出他眼中的欣赏和骄傲。
    ------男人总是对长得很像自己的孩子格外有好感些。那个院子里有浓浓的一个家庭的欢乐,父亲也很享受。
    言景行抱着酒离开了。
    第25章 庭争
    灾后太平,赈济初成,秋敛已迄,蓄养收精。金之日,大吉,宜游猎。
    武德帝幸上苑,带了皇子王孙,文武大臣,秋狩开启,六飞徐驱。皇帝春秋鼎盛,金甲金盔,数千健儿随行。当今圣人子嗣不算繁茂,但却有几个格外出众,德妃娘娘所生,严谨持重的三皇子,昭仪所出,声望颇佳具有才干的四皇子,另外还有相当受宠但挺招人烦还似乎没干啥出息事的六皇子。
    打猎这种事,小六很喜欢,奔驰在宽广的原野,弯弓射大雕,想想都让人激情飞扬,心旷神怡。言景行骑马追上来。这小孩玩疯了把持不住,担心会有危险。毕竟陛下的二皇子就是堕马而亡。
    乌黑龙驹,颜如泼墨,言景行穿雪白织锦流云箭袖,银绦明珠发带垂到腰际。墨色攒花如意勾腰带紧紧扎住了腰身,驱马过来,仿佛自带流风落花,惊艳了一路的眼睛。小六晃晃手道:“这么穿不大好吧?看我,秋香色,方便躲起来。”
    “别为自己惊扰猎物找借口。”
    “啧。”小六抖抖身上的蟒袍,黄不黄绿不绿的蝈蝈色:“等着瞧,这叫伪装。我铁定要拔头筹!”
    言景行不说话,只与他并驾,心里默默感叹自己的保姆命。偏生小六还不知足,硬要凑过来说话,拨转马头,靠的死近,“小郎,殿下我今天捉只鹿送给你。陛下说了,要关爱臣工,嘎嘎嘎。”
    言景行毫不犹豫的出手。哇-----小六一声惨叫,单手捂住耳朵,驱马逃走。
    不能怪杨小六吃了豹子胆连表哥都捉弄,实在是言景行如今彻底成了臣子,杨小六却占着君的身份,想到总是压他一头的言景行终于开始履职,供奉上司,这就让他小六高乐的找不到北。
    话说,言景行此人有很强的执行力,他想着要当官,就立即行动了。那天宫廷宴会,帝王带着画师乐师清客游园观花,犒劳臣工。谈笑风生,君臣和乐,正是欢快融洽的时候,却偏偏有那“忠君体国”之人来破坏情调。晚上帝王设宴,留大家吃饭,眼见得皇帝赐酒慰长,却有一个御史抖擞着花白胡子站出来,洒酒于地,悲悯恳诚:“陛下,灾难已起,民不聊生,地动天荒,饥民失所。天下物产有数,此有余,则彼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奉不足。臣愿献一餐之饭,活五口之家。”
    顿时,笑颜收,欢声落,大厅内气氛落入谷底。
    虽然因为地震,削减了宫廷开支,但帝王之家毕竟是帝王之家。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最多把金杯金碗金筷子换掉,把八十八道馔肴减到六十六道。但一品锅,双鲤鱼,九宝全,该有的还是有,玉材银器依旧华贵,珠光绮罗依旧靡丽。一餐之饭,五口之家?老人家会说话,做的一手好对比,大厅中人尽皆倒了胃口。拐着骂皇帝不懂民间疾苦,自己玉粒金莼噎满喉,庶民墨面含草苦成狗。只怕他再说下去,就会有:“玉盘之红肉,歧路之尸首”。
    皇帝内心很窝火,老人家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地动后一赈刚完成,我不犒劳犒劳臣工以后谁还给我出力?但这样忠心耿耿,直言逆耳的老臣不能骂,再颜面尽失都得忍着,不然自己就是独夫商纣。
    庭阶寂寂,静可落针,大家拼命的缩小存在感,生怕被盯上。就在这时,角落忽然传来一声轻笑,极清雅,如山涧冰泉,却极突兀,如裂碎银瓶。大家都看怪物一样看过去,却不料在见到正主的一刹那,不由微微瞠目,继而面面相觑。为那惊艳的皮相,也为那神态中的不羁。
    众人目光齐刷刷扫过来,好似要把人刮去一层,言景行却似茫然未觉,依旧从容,他扫了老先生一眼,又看看高台上当皇帝的姨丈,笑道:“常衮辞饌,何如解印?不思富民,节用活人?”
