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之帝女长安 作者:阿紫姑娘

    分卷阅读2

    周诚深感痛心,天子正值壮年便去了,长公主长平又早年夭折,只剩下这长安公主,与年仅五岁的太子长宁,要如何支撑起东朝的江山呢?

    长安不知该如何去说才是对的,就在她沉默的片刻,周诚又问道:

    “殿下,圣上驾崩的时候,只有您在身边,您可还记得,当时,圣上留下了什么遗诏?”

    听周诚这样说,长安心中蓦地一动。

    她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也曾有人问自己这个问题,只是她当时年幼,又因父皇骤然驾崩而失了魂魄,才什么都没有说,的确,父皇走得突然,没有留下遗诏,甚至连一句口谕也没有。这也是为何,接下来她与长宁的日子会如此艰难。

    当初不甚在意的一个问题,此刻却引起了长安的深思。

    这是一个机会。

    或许从此就能将一切改变。

    长安握紧双拳,这才发现右手之中,好像有些什么东西。

    摊开手掌来看,只有一片残损的布帛,染着暗红的血迹,暗红之上,还有墨迹点点,显然是模糊了的字迹。

    竟然是小晏的那封信。

    是长安从上一世带来的,唯一的东西,唯一能证明她不是在做梦的证据。

    上面仅剩一个字是清晰的。

    是一个慕字。

    她一瞬间便想到了慕言殊。

    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吗?

    长安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时间豁然开朗,于是她向着周诚,轻声说道:

    “父皇去的突然,没有遗诏,但是留下了口谕。”

    身为右相,周诚的眼神闪烁了片刻,连忙问道:“口谕?说了什么?”

    长安话音虽轻,却一字一顿:

    “父皇口谕,太子长宁登基,召慕言殊暂摄朝政,封摄政王。”

    周诚仿佛是有片刻的迟疑,显然不明白圣上为何会将慕言殊召回上京,并加封为摄政王。镇南王慕言殊,向来是圣上最忌惮的人啊。

    为何此刻会选他来摄政呢?

    “圣上还说了什么吗?”

    “没有了。”长安眼眸澄澈,“周大人,快去传诏吧。”

    周诚虽然不理解,却不曾怀疑过长安这口谕是假的,此时的长安不过是十五岁的孩子,才丧了父,又与慕言殊素不相识,连他的名字也大概不曾听过,怎么可能传假诏呢?

    孩子向来是不会骗人的。

    说着,周诚便寻了礼官,着手拟定诏书。

    长安依旧跪在原地,低垂这头,别人看不见她的面容,因而也无法察觉她此刻的深沉。

    所有人都还以为她是个天真的孩子,以为她不会说谎,不会算计。

    而她却再不是十五岁的天真皇女。

    她是二十岁的,经历了五年坎坷周旋,却终究国破亲离的长安。

    慕言殊不是有野心要谋夺皇位吗?那她就将他放在满朝文武视线的汇集之处,让千千万万的世人监视着他,让他不得起兵造反。

    就让他做摄政王,让他终日浅尝权力的滋味,却永生也得不到。

    长安心中暗暗想着,就顺从了上天的安排吧。

    把那五年的艰辛苦涩都当做是成长。

    命运既然让她又回到了原点,她便一定不负皇天。

    这一次,她再不能走错一步。

    长安回到自己所住的云澜殿时,晏清歌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

    “小晏,你怎么来了?”

    长安回忆着五年前父皇初逝时的心境,眼中满含悲伤。

    她不能露出任何马脚,晏清歌与她相识十年,若说这世上有人能发现她并非十五岁的少女长安,那一定是晏清歌。

    “长安,你……还好吗?”晏清歌的话说得很轻,仿佛是怕再伤了她。

    “我的心从不曾这样痛过。”长安敛下眼眸,“当年,皇姐去世的时候,你也是这种感觉吗?”

    她的皇姐长平,与晏清歌曾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几年前,长平被一场风寒夺去了性命。长安的父皇失去了最为聪颖的皇长女,自然是十分心痛,但也比不得晏清歌所承受的痛。

    长安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上京城最潇洒的晏清歌公子,是如何一蹶不振的。

    “不,你和我不一样。”至今提起长平,清歌的眼中仍难掩悲怆,“长安,你要坚强起来,上天没有给你疗伤的时间,长宁等不起,东朝的子民也等不起。”

    是的,当年清歌也是这样与她说的,他向来是会说道理、会审时度势的人,只是当时的长安实在承受不了丧父的悲伤,无论他如何的劝,也无法学着坚强,正是她的一时颓废,给了犬戎趁虚而入的机会。

    如今想来,当年的她空有一腔孤勇,实在是不够冷静,也毫无谋略。

    “我知道,我知道。”长安一边说着,眼眸中的光益发坚定起来。

    “这样便是甚好。长安,我听说今日是你为皇上传了口谕?”

    “是,父皇临终,留了遗言。”长安将话说得小心翼翼。

    “我还以为你当时必定吓傻了,没想到还能记得皇上的口谕。”清歌看着她,笑了笑,然后又问道“皇上临终时说了什么?”

    长安将自己假传的口谕告诉了他:

    “长宁登基,慕言殊暂摄朝政,封摄政王。”

    清歌的眼神中明显闪过一丝不可置信,但那目光很快黯下来,他沉默了片刻。

    长安不知他在想些什么,连忙问他:“小晏,慕言殊是谁?”

    看着她澄澈的眼神,晏清歌低声说道:

    “镇南王慕言殊,是个城府极深的人,按辈分来说,你大概要喊他一声‘皇叔’。”

    “皇叔?”长安不解,“他又不是我司徒家的人。”

    她对慕言殊的了解可说是极少,上一世临终之前,她得知是他的大军攻破了上京的城门,这才知道他实际上是有谋反之野心的。

    “他曾是你父皇的义弟,你祖父的养子。”

    “既然是这样,父皇召他回京摄政,也算有道理喽?”

    这回清歌却没有爽快回答,沉思片刻,才说道:

    “皇上当年极其忌惮他,与他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将他分封到了

    分卷阅读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