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之帝女长安 作者:阿紫姑娘

    分卷阅读1

    《重生之帝女长安》作者:阿紫姑娘

    1、殉国,重生。 ...

    殉国,重生。

    小晏临行时送的鸩酒,发作得很快。

    不过瞬间,手脚便已开始发麻,五脏传来阵阵绞痛。

    长安苦笑一声,咳出血来,随意拿了手中的白色帛书来擦。眼泪和着血打散了帛书上的字,黑色的墨汁化作一团,十分难看。

    再次展开帛书,模糊之中,那字迹是长安最为熟悉、绝不会认错的:

    “镇南王慕氏起兵北上,破上京,新王薨。”

    国破了,长宁死了。

    晏清歌啊晏清歌。

    可曾想到结局竟是如此?

    为安抚北境骚动,她毅然和亲,人还未到,家国就已不复。

    为保幼弟长宁性命,她远嫁犬戎,想象中的那些屈辱都还不曾发生,长宁就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还记得离别时他曾对她说:

    “长安,若到了万不得已之际,不要再顾念什么家国,把它当成最后一条路。”

    他说这话时眉头攒起来,仿佛在克制着某种情绪。

    与他相识十年,他一直是翩翩美少年的模样,长安从未见他有过那样的表情。当时,清歌大概是怕她这个远赴敌国和亲的公主受不了委屈,才为她准备了这杯鸩酒,好让她在不堪忍受的时刻,还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如今她却用了这杯酒来以身殉国。

    这杯“万不得已”的鸩酒,竟成了她绝望之际唯一的归路。

    就当是晏清歌送她上路吧。

    “父皇,皇姐,长宁……”

    肝肠寸断之际,长安轻声呢喃。

    “我这就来与你们相见……”

    家国、亲人、爱人,此刻都做一次告别吧。

    隐约间眼前浮现了一些老旧的记忆。

    冰冷的铠甲,桀骜的面容,战神的风骨。

    生命的尽头,她竟然想起了他。

    原来,她曾见过他。

    那让她国破山河的,大名鼎鼎镇南王,

    慕言殊。

    长安没想到,此生还能再回怡和殿。

    此刻的怡和殿漫天挂着白绫,殿门口的宫灯,此刻也换成了宣纸糊的白色灯笼,上书“奠”字,看来十分肃穆悲怆。大殿之中,文武百官的朝服外都罩了一层素衣,他们长跪在黑色大理石的地板上,垂着头,没有丝毫言语。

    这是在祭奠谁呢?上京之中,又有谁死去了呢?

    是她吗?

    长安只觉得一阵恍惚,转念又认定不可能,如此阵仗,祭一个公主,实在是不合礼制。

    那么是长宁吗?

    正将目光向殿中投去,想看得清楚些时,一个幼小的身影落入眼中。

    一瞬间,长安宛若被惊雷霹雳。

    不远处,那身着黄色锦袍,正跪着哭泣的男孩,不是自己的幼弟长宁是谁?

    长宁怎么还活着?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在那封书信中,晏清歌明明将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

    长宁早就死了!

    长安觉得浑身无力,几欲跌倒。

    “殿下,千万节哀,皇上已经驾崩了,您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一个熟悉的慈爱声音传入耳中,长安落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老妇的面容,岁月染白了她的鬓角,也让她的眼角有了纹路。

    又一道惊雷。

    扶起她的人,竟然是她的乳母,三年前就已去世的乳母!

    长安不知道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已经成了亡魂吗?为何还能被乳母看见,还能在虚弱跌倒的时候,被她扶起?

    是因为乳母也死了,她们此刻都成了鬼吗?

    长安的心中一阵悲怆,却仍是敛了伤痛,问道:

    “我这……我这是在哪?皇上去了?哪个皇上?”

    “是您的父皇啊,殿下,您一定是太过悲恸,仍未接受,可是皇上他……确实已经驾崩了,您当时就在身边,难道还看不清楚吗?”

    长安双手握拳。

    她的手还是温热的。

    长宁也没有死,此刻正跪在灵柩旁,正在哭。

    灵柩中躺的,是她才过不惑之年,就早逝的父皇。

    她重生了。

    她回到了仁德二十六年,她父皇驾崩的那年。

    从故事的结局,一下子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是命运恩赐的转机吗?

    作者有话要说:我要留言要收藏!!!!

    打滚卖萌~~~

    矫诏,设局。

    矫诏,设局。

    跪在冰冷的地面之上,长安低着头,她看着长宁哭得撕心裂肺,还记得曾经的自己,也是向他一样的,乍然丧父,谁能不心痛欲绝呢?

    可此时她却再也没有眼泪了。

    她的眼泪,都在痛饮鸩酒之前流光了。

    犹记得当年父皇骤然驾崩让她手足无措,在太子太傅晏清歌的扶持下,长宁历经周折才登基。那时的长安自负有些头脑手腕,以为自己与清歌合力,便能力挽东朝于狂澜之中。

    怎料五年之内,北境犬戎不断挑衅,南疆蛮夷蠢蠢欲动,朝中大臣各自为政,皆是心怀鬼胎,哪有人会把家国安危与周身性命都交给一个五岁的无知小童呢?

    长宁的帝位在风雨之中飘摇。

    国之危矣。

    长安终于妥协,远嫁西域,与犬戎和亲,只为保长宁的平安。

    而她才刚从上京出发,镇南王的大军就已向上京进发,她还未到达犬戎,慕言殊便攻破了上京的城门,夺去了长宁的性命。

    思及此处,长安不禁双手发凉。

    她再也不能让悲剧重演,于国、于家,都绝不能。

    不知跪了多久,忽然有个声音自长安的头顶响起:

    “殿下……您还好吗?”

    长安抬起头来,眼前之人,是当朝右相周诚大人,是位一心为国的忠诚老臣。

    “我父皇他……”长安的眼中悲伤涌现。

    “圣上已经驾崩,公主切莫因为伤悲,而伤了身子啊。”

    分卷阅读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