    如果方才众人还是惊讶又同情,那这会儿他话一出口,就变成了惊骇又发懵。黄口小儿出言无状,这过错已经不是靠脸可以蒙混过去的了。言如海咕咚咽了口吐沫,在这一瞬间无比思念亡妻:又刻薄又任性,没娘的孩子不好管啊。
    大家都是聪明人,晓得这琳琅美玉般的少年不动声色骂了老御史。
    常衮乃是古唐丞相,罪相。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辞膳。当时古唐皇帝为了表示对臣子的关怀,中午都供给丞相一餐饭,也方便大家加班。叫做堂馔。常衮为了表示清廉不要这顿饭,主动请免。然而不仅没得好报,还遭非议。同志们差事办的好,莫说一顿饭,便是十顿都吃的。你要是没能力做出政绩,也别辞馔了,直接辞官吧。说到底,无厚恩重赐只靠情怀鼓动臣子做事,想想也不大可能。高台上的皇帝摸着胡须,暗暗点头。
    言景行就刻薄在这儿,说那老御史,你就跟那刚急狭量的罪臣一样,没能耐为赈灾做出实际的努力,却在一顿饭上计较。钱又不是省出来的。您老人家饿着肚子,灾区便会有人保住性命了吗?不想着如何使百姓富裕,反而去怪富裕的人奢侈,你与其辞了这顿饭,还不如直接辞官。
    大家都惊骇了。连皇帝都礼让三分的老御史,脸皮涨成了猪肝色,花白胡子气的乱抖。“臣一生为君为国,兢兢业业,不敢说宵衣旰食,但也勤勤恳恳,虽无大功亦有忠诚。如今竟遭如此奚落,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
    得,事情大条了。老人家受不了,真要辞官回家去了。
    言如海已经面有愧色,正要起身领了熊孩子赔罪,却不料在一票或惊讶或惊怒的目光下,言景行不紧不慢斟酒自饮,握着粉彩珐琅酒杯的手指比酒杯还漂亮,“昔者,陶朱佐明主以有霸业,逝于五湖,成亿万之富。伯夷叔齐采薇而生,饿死首阳。若一朝天降灾厄,孰能救黎民乎?范公之铜臭?首阳之白骨?是以智者隐功而庸者露苦。”
    肯定是钱啊!救灾还不是靠钱?这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明白。伯夷叔齐出名的忠诚,作为商民不食周粟,情愿饿死。范蠡辅佐勾践成就霸业,后来弃政从商富甲天下。谁对君主的作用大?一目了然。有能力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没能力的人只会夸耀没收到实际成效的劳动------直接讽刺刚才老人家说的“勤勤恳恳”“无大功”。
    众人捂脸不忍直视,心里默默为老御史送上一万个同情,一定是出门没看黄历,所以撞上这么个毒舌精。
    言景行语出惊人,失礼失度,竟然没人批评阻止?没有,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父亲高居列侯位高权重。还因为言景行是在场中为数不多亲临灾区的-----在为数更少的一线人员中,他是唯一一个捐款上万的,而且是切实送到灾民手里的。与实实在在的成效相比,只会玩舌头让大家省着用少花钱的人简直弱爆了。连皇帝都亲自召见了他询问灾区情况,他还借机反应了赈灾款被贪墨事项。如今他的说辞可比纸上谈兵的更得圣人心。
    众人既震惊他的作为,又叹服他的勇气,末了都暗暗揣测这是不是言如海提前安排好的。人们既不相信半大孩子有胆量在圣人面前肆言无忌,更不相信一个少年郎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其实对众人的揣测,言如海很无奈,他扫了眼条案便知道言景行应该是看中了那条糖醋鱼,老御史不让吃饭,他不高兴了------眼瞧到这家伙果然顶了众人眼光,乌木银筷一转去挑鱼腹肉,言如海眼角一抽,“啪”的打掉他的手。
    ------言景行甚至还叹了口气,摆出听爹爹话的乖孩子模样,规规矩矩坐了。皇帝龙眸如炬,看得仔细,不由得想笑。
    其实方才,不仅众人切切议论,连皇帝都惊住了,然帝王毕竟久经阵仗,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当即哈哈两声,让气氛轻松下来,对那老御史道:“老卿家忠心耿耿,朕自知之,小儿轻狂,卿焉能解印去职,计较至此?”
    按照常理,皇帝接下来都会夸赞几句“居庙堂而忧民,见丰饶而思苦寒。”随后便是嘉纳谏臣。但今天就是没有了。不得不说帝王其实挺高兴,救灾工作初步完成,大家一起吃个饭,开开心心的,真不觉得有啥问题。
    老御史憋着一肚子气回归座位。皇帝都说了孩子小你别计较,那你还能怎么样?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结束,武德帝招招手让言景行过来:“景儿今年多大了?”
    “十五,哦不,十六。”
    “你那皇后姨母甚是想念你,有多日不进宫了吧?我记得你在文星书院读书?那不是司马先生?”
    仕林名宿,文坛宿儒,司马非攻,一张端正的四方脸,戴了方山子冠,坐如盘钟,神情高逸。听出来帝王言外之意,言景行便过去行礼,单膝下跪,酒杯举平双眉,极为恭敬的敬师礼节。然则司马非攻神情冷淡,扫了眼这个毓秀却尖锐的少年,视线又放空,袖手不接酒杯,慢慢的道:“公庭之上,焉有私礼?”
    众人又紧绷一口气,方才他们还觉得这个少年直言冲撞老御史过于刁钻刻薄,但眼见他现在被老师傅为难,却又多丝不忍------这大约就是美丽皮囊的好处,美玉一块,都不忍心瞧着碎掉。
    言如海的下巴不由绷紧了,毕竟自己孩子,只允许自己关起门来训,被人大庭广众给难堪就是另一回事了。老侯爷已经做好扯人回来的准备。
    第26章 游猎
    万籁俱寂中,言景行轻轻笑道:“雨我公田,惠及我私?”
    众人先是一怔,紧接着赞叹称赏,这少年不唯颜如美玉,心智也是如此颖悟机变
    言景行所答之句出自《诗经》,天降甘霖于公田,也会惠及私田的呀。化解公庭与私礼的矛盾,不仅客气婉转,还敬慕有加。暗含的一层意思,读书人都听得出来。老师傅桃李满天下,不知道培养了大周多少文官,被喻为甘霖,这赞誉不仅贴切而且巧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